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字數:3753   加入書籤

A+A-


    代周!
    人,天生嗜血的不多,但人有狂野的獸性,就看如何去激發。
    所有人在這一刻發愣,也正是徐守仁回首觀看的時候。
    在經過一瞬間的愣神之後,戰鬥依舊繼續。
    但局勢卻因為這一聲爆炸,而發生了質的轉變。
    人,在無力自救、生存無望的時候,下意識的反應就是歇斯底裏地毀滅欲。
    他的心裏所想的隻有一個,那就是拖所有人一起陪葬。
    有了前一個青壯的臨死反擊,學樣就成為了這些青壯求生無望下的不二選擇。
    叛軍士兵害怕,所以,他們殺得更起勁,在他們心中,隻有將這些人全部殺盡,才能避免再一次遭遇無妄之災。
    也正因為叛軍士兵的血腥屠戮,更激發起了青壯們毀滅的。
    於是,一個接一個的地雷被引爆,一聲接一聲的爆炸響起。
    直到爆炸將城牆上囤積的地雷完全引爆,一切在劇烈的爆炸聲之後,安靜了。
    沒有人能逃脫這種連鎖的爆炸,叛軍近五千人全部死於這次爆炸,而還在城下沒有爬上城牆的兩千多人也因為爆炸所激起的城牆碎塊或死或傷。
    而青壯中幸存的五人,四人是爆炸發生之前因傷被抬下去醫治,唯一完好的幸存者是因為爆炸發生前裝死,為了裝得更象,拖了幾具屍體蓋在自己身上,而逃過了這一劫。
    這與他事後所說的那種大義凜然是完全兩回事。他隻所以逃過徐守仁的懲罰,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徐守仁需要英雄。屬於大理自己的英雄。
    隻有這樣,明國才能迅速掌控大理政局。
    英雄有時是被捧起來的,真正的英雄很少,少到屈指都不可數的地步,因為英雄幾乎都短命,他們挨不到活著享受別人的敬仰,正如那些青壯中真正的英雄。都死於爆炸之中了。
    而幸存的這五人,無一人真正地參與了這次與敵同歸於盡的慘烈自爆。
    高方一萬大軍就這麽土崩瓦解了。
    他甚至感覺有如在夢中一般。這是一種什麽樣的災難?
    在這一刻,他吐血了,但他感覺不到自己在吐血,若不是隨從使勁地捂著他的嘴。高方忍不住想將全身的血都吐幹淨。
    他一下子覺得自己老了,老到甚至無法理解眼前發生的事實。
    明明已經到手的南城門,就在這呼吸之間,勝負易手了。
    高方已經絕望,就算身邊還有五千弓弩手,就算現在去占領南城門,問題是能守得住嗎?
    明軍的火器實在太可怕了。
    何況南城門已經坍塌成一堆廢墟,想要過去,還哪有路可走?
    若繞到東、西城門。至少要半天時間,而騰衝城還能等待自己半天時間嗎?
    這讓高方長時間地愣神,不知所措。
    而已經離開城牆數裏之外的徐守仁。也被這一連串的爆炸所震驚,他甚至在回首後,親眼看見南城門城樓在那劇烈的爆炸中灰飛煙滅。
    他無論怎麽也不能理解,區區五百大理青壯能整出這麽大動靜。
    這種現象如果發生在百裏無忌的嫡係軍隊中,尚可能理解,但發生在大理百姓中。這讓徐守仁實在無法想通。
    這是一個什麽樣的民族?
    徐守仁並沒有下令回轉,他知道。現在自己回去根本無濟於事,他所能做的,就是立即會合北門明軍,然後再圖收複南門。
    當徐守仁趕到北門時發現,北門的戰鬥簡直如同兒戲。
    據明軍校尉稟報,叛軍除了第一次攻城相當凶猛之外,接下來的進攻如同演戲。
    當第一次攻城,被城上明軍和四千青壯用如雨的手榴彈炸退之後,叛軍就沒有一次象樣的進攻了。
    沉吟許久,徐守仁露出了笑意,他想通了。
    外麵的敵人,很有可能是想成為“自己人”了。
    徐守仁知道,城外叛軍可能還在猶豫,因為,他們需要一個準確的消息。
    但現在有了,北門高方部被重創消息很快就會傳到他們耳朵裏。
    該是時候重返他們了。
    徐守仁令明軍校尉選一個機靈點的士兵,從城上係繩索放下城牆,去勸降城外叛軍。
    徐守仁寫了一封勸降信讓士兵帶著,信中寫著,南門叛軍重創,爾等若立即投降,則既往不咎並保留官職,若繼續助紂為虐,待明軍主力趕到,一切就晚了。
    正如徐守仁所料,城外兩鎮節度正在觀望,一萬大軍在第一波攻城中就損失了千餘人,這令他們深感恐懼,如果再攻上幾次,就算北門被攻下,自己至少折損一半兵力,那麽,以後怎麽辦?
    在這個以軍隊為身家性命的時代,再沒有比這更讓他們恐懼的了。
    而讓他們最害怕的是,他們的敵人是明國。
    麵對如此巨大的敵人,他們想想都感覺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是人都明白,就算現在叛軍取得全部勝利,可真要把明國惹毛了,大軍壓境,靠自己這些軍隊,被殲滅也是早晚的事。
    他們至所以上高方這條船,那是因為開始時,高方的對手是段思聰,而當時明國是聲言支持高氏的。
    到後來,高方勸說他們,要以占據大理府為與明國講條件的籌碼,以爭取更大的利益。
    所以,他們想想也對。
    但他們並不想真正與明國作對,這樣以卵擊石的事,傻子才做呢。
    他們在等待,等待南門的消息,如果南門被高方突破,那麽他們就全力攻城;可如果高方進攻不利,那麽就休怪他們無義了。
    無疑,這兩鎮節度是騎牆派,他們深知投降與談判完全不同,投降很可能喪失現有的官位,談判則可能保留,對於二人而言,利益就是親娘,誰給他們的利益多,他們就聽誰的。
    所以,他們不再真攻,而是拖延,甚至連箭矢都不再往城上射,因為害怕造成明軍的傷亡之後,就沒得談了。
    他們期盼著城上明軍能派人與他們談判。
    而幸運的是,北城門上已經派人下來談判了。
    僅用了半個時辰,一個明軍士兵就搞定了一萬大軍,這是何等的效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