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第六十章:聞如是我(終章)

字數:4094   加入書籤

A+A-


    

    

    最後一章了,如是我聞的全勤,沒想到,最後一天最忙,本來還在想最後一天好好的慢慢的說個話兒,竟然都不能如願。有些事,我必須處理,不方便說內容。自己造的事,因果必須自己解,以及工作上的事,我的工作是沒有假期的,誠然若有錢,是可以自由放假的。

    好了,出門辦事,剩下的就由她說了。

    有時候真佩服小小年紀的小韓能想些枯燥無味的精神價值,在現代社會,很不容易的,尤其在她住的家鄉。

    小韓唸唸有詞的說道:“愛在陽光下。在很多人眼裏,公益似乎是一個很奢侈很遙遠的概念:“我既沒錢也沒權更沒時間,因此公益與我沒有關係”,“連我自己的生活都隨時可能會成為問題,哪有心思做公益啊?”……

    其實我也一直在思考:到底什麼是公益?對於公益,我們這些普通人究竟能夠做些什麼?

    我查閱過一些書,書上對“公益”的解釋中心意思大都是扶助貧窮幫助弱勢,我總覺得不夠全麵。固然,扶貧助弱肯定是公益的行為。但是公益的行為也肯定不僅僅包括扶貧助弱。

    那麼是不是我們沒有錢就不能做公益呢?答案是否定的。沒錢也許我會有時間,所以我可以利用我的時間去做一些事情:比如收集整理家庭經濟困難孩子的資料,然後尋找一些管道將相關資訊提供給我們身邊有可能會有錢資助孩子的人,為貧困孩子和熱心人搭建一個橋樑;參加一些諸如募捐圖書、衣物,進入福利院養老院看望鰥寡孤獨老人等類的活動;在公車上扶一把老人,給老人、小孩、孕婦讓個座…其實都是公益的行為。

    公益在很多時候更應該是一種正義和人人有責的心態。也就是說,隻要我們的行為是能夠體現社會關愛的就可以稱為公益。很多時候我想,其實公益就是與人方便。讓別人輕鬆開心一點。

    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做,也許我們的社會就會越來越和諧,越來越美好。

    我們經常會聽到“助人自助”這個詞。是說幫助別人實際上也是在幫助自己。對“弱者”的關懷和公共環境的改善,就是在改善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的社會處境。幫助別人的同時。我們自己也會感到心情愉悅,開心快樂。

    《聖經》裏麵有這樣一段話:你們願意別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應該怎樣待別人。說的其實也是這個意思。

    也許我們受“捨己為人”、“大公無私”的傳統道德觀念影響比較深,所以總是認為幫助他人和關愛自己是矛盾的。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當我們給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幫助的時候,就意味著在社會上累積了對弱者關懷的精神;當我們參與一項公益事業的發展,就意味著我們發展了改善公共環境的能力。

    而且即使是我們靠我們自己的能力先照顧好自己,讓自己生活的好一點。也是在為社會做貢獻。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照顧好自己就等於減少了社會的負擔,不需要他人在我們身上花費精力。

    因此公益的本質並不在於一定要犧牲自我,而在於喚起每個公民的個體責任和道德良知。

    那麼歸根結底,我們到底能夠做些什麼呢?其實我們每個人可能在某些方麵是弱者;同樣,也意味每個人在某些方麵是強者。這樣來看,每個人都有可以貢獻給社會或者他人的東西,人人都可以參與公益事業。

    公益並不在於我們是否擁有,而在於我們是否意識到對社會的關懷。更多的時候公益精神體現的就是一顆平常心。

    換句話來說。公益不是一種姿態和地位,更不是一種高高在上的榮譽,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它體現的是一種人人幫助人人的精神,是一種自發互助的理念。”

    千年萬載,華夏一直在吟嘯著,那吟嘯聲便迴盪在千般丘壑,萬斤巨瀾,億萬個炎黃子孫的心中!

