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功高震主李鴻章

字數:3968   加入書籤

A+A-




    首先感謝‘純潔的妖刀’和‘飛飛龍王’的打賞,小蟲鞠躬了!再次對兄弟們和我一起衝上新書榜首表示慶祝,可惜小蟲打字慢,想爆發很難呀,可是一天兩章保底是不會少的,再次謝謝兄弟們了。

    ……………………………………………

    10月9日,天氣晴,北洋水師艦隊乘風破浪,終於到達天津大沽口,李鴻章、葉之魁等回國人員將在這裏登陸,隨後在大沽口稍作休息便直往京師,期間將不進入天津城。

    正午時分,葉之魁隨著李鴻章、葉誌超等一行剛下“定遠”號軍艦,便被這人山人海的浪潮嚇了一大跳,果然國人都喜歡圍觀啊。

    在李鴻章還沒回國的時候,《京報》、《申報》、《萬國公報》等大小報社早已經將中日平壤條約的內容以及中方平壤和談代表團將於近日回國等消息透露了出來,平壤條約的內容終於讓這幫大清臣民們又找回了昔日天朝上國的榮光,又恰逢老佛爺六十大壽,大清國的官員們一個個精神抖擻,榮光滿麵的進行各項慶祝活到,好像一夜之間中國又成了世界中心,一下子又變得天下無敵了。

    後又經電報確認李中堂回國的具體時間大概是在9日上午,此時李鴻章居直隸總督身兼北洋大臣手握兵權,統領一方,坐鎮北洋,遙執朝政,回到自己的大本營,能少得了歡呼嗎?

    天津城的大小官員,富豪鄉紳得知消息,再也蛋定不了啦,如果此時便有了小學,他們一定會組織一大幫小學生,戴著紅領巾,揮舞著各式各樣彩旗前往大沽口港口迎接。

    幸好此時沒有小學,那些小孩子也不用遭這些罪,於是這幫官員隻好發動群眾前往港口了,於是天津城萬人空巷。

    而天津城裏的那些平頭老百姓白天沒鳥事,晚上鳥沒事,沒吃飽餓著也沒啥事,就在官府的鼓動下一窩蜂跑向這裏了,他們才不關心什麽平壤條約,他們隻是為了一睹中堂大人的尊顏,回去之後能有個好的談資。

    聶士成身為直隸提督從一品武職外官,隻得率領剛在天津蘆台招編不久的一群民兵協助官府維持現場秩序,將人群隔離在路兩旁,防止發生意外,而自身也前來覲見這位上官了。

    李中堂見多識廣,如此萬人高呼,熱鬧滔天的情景,沒有覺得絲毫意外,反而是一幅風輕雲淡的表情,隻是葉之魁從他微微顫抖的雙手間還是看出了他的激動,世人多為名利,現在他李中堂不但有名有利,聲望更是達到了清朝漢人官員之最,還有什麽不能滿足的呢!

    李鴻章意氣風發,連走路也變快了許多,這一下船,直隸地區的官員便上前來上下攙扶,剛才一幅身體倍兒棒的李中堂又變成一幅老鍾龍泰的樣子,享受著眾人的攙扶。

    官員們打傘的打傘,扇風的扇風,遞茶的遞茶,那速度,怎一個快字了得,看得葉之魁目瞪口呆,一幅幅清末百官醜態圖在他身邊不停上演,也難怪大清朝會垮了,認真埋頭做事的少了,向上努力鑽營阿諛奉承的多了,並且這些都已經擺到了台麵上,最起碼的遮羞布也被扔在了一旁。

    葉之魁冷眼旁觀,聽著不遠處歡呼聲,看著這一群蠅營狗苟的家夥點頭哈腰般就像是一群蒼蠅般發現了一塊腐肉,搶的不亦樂乎的醜態,葉之魁才覺得歡叫聲是那麽的刺耳,那些官員搶不到李鴻章的就去拍李經方、葉誌超等人的馬屁,實在不得不讓人佩服他們的突破能力,要是讓這群人都上中日戰場去,恐怕日軍也會被奉承得繳械投降了。

    正在葉之魁對這些人暗暗鄙視不已的時候,聶士成卻看見了他,走過來說道:“賢侄,老夫走後你在平壤又立下了大功,怎麽!老夫的兵馬沒有給我丟臉吧?”

