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字數:3276 加入書籤
代周!
所以百裏無忌需要盡全國之力也要解除這兩國的威脅。
大理國這些年卻是沒有經曆戰亂,雖然當叔叔的搶了親侄子的皇位,開創了大理皇帝禪位做和尚的先例,但國內並沒有因此而暴發內戰。
可以說,這時的大理國是富饒的,這對於明國現在囧迫的財政來說,無疑是一塊肥肉,令百裏無忌“垂涎欲滴”。
並非百裏無忌有著強盜邏輯,其實這與道義無關,完全取決利益。
世上的事本就如此,“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句話深刻地闡述了弱肉強食的真理。
一個強大的明國周邊,存在著一個不大不小的國度,而這國度又富得流油,這已經完全構成了明國出兵的理由。
但百裏無忌無意出動大量新軍,就算大理國富得流油,但付出的成本一旦超過得到的,或者相持平,那就算構成出兵的理由,這買賣也不劃算。
所以,五人在商議戰爭方案的時候,所設定的前提條件就是運用的兵力不得超過十萬,也隻有將兵力控製在十萬人之內,經過這一年恢複的明國國庫才能承擔得起這高昂的軍費。
這其實也怪百裏無忌所設的軍餉和撫恤金過高,若是換作柴榮在世,明國十萬大軍的軍費足夠他打一場五十萬人的戰爭。
當然所用軍械不同,也造成了軍費的大量增加,此次出兵,騎兵是不可能出戰了,最多也隻是象征性地派遣少量騎兵進行震懾。
在水路縱橫的大理國境內作戰,所能依仗的隻能是火槍兵。
而明國火槍兵的護具近乎於沒有,當時的弓弩兵還有一身鏈甲防身。但百裏無忌追求火槍兵的靈活性和高速度、低負重,士兵們隻有一身軍服,沒有絲毫的額外防護。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全憑火槍兵作戰,沒有能頂在前麵的高防步兵或者強大的騎兵做為屏障。火槍兵的生存能力是極低的。
這與後世的熱兵器作戰不同,後世的作戰是因為火槍的射程、威力有著天壤之別,更關鍵的是有機槍這種連發槍還有遠距離火炮的存在,明國現在最大口徑的火炮有效射程不超過十裏,所以,真單憑火槍兵要攻滅大理國是不現實的。
有了如此多的限製,要製訂出一個能短時間、輕代價的作戰方案是困難的。
五人趁著殘餘的酒勁,一直爭吵到第二天早上。方才勉強拿出一個方案,而這方案已經變異到不是真正的作戰,倒有些象後世的策反,不,應該是驅虎吞狼之策。
方案中隻有在最後,明軍才真正出現,起到一戰定乾坤的作用。
百裏無忌實在抗不住宿醉,在四人的強烈懇求之下,同意了這個方案,之後便回到寢宮。埋頭大睡。
但等睡醒之後,回憶起這個方案,百裏無忌馬上就後悔了。
這個方案的前期階段近乎於兒戲。
它利用百裏無忌當時在大理兩路使者來朝之後。曾經讓徐守仁安排大量細作混入大理,還有以商販、店鋪的名義囤積大量糧食物資為依靠。
由徐守仁、百裏康二人率少量隨從,分批喬裝滲入大理。
之後,分兩組在取得與大理兩派勢力聯係之後,都以明國特使的身份,蠱惑雙方加深敵對,最好能引發兩者血拚。
等到大理國兩派勢力拚得兩敗俱傷之時,由百裏無忌率百裏義的第一軍之一部三萬人由成都府西渡岷江,之後南攻黎州(漢源)、建昌。
然後從建昌分兵兩路。一路由百裏無忌率二萬人西攻羅共賧、三賧(麗江);另一路由百裏義率一萬人從建昌南攻會川,之後轉西向攻入三賧。
另外。由雲揚率第二軍之一部二萬人,從成都府以北的忒剌(鬆藩)渡岷江西攻阿壩。之後渡大渡河南下攻理塘、稻城、旦當(中甸),再南渡金沙江攻入三賧。
三路大軍在三賧會師之後,分三路同時南攻龍首關、沿洱水南下攻擊大理。
若大理朝廷皇族此時向東南善闡府(今昆明)逃竄,那麽由百裏無忌部鎮守大理,由雲揚沿金沙江南岸東進截斷大理軍殘部北部之路,而由百裏義部東追,在善闡府外完成此次戰爭的最後一擊。
按計劃此戰總共投入的兵力大概為五萬人,這極大地減輕了明國國庫的負擔。
隻要運作順利,在眾人的預判中,完全可以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也就是說,明國不但可以在此戰結束後取回“本錢”,還將從此戰中獲得極大的利益,這利益不是國土這種抽象的利益,而是實打實的財產利益。
經過徐世銘前期和徐守仁這一年來的偵察,數十年和平的大理國,不但百姓能吃飽穿暖,國內大量的貴族豪門更是富的流油。
這些年來,處於中原和天竺、蒲甘、吐蕃等國之間的大理,有著天然的貿易優勢。
大理的百姓甚至不需要出外購買商品和販賣商品,隻要待在家裏,等候東西南北各國的商人將貨物運來,然後左手買進右手賣出就能獲得不菲的利潤。
而對於百裏無忌等人來說,此戰真正的意義在於,也許這將是自己此生的最後一戰。
雖然現在明國攻滅大理國,如同一個壯漢欺負一個幼童一樣不在同一級別上,但這完全不影響眾人對此戰的興趣。
任何時代,人終究是人。
所要庇護的首先是自己的親人,然後是族人,再次是國人,最後才是天下人。
無疑,現在五人所能達到的境界,那隻是庇護國人。
劫掠是種罪惡,但將它換個名目再說,那就是“劫富濟貧”,完全成為了正義之舉,無論是孔子還是莊子,都為這種行為賦於了一個好聽的字——俠。
百裏無忌眾人為此戰定下的規矩是,徹底蕩平大理國貴族富豪,將掠奪的財富充為軍費,而對於普通百姓則做到秋毫無犯。
這個預案應該是不錯的,而選擇的將領包括百裏無忌皆是作戰閱曆豐富的明國名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