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字數:3303   加入書籤

A+A-


    代周!
    adsz
    百裏無忌詫異地看著百裏義,道“阿義,何事發笑?”
    “大郎,這兩字的意思問我就行了。”
    “你知道?”
    “當然知道,大郎忘記我可是遼國的北院林牙。”
    百裏無忌大驚道“難道這兩字與遼國有關?”
    百裏義道“大郎,若單憑這二字,在契丹語中的意思是福佑,若在一句話中的意思,那就要從整句話理解了,不過,若這是凶手行凶前說的話,很有可能是如神靈庇佑或者神靈賜福的意思了。”
    百裏無忌瞬間恍然大悟,原來,這場血案之後,有遼國的影子。
    如此,那就不難理解為什麽王樸一介文人做為使者而縱容隨從殺人了。
    又或許,這隨從已經被遼國收買,而挺而走險。
    心事一解,百裏無忌拍打著百裏義的肩膀,道“你小子真是我的福將,說說吧,是不是臨戰膽怯了?”
    百裏義不好意思地低頭道“我隻是有點緊張罷了。”
    百裏無忌道“還記得當年我出任巴東縣令的路上,你和阿仁二人都說了自己的夢想,我記得你的夢想就是率大軍馳騁天下,怎麽,如今心願達成就在眼前,你反而露怯了?”
    百裏義老臉一紅,道“大郎休要取笑,我大小戰鬥也上了不下數十場,何來膽怯之意,隻是這次不同,一則規模遠非往日可比,二則十萬新軍組建著實所費不菲,所以,我才……”。
    百裏無忌知道百裏義心中所擔心的意思,這十萬新軍確實是明國的國力所凝了,不用說百裏義,就是百裏無忌自己率軍出征,也會心中忐忑。就象一件渴望許久的新衣裳,一旦真穿在身上。那麽,總會擔心哪裏碰髒了,碰破了。
    “阿義,別想太多。不管是黑旗軍還是特戰軍,也包括現在新軍,組建起來的目的本就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上戰場拚殺的,隻要你盡力了,我不會怪你,打光了,大不了再組建一支就是。”百裏無忌安慰道。
    其實,百裏無忌的心中也是傷感的,十萬新軍。不知道戰後能回來多少人,這每一個將士的背後,那可都是一個家庭。但百裏無忌不能將這話對百裏義說,說了會影響百裏義的心情。畢竟皇帝的每一句話,對於一個即將出征的主帥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大郎。我想問你,這一戰你最理想的戰果是怎樣的?”
    百裏無忌有些意外,這個粗漢竟已經懂得揣摩自己的意思了,百裏無忌心中有些高興,笑問道“戰略方案都不是已經早交給你了嗎?”
    百裏義撓著頭道“這是自然,我已經看過數遍了,隻是這一戰。我心中有一份擔心。”
    百裏無忌有些詫異,說道“哦,說來聽聽。”
    “大郎,從龍、劍、壁州一線北攻,擊潰阻卜軍,以達到收複失地和聯合周軍對南路遼軍進行合擊。我想,憑新軍戰力,加上出其不意,擊潰阻卜軍應該不成問題,但對南路遼軍的合擊……。我說了。還望大郎莫見怪。”
    “說,你什麽時候也變得如此扭捏了?”
    百裏義不好意思地訕笑道“如果寧州一線的周軍出現問題,那麽不單北路遼軍會順勢而下,而且一旦有變,新軍和阿仁的特戰軍很可能陷入兩路遼軍和周軍的合擊之中。”
    百裏無忌大笑道“周軍怎會與遼軍苟合?你多想了。”
    百裏義訕笑道“我也隻是擔心,給大郎提個醒。”
    百裏無忌笑道“無妨,你不用為此擔心,周國皇帝柴榮不可能與遼國苟合,這一點,我相信他。”
    百裏義點點頭道“有大郎的話,我就放心了。”
    “去吧,打出明軍的威風、明國的威風來,讓天下都仰望,明軍的赫赫威名。”
    “臣遵旨。”
    百裏義退下之後,百裏無忌卻陷入了深思。
    血案中有遼國的影子,隻說明不隻是自己向遼國安插細作、內應,遼國也已經動手向明國安插奸細了,周國肯定也在遼國的目標之中,甚至奸細比明國更多。
    至少,明國的朝堂之中,最高層的徐世銘、孫光憲、馮道三相是不可能被遼國收買,對此,百裏無忌有絕對的信心。問題是三位丞相之下,參知政事之下,甚至參知政事本身都有可能被遼國收買。畢竟,在百裏無忌身陷西域時,金陵府就出現過叛亂,雖然百裏無忌一直沒有追究此事,但關在天牢的毋昭裔、宋齊丘二人,提醒著百裏無忌不能放鬆對國內的監管。
    要在金陵府,天子腳下策劃這一次血案,沒有一定的背景是不可能做到的。真要追查此事,百裏無忌完全可以對金陵府數千官員進行挨個的審查。畢竟,軍權在百裏無忌手裏。
    但百裏無忌不想也不能如此行事,新軍出征在即,國內如此一鬧,勢必影響到各方麵對新軍的支持力度,更何況,徹底地清查,很可能會牽連到許多人。
    百裏無忌知道,往往有許多人可能或者不經意地牽扯到叛亂的人或者事,但如果大動幹戈地清查,一旦清查出來,沒有人能跑得掉,有史以來,叛亂者是最不可能被饒恕的。況且,口子一開,那就兜不住底了。
    所以,百裏無忌心中,隻想將真正的奸細和心懷鬼胎之人捉拿歸案,以防牽連太廣。
    為此,百裏無忌召集徐世銘三人商議應對之策。
    徐世銘三人驚聞血案背後有遼國的影子時,皆對於周國朝堂產生了懷疑,確實,遼國這幾十年來,數次南下,兩次占領中原,多少漢人官員歸附於遼國,這集中就有明國丞相馮道。
    鑒於如今的時局,百裏無忌想了個辦法,這個辦法也許因為太過驚險,而遭到了徐世銘三人的一致反對。
    在百裏無忌的策劃中,此計劃雖然驚險,但應該屬於有驚無險,如今新軍出兵在即,想要保密已經不可能了。為了掩護新軍西向,百裏無忌的辦法是,用一個對遼國極為有吸引力的誘餌,將遼國的注意力集中在誘餌身上,從而達到掩護新軍西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