    古老蒼勁的民族啊,歷經多少個春露秋霜,那嘯聲已是那麼滄桑。現在,我要擷取你殘留的裊裊餘音。來窺得你的全部……

    在那荒無人煙的西北邊塞,陽關一直靜默著。那是一種無言的哀悼,或許它腳下的萬千墳塋中的枯骨也在靜默吧。他們沒有烏紗封妻的奢望,隻是一介布衣養家糊口的企盼。

    然而他們走到了這裡,在中原慈母的白髮中,在江南春閨的遙望中,在湖湘稚兒的夜哭中,走到了這裡!為的就是一個完整的疆場,為的就是一方子孫們的淨土,為的就是一個昂然挺立的民族!他們甘願終身獲夷,甘願暴骨沙礫。在這裡,我看到了華夏你。

    在當今大眾文化流行世界中。我就是這樣的人,你無法改變我…。當想要變得非常安靜地時候,我就會找時間給自己一杯咖啡,不一定要有什麽理由,閱讀,書寫,塗鴉,靜思,怎樣都好,就是不說話。

    我與我自己在一起,跨過一隻白色杯子靜靜地看著那道護城河裏的世界,聽見靈魂說話的聲音。另外,給自我充充電。寫數篇文字,可能連續地寫上幾個小時,一次又一次地刷新著秘密信箱,直到心裏空了,也不覺得手酸。

    或者,看很多的書,圖書館、網上找到的都好,什麽種類不管,隻要當下的心緒可以靜下來,有著純粹地透明,絕對專心。

    又或者,在許多地書寫與閱讀間交錯,沉浸在不斷飛舞地思路裏,漫無目地地在護城河邊進進出出。

    來訊的小讀者要有始有終:“2016年四月的最後一天,來最後一次為叔叔拚全勤的字。

    看到你說再也不賺全勤了,順便還說了我從未堅持過...我也忙誒,況且你小韓和我文字,可我又沒有別人幫我呢。哼。感覺最近你都特別的忙,感覺你的春天快要來了,堅持吧,不寫全勤也好,這樣就有多時間忙工作。

    感覺還蠻珍惜最後一次拚字數的。最近的天氣熱,我也整天忙裏忙外,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難道是老了嗎?

    愛困、愛懶,但是卻沒有真正休息過。中國有句俗話: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仔仔琢磨這句話,就是一年四季都在困,懶惰的心理是人正常的表現。

    蠻喜歡俄羅斯人,因為俄羅斯人普遍不太勞動,他們靠賣石油天然氣,所以都不太上班,又因為那邊太冷,所以經常喝酒。

    記得去俄羅斯,大雪紛飛,經常會看到偏僻的路邊停放著廢棄的車輛,有的很新,有的就舊。因為他們國家太大人又少,人民經常喝醉酒後將車停在路邊離開,醒來又忘了車在哪,就不要了。嗬嗬,有錢人行啊。

    今天聽到一首超好聽的歌,王菲的歌,don\'t、break、my、heart你有聽過嗎?隱約記得記得天馬群之前有說群主唱歌好聽,你說她才達到你的一多半,哼,你又沒有給我們唱過,我隻聽過你唱兩首,還是及其短的,因為和你有代溝唱的什麽又沒聽過,你跑調我都聽不出來。

    看到小韓的文字都很有涵養,文學些,我的比較直白,你說我們風格不同大概就是指這個吧,最後一天了,一直很神秘存在的小讀者也來文學一把,小讀者也是作者呢,不能太丟臉。

    原創:為什麽每個人越長大越現實?因為在乎的東西越來越多了,誘惑更大,可以觸手可得的太多,從而學會了該如何過濾身邊的朋友。

    為什麽人越老活得越明白?因為已經越來越多的東西漸漸流逝,剩下的太少,終於懂得了人生少了什麽都是可以的,這才會有無欲無求。(叔叔評判一下我寫的怎麽樣?敢說不好……。)呼,寫了有一千字了吧?小讀者以後再也不會長篇囉嗦了,大家大家五一假期愉快呦。”(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