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字數:6437   加入書籤

A+A-


    ps:親們,很抱歉,現在才發現在晚上十二點前後上傳卡得不行,這是昨晚的章節,傳不上去。% 忙了一上午,現在才想起來。今後,我盡量早點動筆,估計不會有太大改變。每天晚上得輔導孩子。他在十點左右休息,我才開始碼字。最快也就十一點,還要修改。對不起啊,親們,長期拖更。最主要就是官場文限製太多,現在幾乎每天都能收到小編的警告,威脅封書,那可不是鬧著玩兒的。下一次再動筆,堅決不寫官場。

    對於中國人來說,如此美麗的地方如今還有,再過若幹年,各地政府大修特修,在各種景點修一些收費的人工建築。

    然而,巫山不清楚遊客到處旅遊,究竟想看什麽。

    國內的導遊,特別是女性導遊,一道上就在喋喋不休地講解。

    另一個時空裏,巫山本人在大學階段當過導遊,隻是對外國人服務,因為他當時公司裏就他自己能引導老外,會點兒英語。

    給西方人做導遊,除了一些基礎的東西需要我們去介紹,其餘的時間你千萬別嘴巴不停,說不定事後人家會投訴你的。

    在各種景點,他們隻是安靜地看著,想了解的時候問你,就告訴他,不然和他們一樣,安安靜靜地行走。

    眼前的這個小夥子,敦敦實實的,在巫山和尼娜的旁邊不聲不響地走著。

    當然,他的身份也不是導遊。是影子部隊在貝加爾湖這片區域的負責人,也是當年收留的孤兒,可以說是叫花子吧。

    他叫巫從法。以前是部隊裏專門管紀律的人員之一。

    也許從小生活在社會底層,生下來就被父母拋棄,他有些沉默寡言。

    當初見到他的時候,巫山都嚇了一大跳,這孩子眼睛裏對社會充滿著仇恨。

    巫家的人讓大家在一起生活、念書,時而還派到公司裏去參觀。

    其實,這就是一個甄選人員的過程。看看孩子們的興趣和愛好究竟是什麽樣的。

    有些願意從政的,如今在港島和大陸開始走上工作崗位,比呆在部隊裏的人晚進入社會幾年。畢竟需要更多的學習。

    經過幾天的將養,尼娜的脖子上早就結痂脫落,隻有一個淡淡的影子。

    火車上沒有醫護工作者,這是很大的弊端。

    在國內行駛還好點。旅客有個三病兩痛。可以在最近的站點下車進醫院。

    但國際列車上特別在k3這種線路上,整個路程大多數是荒無人煙的地方,

    假如真有旅客在行駛途中生病,就隻有挺著,站與站之間的距離太長了。

    蘇俄曆史上政府進行過不少次大移民,意圖往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增加白色人種的數量。

    不能不說,他們真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地圖上有名稱的地方。差不多都能見到人。

    但蘇俄太大了,整個國家的疆域達到兩千兩百萬平方公裏。即便政府獎勵生育,人口的基數小,增長緩慢。

    貝加爾湖看上去十分漂亮,蘇武牧羊的時候,這地方叫北海。

    自古以來突厥人的一支韃靼人和哥薩克人就生活在這裏,韃靼人在我國境內稱為塔塔爾族。

    他們的樣子介於白色人種與黃色人種之間,皮膚上是黃色,裝束和生活習慣,更像西方人。但男性胸前的長胡須,則是東西方都沒有的。

    突厥碑文中的塔塔爾人有三十姓與九姓的說法。

    傳說中有六個部落:察罕塔塔爾、阿勒赤塔塔爾、帖烈惕塔塔爾、不魯恢塔塔爾、奎因塔塔爾、和最有名的是禿黑禿兀惕塔塔爾。

    在現時蘇俄伊爾庫茨克州的塔塔爾族也由喀山塔塔爾、克裏米亞塔塔爾、諾蓋人、葉尼塞塔塔爾四部分組成。

    塔塔爾族人的姓名稱呼別具一格,一個人的名字後麵,要加上父親或祖父的名字,然後再加上自己部落的名字,構成一個完整的人名。

    如,某人叫革拉吉丁,父親的名字叫哈不都拉,部落的名字叫歐斯滿。

    那麽,這個人的姓名全稱是革拉吉丁?哈不都拉?歐斯滿,簡稱可省略父名,即革拉吉丁?歐斯滿。

    經略北疆的那幾年,巫山早就派了信得過的塔塔爾族人過來,準備著今天的相聚。

    巫從法過來的時候,早就和他們取得了聯係。

    蘇俄人的前身沙俄是野蠻的,在擴張的過程中,實行種族滅絕政策。

    像伊爾庫茨克州這種突厥人的故鄉,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居然占到百分之八十七左右。

