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電影製度的探討
字數:6896 加入書籤
“是巫山小友吧?”艾知聲伸出了手。
這是一個學者型的領導,從華清大學畢業以後留校任教,曾經擔任過那所知名大學副校長兼黨委副書記的職務。
後來華麗轉身,進了國務?院,走上政壇。
一九二八年出生的艾知聲,今年六十一歲,還在領導崗位上工作,在今後年代這種情況會逐漸減少甚至絕跡。
別看國家整天在喊幹部要知識化、專業化、年輕化,真正要完成這個過程還需要時間。
在稱呼上,他疑慮再三,最後弄出個這個不倫不類的稱謂。
“艾老,應該是小子等人去迎接您的!”巫山嗬嗬笑著,對這個年齡比自己父親都大了十多歲的老人很是尊重。
“才幾步路的事情,”艾知聲的手溫潤有力:“正好幾個港島我朋友過來,我們在世外桃源聚一聚,都在一個院子裏。”
幾個人除了林青霞是初次見麵,其他人都有些熟悉,巫山也不大記得名字,隻是依次和大家握手。
到了林青霞的時候,他稍微停頓了下,卻稍觸即收,不會給人一種好色的感覺。
再說了,家裏的哪一個女人不是國色天香?比她不會稍弱半分,像王璐還在她之上。
“小先生,您好!”這男人站在最後,看樣子他是認識自己的,還好,他自報家門:“我是許鞍華,這不帶他們來找艾部長了。”
“哦?”巫山的手在他身上停留了一秒:“許導你好,看樣子收獲不錯。”
“什麽不錯啊。”艾知聲卻在一旁苦笑:“我沒拿到上麵的批示,不好做主。”
原來。許鞍華翻印了一部大陸電影,名字叫做今夜星光燦爛。
這部片子是邵氏影業和湯臣影業出品的。因為不涉及政治,想在大陸上映。
其實,處在艾知聲的位置很為難的,一方麵他想做出一些改革,帶領中國影視人探出一條路來,適應時下的改革。
另一方麵,得注重中?宣部的主調,不能與上麵的精神相違背。
今年的學?潮風波以後,頑固派的思潮一度之間占了上風。在他們看來,這種情啊愛的影片,不適合改革開放的主旋律。
“我記得曾經有一部片子,名字叫做廬山戀。”巫山眉頭一皺:“大前年也有謝導的一部片子,名字叫芙蓉鎮。”
“看了這兩部片子,我覺得很唯美。可惜,美中不足,導演們應該是受到了政策的影響,總想表達點兒什麽。在臨門一腳上少了點兒火候。”
“噢?”艾知聲一驚:“你也看電影啊?”
“那不然您以為我休閑時間幹嘛?”巫山有些哭笑不得:“家人喜歡看,我就陪他們看看,可惜,進了電影院很是後悔。”
“整個都是主旋律電影。還沒有脫離十年浩劫以及建國後的思潮,全部是高大全的形象。”
“我在想,國外的話。這種片子叫文藝片,總想借著片子表達出創作者的一些東西。起到教育民眾的結果。”
“教化豈是這麽容易的?”巫山苦笑道:“從上古先賢到孔子再到後來儒家一家獨大,民眾好像今天腦筋仍然在封建時期。”
“再說了。我們國家一直在扶持,一部電影拍了,花了多少錢?預算是多少?電影院賣了多少錢?利潤是多少?”
“看看今天港島同仁過來,他們在這方麵就領先很多嘛。”
“電影本身就是商品,老百姓買單,他們願意看的,才能賺錢,才能讓幾大國家級電影廠家不虧本,但他們拿了多少票房?”
“給我的感覺,整個就是一筆糊塗賬!”
他說起話來毫不留情,因為後世山姆大電影對我們的文化侵蝕太厲害。
原因是什麽?就是套在電影人頭上的一道緊箍咒。
山姆有多少人?他們在電影上的投資有多少?又有多少山姆人走進電影院看電影?
現在的娛樂活動有些單一,但網絡的今後會越來越普及,到哪個時候,又有多少觀眾會走進電影院來觀看電影?