    聶士成回國募兵,還沒等他招募完全,戰爭便已經結束了,他也隻好留守在蘆台了。葉之魁對聶士成這位值得尊敬的老人,自是恭敬有加,笑著回道:“小侄能立此大功,與世伯的兵馬分不開,那天世伯有空,小侄一定上府拜會以示感謝。”

    聶士成因為要調度士兵,與葉之魁也隻簡單說了幾句,就不得不離去,葉之魁又不識得他人,隻能一個人悶著跟在李鴻章後麵。

    歡呼的人群之中,有兩個青年人顯得心事重重,稍小的對年長的說道:“載之兄,這麽做不大好吧。”

    年長的一臉憂愁,回道:“少白,兄也是沒有什麽辦法,自今年四月兄上書中堂大人以來,日夜期盼回信,奈何都是石沉大海,為兄認為定是中堂因事物繁忙,沒有看過為兄的嘔心瀝血之作,不得已為兄隻有出此下策呀。”年輕的不再勸說。

    兩人同時望向李鴻章,年長的又看到離李鴻章很近的葉之魁,不由用羨慕的語氣指著葉之魁說道:“那位年輕人是誰,年紀輕輕竟然已經頂戴二品花珊瑚,官服上繡的也是獅子。”

    年輕的看了看,說道:“從年紀上來推測,應該是那位國之福將葉之魁了,此人出身不是你我可比的,倒是生了一副好皮囊,跟在李鴻章身後顯得卓爾不群。”

    葉之魁不耐煩的跟著一群老爺們走著,這群官員走得不快不慢,似是很享受這萬人矚目的眼光,也似是在炫耀著自己的與眾不同,可是他隻是覺得天真的很熱!

    就在此時一群記者好不容易衝破清兵的阻攔,跑到李鴻章麵前,倒真把聶士成給嚇了一跳,生怕惹出什麽幺蛾子來,好在李鴻章興致頗高,並沒下令趕走記者,反而是接受記者的采訪,這下中外媒體都興奮了,一個個充了雞血般爭先恐後的向李鴻章拋出各種問題,問得最多的當然就是平壤條約了,一時之間眾人便停了下來。

    身在後麵的葉之魁沒想到有李鴻章在前麵擋著,還有記者來采訪自己,仔細一看,都是一些外國記者,有英,有德,而最多的竟然是日本記者。

    “葉君,請問你下令屠殺我大日本在朝僑民過後是否會覺得心有愧疚?”一個日本記者首先發問道。事實上,日本政府為了汙蔑葉之魁將很多有的沒的都往他身上潑,平壤暴動夜也被渲染成葉之魁無故殘殺大日本良民。

    葉之魁看著眾多外國記者認真看著自己,並不再發問,隻是手裏拿著筆,隨時準備記下。知道自己必須回答,而且答案既不能表現得太過軟弱無力,也不能顯得蠻橫無理,否則明天報紙還不知道怎麽寫呢!

    想了想,回道:“這位記者朋友,我不知道你是從何處得知的消息,眾所周知,你口中的僑民其實就是一群暴民,他們當時企圖奪取平壤,而我軍也是逼不得已被迫還擊。況且,別說這反擊的命令不是我下的,即使是我下的,我也不會後悔,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我隻想你們傳達這樣一句話給全世界——中國不容輕辱,中國人不是任人宰割的綿羊。”

    周圍的記者飛快的記下葉之魁說的話,有記者還想要問,忽然李鴻章那邊卻發生了一陣騷動,吸引了眾人的眼光。

    葉之魁一看,隻見兩個青年人冒充記者接近李鴻章,等到李鴻章正在接受記者訪問的時候,其中一位青年忽然上前,將手中的一本書拋給他說道:“中堂大人,鄉野小民孫文,聽聞中堂大人經過此地,特獻上所著之書,還望中堂大人閑時一覽。”

    眾記者愕然,各位大清官員愕然,什麽情況這是,聶士成急忙命人將兩青年架出,驅趕進人群中。

    葉之魁聽到青年自稱孫文上書,不由驚訝,不會是孫中山吧,快步走過去,撿起地上的書一看,卻正是《上李傅相書》,葉之魁暗自搖了一下頭,這個孫文想做官都想瘋了啊。

    李鴻章反應過來,有點憤怒,說道:“現在的年輕人怎麽都如此毛躁,沒一點規矩成何體統!從雲,這書你拿著吧,不管其才如何亦不能重用。”

    葉之魁尷尬一笑,回道:“老中堂,我也是年輕人。”李鴻章囧。

    經過這個小意外之後,李鴻章也失去了繼續接受采訪的興致,帶領著大小官員往歇息之處急匆匆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