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六章

字數:3008   加入書籤

A+A-


    代周!
    當時的中原軍隊將士,由於戰馬稀缺,早已將戰馬當作了自己的第二生命,甚至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為重要,哪能象丁思覲這般大手筆?一出手就是毀滅了三千匹戰馬。
    其實在百裏無忌心裏,戰馬遠沒有士兵的性命重要,也許是這些年戰局發展,明國再也不缺少戰馬所致。百裏無忌認為戰馬與火槍、手榴彈都隻是戰爭工具,裝備它就為了使用它,絕非是需要用生命來守護的東西,用生命來守護的隻有一樣,那就是勝利。
    在勝利麵前,一切都可以犧牲,包括生命。
    百裏無忌一直看著第一軍插入遼軍縱深,看著遼軍對第一軍合圍,也看著第一軍的尖端被二萬皮室軍阻擋。但他不急,他期盼著丁思覲能再露一手,他不相信,丁思覲至此就黔驢技窮了,做為名將,丁思覲必定還有後手,保命的後手。
    在遼軍的擠壓之下,第一軍箭矢狀的陣型如雪融般地慢慢融化,從百裏無忌處看去,第一軍的陣形在慢慢地變細變短。
    這時,第一軍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不少新軍士兵已經拉響了最後一顆手榴彈,一聲聲爆炸在百裏無忌眼裏,如同開出一朵朵血花,那裏麵有著自己賴以為榮的驕傲,百裏無忌的心開始抽緊,難道丁思覲真沒有留下後手?不會是這小子被我責罵一通,憋了氣想與遼軍玉石俱焚吧?百裏無忌的心開始亂了。
    按現在的情況,第一軍能支撐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從戰鬥開始到現在,剛剛過了一個時辰,新軍左右向兩翼的包抄剛剛完成,而發動總攻解救第一軍。估計還得半個時辰。但照現在這個情況,第一軍無論如何也撐不過半個時辰了。也就是說,縱使最後兩翼合圍。第一軍就算幸運沒有全軍覆沒,也會被打殘。
    這種情況絕不是百裏無忌所想要的。剛剛出鞘的劍怎能折斷,新軍需要磨礪,但絕不能覆沒。
    百裏無忌見這時耶律撒剌的鐵騎軍還沒有出現,想必是不會出現了,那麽百裏義手中的第四軍應該能動用了。他隨即轉頭對親衛下令道“傳令百裏義,令其第四軍火速增援第一軍,從第一軍突入之路攻入,策應第一軍原路返回。”
    親衛一聲“遵命”。便要向前方百裏義傳令,但這時,戰場中的第一軍開始起了變化,驚人的變化。
    說是驚人那是因為慘烈,危在旦夕的第一軍陣形外圍已經與遼軍膠著,所以從百裏無忌處望去,都會明顯地感到第一軍陣形被慢慢地融化。
    而這時,第一軍陣列突然之間開始膨脹,緊接著一聲聲爆炸聲連綿不絕地響起。
    百裏無忌心神俱裂,恨不得將丁思覲一刀斬殺。這廝真拿我的第一軍做祭品了?百裏無忌自然知道這突然的爆炸聲意味著什麽,在如此密集的人群中引爆,就算是再敏捷的士兵也逃不過死亡。這種戰法隻能是絕望到極點時才采用的不得已之法,如今新軍卻是處於戰場主動,丁思覲竟然也敢用?
    百裏無忌已經狂亂,這爆炸一過,雖然包圍第一軍的遼軍會重創,第一軍一樣會深受其害,而等遼軍再次合圍,第一軍就真得完了。
    但百裏無忌鞭長莫及,此時縱然第四軍增援。也根本無法引領第一軍撤回了。
    百裏無忌衝著親衛緩緩地擺了擺手,示意前令取消。如今隻能靜待兩翼合擊了,他下了高台。不忍心再看第一軍的覆沒。
    百裏無忌暗暗咬牙,丁思覲必須嚴懲,為第一軍二萬五千人陪葬。
    但百裏無忌卻沒有看到,戰場再次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第一軍外圍同時的爆炸,使得新軍與遼軍之間的膠著部分消失,第一軍與遼間之間憑空多出了一道三丈左右的間隔。
    在短暫的震驚時間內,第一軍士兵迅速收縮,由狹長的箭矢狀縮成了圓陣,並完成了換裝。將戰馬擋在最外圍,往裏一圈的士兵手中多出了一麵豎盾,豎於地上,人蜷縮起來,以肩膀為支點,頂住盾牌;中圈的士兵棄刀換上火槍並配上了軍刺,架在盾牌上,然後伏低開始射擊;內圈的士兵直接站立,持火槍開始四麵射擊。
    遼軍在爆炸聲中一愣神之間,如雨的子彈向他們射來,人員密集的程度根本不需要瞄準,槍槍見血,彈彈著肉,一時間,一片片的遼軍士兵從馬上摔下,慌亂如瘟疫般地向四麵傳播。
    遼軍被打懵了,從爆炸時的錯愕到現在遭遇的射擊,根本沒有時間反應,他們雖然滿懷與明軍決一死戰的決心,但此時根本近不了明軍士兵的身,就光剩挨打了。
    不能還手的戰鬥最傷及士氣,況且還是不能還手隻剩死亡的戰鬥。
    其實如果有冷靜的遼軍將領指揮遼軍不顧一切地衝鋒,第一軍縱然能重創遼軍,也逃不過覆沒的下場,但遼軍將領顯然也已經懵,就一愣神的功夫,兩軍間隔的距離再次擴大,從三丈擴大到了五丈,這兩丈距離內的遼軍士兵皆已經躺在了地上。
    遼軍士兵開始不由自主地後退,距離漸漸拉大。
    火槍本就是中距離武器,隻要保持一定距離,不被近身,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它的威力,而遼軍恰恰不進反退,給了第一軍機會。
    距離一拉開,昭示著第一軍完全有能力在打完彈藥之前控製戰場的態勢,而每人數十發的火槍彈藥足夠支撐到左右兩翼新軍的合圍。
    百裏無忌得到親衛的稟報,趕緊再次登上高台,方才發現戰場態勢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第一軍士兵組成的圓陣已經牢牢地控製住了戰場主動,將遼軍阻擋在五丈之外,連貫的火槍射擊,還在將間隔距離撐大。
    而這時,左右兩翼的新軍已經衝鋒至五裏之外,馬蹄聲甚至掩蓋了火槍的射擊聲。
    至此,大局已定。
    遼軍開始向大定府撤退,由此更讓第一軍的壓力驟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