    其餘的人不是流落到其他地方,就是被殺害了。

    由於當年沙俄的血腥政策,他們當中的一支是土爾扈特部。

    乾隆三十六年即公元1771年,土爾扈特部一支的首領渥巴錫為擺脫沙俄壓迫,維護民族獨立,率領部眾發動了武裝起義。

    並衝破沙俄重重截擊,曆經千辛萬苦,勝利返回祖國。

    種族與種族之間的鬥爭,要麽順從要麽死亡。

    順從的種族最著名的就是哥薩克奇兵,他們在沙俄對外征服的過程中充當急先鋒,

    但是,如今他們和韃靼人一樣,成為蘇俄境內的少數民族一支。

    哥薩克人是極其優秀的輕騎兵,他們青睞的武器是長矛。

    拿破侖曾說過:如果我的部隊裏有哥薩克騎兵,我會用他們席卷整個世界。

    他們是出色的輕騎兵,但他們不守紀律,也不願下馬作戰,從而限製了他們在戰場上的發揮。

    他們對老百姓冷酷無情,以致整個歐洲。無論敵友都對他們恨之入骨。

    哥薩克騎兵並不是沙俄的特殊兵種,但是隨著沙俄擴張,特別是葉卡捷琳娜女皇對波羅的海周邊的擴張。哥薩克的領地被斯拉夫人納入版圖。

    隨之而來的,是麵臨被強行遷入的日耳曼人進行地盤爭奪,哥薩克騎兵的驍勇善戰迅速聞名西方。

    哥薩克騎兵的移動力相當快速,在戰況不利時也能迅速撤退,脫離戰場,除非和他們交戰的也是支移動力極高的快速部隊。

    哥薩克人是世界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群體之一。

    如果說吉普賽人是大篷車上的民族,那麽哥薩克就是戰馬上的族群。

    哥薩克人正是憑著一匹戰馬、一柄軍刀在橫跨歐亞大陸的廣闊疆場上。馳騁數百年,縱橫千萬裏。

    在沙俄社會發展史和世界戰爭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沙俄曆史上三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1606年-1607年的鮑洛特尼科夫起義、1667年-1671年的斯捷潘?拉辛起義和1773年-1775年的普加喬夫起義都是與哥薩克有關係。

    1654年烏克蘭的哥薩克首領赫麥爾尼茨基起兵反抗波蘭受到鎮壓,在軍事失利的情況下求助於沙俄。

    當年赫麥爾尼茨基與俄簽訂《別列亞斯拉夫協定》。宣布接受沙俄保護。

    又經過80年的磨合期到1722年沙俄廢除哥薩克人的蓋特曼自治,烏克蘭總督魯緬采夫把10個哥薩克軍團改編為俄軍的10個正規騎兵團。

    在冷兵器時代,哥薩克的騎兵以其速度快、機動性強、殺傷力大、驍勇善戰的輪番攻擊威震歐洲,歐洲國家也常招募哥薩克作為雇傭軍。

    哥薩克參加了從18世紀到蘇俄二戰中所有的戰役。

    有人說他們是歐俄草原上最具有草莽風格的經典騎兵。

    他們的騎兵馬蹄是與沙俄向外擴張的步伐同步飛揚的。多次為沙俄開拓疆土立下赫赫戰功。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沙俄大約組建了30萬人的11支哥薩克軍團。

    但是由於現代化武器機槍、排炮、坦克等的投入,騎兵注定將成為被淘汰的兵種。

    也就是從這個時代開始,哥薩克們再也沒有取得像此前的戰爭中那樣驕人的戰績。

    在十月革命後的內戰中,哥薩克分屬兩個陣營,布瓊尼、鐵木辛哥的紅軍第一騎兵軍所向披靡。

    蘇波戰爭時期,曾經在空中俯瞰過這支部隊的美國飛行員有這樣的描述:“騎兵每行八人八騎,有的頭戴圓筒卷毛高帽,有的身披黑色大氅。他們背上斜挎步槍,腰間懸掛馬刀。在塵土中浩浩蕩蕩前進,數萬匹馬縱橫馳騁,數萬把刀交錯揮舞,這場景極其令人震撼,成為騎兵戰史上最壯烈的一幕。”

    據統計,從1918到1920年,有100萬哥薩克騎兵陣亡。

    內戰結束以後,蘇俄采取“胡蘿卜加大棒”的政策,一方麵延續哥薩克自治的政策,允許他們自主選舉蘇維埃,成立哥薩克軍人會議。

    一方麵加大削藩力度,實行“非哥薩克化”。

    隨後打壓的力量逐步加大,對不服從者就從**上消滅,由此引發了一係列的哥薩克暴動,曾一度導致紅軍失利,放棄了第聶伯河左岸地區。

    後來蘇俄南方戰線派出大規模正規軍鎮壓,1920~1930年代在蘇維埃政府的徹底剿滅下,哥薩克力量日漸衰落。

    大批哥薩克逃亡者湧入捷克等國,停留在這裏的並不少。

    以後蘇俄又通過移民、摻沙子,最終使這個存在了幾百年的特殊群體融化在普通百姓當中,這才結束了哥薩克的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蘇俄軍隊開始也曾以保留了哥薩克特點的騎兵再次披掛上陣,但已是強弩之末。

    在現代的立體機械化戰爭中,延續了400年的輝煌不再,布瓊尼式的哥薩克將領很快也被朱可夫式的現代軍事家取代了。

    至於韃靼人的曆史,永遠沒有哥薩克那麽輝煌,當年和朱元璋的爭鬥中,被趕到塞北。

    從那以後,地位逐漸衰落。

    在歐洛泰的日子裏,巫山很多時候都和這些少數民族呆在一起。

    派出來的這群人,就是在蘇俄內部摻沙子。

    這樣的手段,沙俄曾經用過,誰都會。

    就像俗語所說:打鐵還要本身硬。

    隻要社會穩定,老百姓吃喝不愁,什麽陰謀詭計都無濟於事。

    在蘇俄即將解體的日子裏,發動這些突厥人就分為重要。

    這是曆史賦予巫山這個穿越者的使命,要不然就對不起穿越者的身份。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蘇俄人,還是回到他們的斯拉夫區域吧。

    望著遠處的蒙古包,三個人不由加快了腳步。(未完待續請搜索飄天文學,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