字數:4158   加入書籤

A+A-




    我父親說:“管他那麽多幹嘛。反正車停了,而且我感覺車停的時間也比較長,還有你看看這車站的量變好多的鐵軌,你難道忘了在襄樊的時候,那位‘老哥哥’囑咐過的話了嗎?”

    母親一提醒,父親才想起來,就下決心的說:“對了,不管它,隻要前兩個字像就行了,即便不是武昌,也總要很接近吧。”他倆心裏的石頭才落了地。事實上,我父母當時所處的位置是武昌南站,隻多了一個“南”字,就不知道是哪裏。

    不過,他們猜測和武昌車站接近,卻猜對了。後來,我有一次去過武昌南站,那裏離武昌站也就十幾裏地。

    然後,我父母在站台找個地方坐了一會兒。此時,正是吃早飯的時候,車站周圍的人家煙囪裏已冒出白煙,空氣裏不時飄來炒菜的香味。

    父親為母親餓不餓,母親點點頭,然後說:“我們在襄樊上火車時那位老哥哥不是給咱們拿了兩個饃嗎?何不拿出來墊墊肚子?”

    父親說:“你說的也是,但是,咱們光啃饅頭,一則吃不飽,二則難以下肚。依我說不如這樣,咱們幹脆去找個飯店,要一碗麵條,然後再讓他拿一個空碗,咱倆分著吃,再把饅頭泡到飯裏,吃完後再喝點開水,不是渴和餓都解決了嗎?”

    我母親一聽,說:“好吧。就按你說的辦。隻是我們得去找飯店。”我父親四下望了望,用手一指,跟母親說:“我們去那邊看一看。”接著,我父母拿著行李,逶迤向這邊走來。

    過了一個又一個鐵軌,有一條又寬又大的水泥路。我父母就順著那條路往前走。走不多遠,又看見向左拐有一條稍小一點的路,他們就向那條路走。七拐八拐,又轉了幾個地方,終於來到了一條熱鬧的大街上。

    那條大街房屋林立,各色貨物齊全,門麵上紅紅綠綠的貼著一些廣告牌。我的父母一邊走一邊留心飯店。當看到一個不太奢華也不算太大的飯店時,父母走了進去。

    迎接他們的是一位白白胖胖的三三十歲左右的男子。隻見他肩上搭著手巾,腰上係著圍裙,笑嗬嗬的帶著一副純正的武漢口音:“二位,要點莫斯(什麽。作者注)?”“有沒有麵條?”我父親問。“有啊。”“多少錢一晚?”“五塊。”

    父親一聽,忙走上前去,未語先羞紅了臉,訕訕地說:“老弟,是這樣的,我們老倆是出來找兒子的,因為盤纏不夠,所以想和你商量一下,我和老伴分吃一碗,一人一半,你隻浪費一個空碗幫我們分開,這樣行不行?”

    那人見我父親這樣說,剛開始猶豫了一下,就來搔了搔頭皮說:“好吧。不過,說好了,我先把這碗飯幫你們盛來,再給你們拿個空碗,你們倆自己分。”“好吧。”我父親說。然後,我父母放下行李,找到一張空桌子坐下。

    不一會兒,熱騰騰的一碗麵條端上來了。值得慶幸的是,這裏的飯還挺實惠,碗也比較大,麵條也不少。父親用筷子把差不多一半的麵條撈到空碗裏,然後又拿起來倒了一些湯,推到母親跟前。

    母親見狀,趕忙站起身,從行李中拿出那兩個饅頭來。其時,那兩個饅頭已經被風幹,硬邦邦的還炸開了縫兒,饃皮也已經脫落。盡管如此母親和父親還是用手把它們撕開,放進麵條碗裏。這樣做當然會引來其他一些吃飯的顧客異樣的眼光,但我的父母並不在乎這個。

    我父母吃完飯,又向店老板要了兩碗開水喝喝,拍拍肚皮,感覺舒服多了。又少坐了一會兒,他們離開飯店,向前走去。沒走多遠,忽然聽到“當當當當”的聲音。那聲音分明是鑼的聲音。

    莫非有什麽熱鬧可看?父親想。正想著,忽然看見街上的人們都向一個方向擁去。我父親覺得好奇,就想跟著跑,母親拉住他說:“人家看人家的熱鬧,那跟著瞎起什麽哄?你的兒子不找了?”

