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字數:3201 加入書籤
代周!
adsz
蔣延嗣雖然年小,但見爺爺怒了,也不敢再大聲哭喊,隻是委屈著自己爬了起來,掛著淚花和滿身塵土躲到了父親的身後。
從那以後,蔣季良天不大亮就把蔣延嗣叫起來,帶到自己屋中,蔣福荃和陳氏知道父親用心良苦,也不多說什麽,隻是有些心痛孩子而已。
蔣季良把蔣延嗣叫到屋裏,並不許他到處走動,讓他正襟危坐在一把椅子上,憑著自己的見識閱曆給他講些經傳故事、先賢古哲的立誌、發憤、成材的過程,偶爾也講講蔣氏先輩開創家業之艱辛。
後晉天福四年(939年),五歲的蔣延嗣已經儼然一副讀書人的模樣。雖然識字不多,讀書隻有幾頁,但心計已經超過了所有同齡的孩子,再加上一肚子從祖父和父親那裏聽來的曆史典故,即使嘴上不說,也能使人感覺到他的不同凡響。
而這時,巴東縣令百裏無忌已經攻下蜀國三州,建立慶州,並且在慶州再建了一個軍械坊,蔣季良和朱彭亮也已經入股第二個軍械坊,百裏無忌的成功使得朱、蔣二人水漲船高。
不管是金錢上,還是在巴東的地位上,朱、蔣二人切實體會到了什麽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無論從哪一方麵考慮,蔣季良都已經決定將寶壓在百裏無忌身上。
一輩子光宗耀祖的念想,也許,真要實現了。
而出仕的人選隻有一個,蔣延嗣。
想著自己親手帶大的孫子將來能衣錦還鄉。蔣季良不禁打心底笑出聲來。
蔣季良請來巴東縣最有學問的陳先生開蔣延嗣開蒙,這位陳先生為蔣延嗣取了個字“伯涵”。從此五歲的蔣延嗣開始了他的仕途學問。
開春了,清明前的幾場春雨似乎在催促人們。田疇上的繁忙勞作又該開始了。
邊上的小河水也漲了起來,河邊的青石上又能聽到浣紗女的笑聲和孩子們的嬉鬧聲,這些聲音都匯同著河水一起順流而下。
蔣延嗣和母親陳氏也蹲在河邊的一條青石上,陳氏背後還背著蔣延嗣的妹妹蔣玉屏,牢牢的背帶使小姑娘一動也不能動,咿咿呀呀地叫個不停。
私塾的陳先生今天家裏來了遠客,很早就把學散了。
陳氏低頭久了。覺得背上的蔣玉屏越來越重,脖子也酸痛起來,便直起上身向河邊望了望。正在這時候,見一條青白色的水蛇快速向蔣延嗣遊來。
“母親。”倒是蔣延嗣先叫了起來“這根木棍象不象爺爺的拐杖?”
陳氏定睛細看時,蔣延嗣手中已經拿著一根筆直光滑的樹杈了。
陳氏心想“莫非是自己看花了眼?”明明看見一條白蛇,怎麽變成了蔣延嗣手裏的樹杈了呢?
她轉身問蔣延嗣“伯涵。你看見這水裏有蛇嗎?”
蔣延嗣搖搖頭。
陳氏不禁一笑。她想起了五年前,蔣延嗣降生那晚蔣季良做的夢了,於是繼續問蔣延嗣“你知道你出生那天,天上飛來了什麽?”
蔣延嗣答道“爺爺說是看見了一條大蟒蛇飛進了院裏,然後我就生出來。母親,真是這樣嗎?”
望著兒子稚趣認真的小臉,陳氏又笑了笑,說“你呀。是巨蟒投的胎,投生在我的肚子裏。這是老天爺賜福,讓你長大去當大官,為蔣家光宗耀祖。”
這些話把本來就糊裏糊塗的蔣延嗣弄得更不知所措,他總也搞不懂這巨蟒、母親的肚子和自己之間有什麽必然的聯係,但他至少明白了“隻有好好讀書才能有官做”這個學而優則仕的道理。
私塾的陳先生對蔣延嗣的要求相當嚴格,不許有半點兒懈怠,陳先生或許是個出類拔萃的讀書人,但他絕不是一個好教書先生,雖然已過知天命之年,卻還沒學會如何控製自己的脾氣。
尤其是對如蔣延嗣年幼的孩子,需要諄諄教導、循序漸進,而這位陳先生則不然,他的法寶概括起來就隻有三個字,即“念”、“背”、“打”,比如教蔣延嗣學千字文,先生操著一口方言鄉音先讀“天地玄黃。”
蔣延嗣也就舉著一卷比他身子還大的大書跟著“天地玄黃”一遍,然後便是先生一陣搖頭晃腦地轉文,天者天也,萬事之始也……
可憐蔣延嗣到頭來也不明白這“天地玄黃”中的玄黃是不是可以吃?長在什麽地方?
念完了還要背,蔣延嗣意思都沒弄懂,又怎能流利地背出來?
於是,不由分說,陳先生就舉起鎮尺打他皮膚嬌嫩的左手,因為右手還要學寫字。
這種簡單而粗暴的教育方法把蔣延嗣變“啞”了,整日裏除了能聽見他背書的聲音再也聽不到他說別的,過於沉重的精神負擔壓抑了他的天真爛漫,讓他過早地象那些汲汲於功名的儒生一樣,隻知有文章而不知有自己。
萬事都不是隻有一麵,陳先生也有他的優點,就是做事極為認真,從不打馬虎眼,有時甚至認真得有些迂腐。
他不但這樣要求自己,也這樣要求蔣延嗣。在他看來,為學之人隻有做盡犄角旮旯的學問,才能有治國安邦的大用。這一點對蔣延嗣一生都影響頗深。
蔣延嗣在私塾裏的學業並不十分精進,可也能跟上陳先生講授的課程,兩年間千字文、百家姓等啟蒙的課程都已學完,又開始學習論語、中庸了。除此之外,陳先生還教他背些唐代著名的大家詩詞,告訴他一些吟詩答對的基本方法。
在同齡的孩子中,蔣延嗣似乎屬於不太伶俐的一個。好在他懂得努力用功,除了寡言少語,什麽也不比別有孩子遜色。他爭強好勝,特別是在學問上,倘若陳先生誇了誰的字好,他就拚命臨貼,把他超過;倘若陳先生說了誰對了一副好對子,他也會搜腸刮肚,想出一聯比那還好的。這種一絲不苟的態度大概就是繼承了陳先生的衣缽。
如果說蔣延嗣學問上的精細認真是陳先生的功勞,那麽蔣延嗣的勤儉、孝順則是秉承了蔣季良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