“巫山同誌你說得對,”艾知聲的眉頭從他開始說話就沒有舒展開過:“我們國家在電影這一塊,確實落後太多。”
嚴格說來,廣電部是一個部委的架構,而他本人在成立的時候,也是高配,以正部級的身份擔任副部級的部長。
說白了,國家對文化產業還是想探路,希望他能做出突破。
假如要在任期內,真的把中國的影視推向前,哪怕那時他都六十四了,未嚐沒有再進一步的可能。
既然到了官場,艾部長哪怕是學者型的官員,卻也不甘落後。
“我隻是認為你和巫書記在經濟建設上由一套,想不到對文化產業也這麽關心,看來是我本人的想法太狹隘了。”
說著,他不由自主地搖搖頭。
“怎麽可能?”巫山笑著擺擺手:“歐洛泰電影製片廠還有影視城的設立,好像我做得還不少吧。”
“啊?哈哈,瞧我這記性!”艾知聲拍了拍腦門兒。
也不怪他,那時候他還沒到廣電這邊來,對這個行業也沒怎麽在意。
“這麽著,巫山同誌,當著港島的朋友在,麻煩你也給我們出出主意。”他現在有了底氣,今後可以對人說是巫家的意思。
學者型的官員在政府內冒頭,但群體並不強大。
相反,巫家人在改革開放中大放異彩,就是中?宣部開會,也時不時讓大家開動腦筋,學習億州、粵南、歐洛泰,敢為天下先。
“還是讓港島同仁說說那邊的體製吧,”巫山指了指許鞍華:“我想許導比我在這方麵要有發言權的多。”
20世紀70年代是港島普及文化的重要轉折點。
而港島電影也隨著電視的普及化,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以至港島人心態的轉變而受到種種衝擊,以致70年代的港島電影是趨向多元化及地道化。
承接60年代中期的淩厲氣勢。邵氏在70年代初期依然在港島電影業占著領導的地位,擁有東南亞電影王國的美譽。
他們出品了大量國語武打片,大導演包括李翰祥、張徹及劉家良等等。
都以熟悉的刀劍拳腳功夫片作依歸,電影世界裏都是強烈的陽剛味,其中張徹的電影更造就了偶像級武打明星。
港島的電影界從來都是以商業掛帥,新浪潮電影叫好不叫座,自然難免被淘汰的厄運。
20世紀80年代初,新藝城影業公司異軍突起,吸納大批當時嶄露頭角的導演。
這些人有吳宇森、徐克、林嶺東、高誌森等。炮製一部一部商業掛帥的電影,其中以喜劇為主。
這些電影的共通點是以電視台集體創作的模式來度橋創作,充滿密集的笑料及動作,一切以迎合觀眾口味為依歸。
港島電影最偉大的成就是讓世界知道了中國功夫,在李小龍成名之前,港島影壇就有關德興、石堅等人出演的《黃飛鴻》係列電影。
這套係列關德興拍攝了99部,有資格進入吉尼斯世界紀錄了。
功夫片是港島最大的特色,也是港島影壇最高的成就。
喜劇片則是港島影壇曆來的一個強項,喜劇片為世界通用。
沒有幾個國家和地區不會拍喜劇片。這是電影觀眾最喜聞樂見的一個類型片種。
有兵就有匪,有黑就有白。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對的,總要一物降一物。
黑幫片中的主角是黑道中人,故事也是講述黑幫內部中的爭權奪利。或是與敵對幫派搶地盤火拚。
警匪片絕大多數都是動作影片,情節驚心動魄,警匪之間的衝突不斷為劇情掀起高`潮。
警匪片在港島電影中的曆史源遠流長了。港島電影發展的各個時期都有不少佳作麵世。
警匪片突出的是警察的神勇,黑幫片著重刻畫的是黑幫的凶殘。
港島是商業電影之都。文藝片鼎盛時期在60年代以前。
邵氏興起之後,大量的商業愛情巨製和功夫片的大行其道。港島的文藝片遂逐漸走向沒落。
鬼片是港島又一大招牌類型電影,鬼片中照樣分為眾多類型.
讓人對港島電影人的創造力佩服得五體投地,真奇怪這樣強悍的想象力。
片也可以稱之為三級片,但是三級片並不都是片,過多的血腥鏡頭也會被劃為三級片一類。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電影中出現較多的裸露鏡頭的話,這部電影就是三級片。
聽著許鞍華和身邊同來的人不斷介紹,艾知聲也時而問一些問題,他問得最多的,就是製播分離。
“其實,你們說了半天,還沒有說到電影審查製度!”巫山嗬嗬笑道:“不管什麽片子,既然市場有需要,那投資商就會拍攝。”
港島的電影分級製度,最新的是依照港島法例第392章《電影檢查條例》於1988年11月10日製定,分級主要依據觀眾年齡限製劃分為1、2、3三級
根據港島法例,擬在港島上映、發行錄像帶或鐳射影碟的電影,均需送交港島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評級,並由該處處長核準。
第級影片的宣傳資料,在發行或公開展示前,更須送交電影檢查監督核準。
所有經評級後的電影,不論是在電影院上映,還是以鐳射影碟等媒體發行,必須展示由影視處發出的《電影檢查條例核準證明書》副本。
分級的目的,是為了保護18歲以下未成年人士,免受不良電影內容影響。此舉也能夠協助家長為子女選擇電影。
作為目前國家廣電部的一把手,艾知聲平時都高高在上。
哪怕許鞍華他們甚至動用了賀家的關係,約到了本人,他也是居高臨下,沒有當一回事兒。
“我感到很奇怪,”巫山直言不諱:“我閨女金玲派的一部電影,在威尼斯電影節上都獲得大獎,怎麽國內居然就不讓放映呢?”
“啊?”艾知聲真還不清楚這回事兒。
半天像隱形人一樣的秦世軍不得不硬著頭皮站了出來:“部長好,那部電影因為立項的時候沒有通過我們,所以”
“你是?”艾知聲不可能對下麵的員工很清楚,哪怕老秦家的人也一樣。
“我是資格審查處秦世軍。”他畢恭畢敬,在部裏的一號麵前全然沒了脾氣:“不過目前開始在審查。”
“哦,”艾知聲淡淡應了一句,隨即問道:“金玲還是你的閨女?這兩年闖下偌大的名聲。”
“她還是像個孩子一樣,”巫山沒回答他的問題:“不要以為我們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學生就全部走向課堂。”
“不好意思,她的電影我還沒看到,估計是暴露了一些社會問題。太過陰暗的,麻煩秦處在審查的時候注意下。”
“請巫山同誌和部長放心,我保證完成任務。”秦世軍看到對方也沒怎麽苛責,不禁放下心來。
大家在一起談了很久,直到服務員前來通知吃飯的時候還意猶未盡。
這時,從東北方向到京城的列車,已經過了山海關。(未完待續請搜索飄天文學,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