    “誰說不找了?我們先去看看是幹什麽的,又耽誤不了多長時間。”父親說完,硬拉著母親跟著人們走。剛走了一截路,離老遠就看見一個身材高大粗壯的男人在一條路的路肩上指手畫腳。

    走近一看,那人約莫有四十歲左右年紀,膘滿肥壯,身上的肌肉很發達。隻見他光著脊梁板兒,上身穿一條黑色大襠褲,腰上勒著一條紅色的細布條,腳腕上也用紅布條纏著,腳上穿著一雙呈八字形的布鞋,顯得幹淨利落。

    見圍了不少人,那人又敲了幾下鑼,然後放下鑼,抱拳向大火說道:“朋友們:俗話說得好,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我叫小河南,今天初來貴地為大家玩一套雜耍,希望各位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

    說完,那人又把腰上的細布條鬆了鬆,然後又咬緊牙關,狠命的勒,隻勒得那個肚子高高的鼓起來,像個孕婦,然後又用兩隻腳分別在地下用力一跺,說道:“我先給大家表演一套‘鐵砂掌’。”

    說完,彎下腰去,從身邊的提包裏拿出一塊紅轉來。隻見他將紅磚高高舉起,向著眾人道:“有沒有人願意看看這是真磚頭還是假磚頭?”這時,圍觀的人中有幾個年輕的小夥子中的一位走上前來。

    那人就把磚頭遞到他手中。那人拿起磚,和另外幾個人在一起端詳了好一陣子,然後又摸了摸,又輪流在地下碰了碰,點點頭說:“是真磚頭。”然後把磚頭遞還給那人。

    那人重新拿起磚,再次高高舉起,大聲說道:“大家都看到了吧。剛才這幾位觀眾看後說這是塊真磚頭。那麽,你們誰能一隻手拿磚,然後另一隻手把它的上半截拍斷。”眾人都搖頭。

    那人又鼓勵大夥說:“沒事,誰想試都可以試一試嘛。”說完,眼望著眾人。還是剛才那幾個年輕人中的一個個子較大的說願意試一下。隻見他左手拿磚,右手用力一拍,忽然“哎吆”一聲縮回手來。

    那藝人一見笑了起來:“不行吧。你們要是能拍斷,我還靠什麽吃飯?”說完,那人從年輕人手中拿回磚頭,走到人群中間,說聲“看我的”,然後深吸一口氣,鼓起腮幫子,雙腳用力在地上一跺,用右手的手掌向那塊磚拍去。

    周圍的人們早嚇得躲出一條路來。隻見那上半截磚齊刷刷的斷掉在前麵不遠處。隨著瞬間的沉默之後,周圍的人們開始喝起彩來,其中夾雜著呼哨聲。

    然後,那人又表演了一套“一指禪”(即用手指頭往磚頭裏麵鑽孔)和“鐵頭功”(用磚頭砸頭)等,人們都喝彩聲不斷。此時,我母親拉了拉我父親讓他出來。

    父親正看到熱鬧處,哪裏肯罷休?無奈母親拚命拉他,隻得擠出人群,問我母親有什麽事,母親跟他說:“他會賣藝,難道咱們不會?那把你的鼓拿出來說書,看能不能賺點錢。”

    父親竟母親一提醒,不僅恍然大悟,用手拍了拍後腦勺說:“你瞧我,隻顧看熱鬧,竟沒想到這些。”父親說完,和母親一道,來到那條路的另一條路肩上,讓母親坐在不遠處看著行李,自己拿出鼓架和鋼板,開始“咚咚咚咚”敲起鼓來。

    卻說人們正在那邊路肩上看那人表演,忽然聽見這邊響起鼓聲,就都向這邊用來。

    父親見來了不少人,又敲了幾下鼓,打起鋼板,扯開喉嚨,開始說起書來:“說書不說書,先說四句詩,四句為詩,八句為綱,十二句為總綱。且聽我破喉嚨啞嗓子,南腔北調,咱們就慢慢的道來------”

    周圍的人們見我父親一開口,才知道原來是說鼓詞的。有幾個好事的走上前來問道:“說書的,你會說什麽書?”“你想聽什麽書?”父親問,“想聽文來想聽武,想聽奸來想聽忠,想聽文哩包公案,想聽武哩楊家兵,半文半武張廷秀,一哭到底鬧紅燈。”

    父親用說唱的方法回答那些人的問題。這時,其中有一個略懂一點的人跟大夥說:“咱們讓他來一段熱鬧的:瓦崗寨,你們看怎麽樣?”眾人一聽,隨聲附和道:“好,好,好!”

    父親一聽,點了點頭說:“既然大家都喜歡熱鬧的,那麽咱們就來一段‘砸木籠劫案’。”讀者知道這是一段什麽故事?

    同樣是隋唐英雄演義的其中一段:隻因羅成的父親羅藝被人陷害,綁縛法場就刑,那瓦崗英雄得信後欲劫法場救人一段,不管正史上是否有這段曆史,但經過民間藝人的加工,聽起來也頗扣人心弦,驚心動魄。期間巧合誇張之處,以及悲歡離合,詼諧幽默,也破能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