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王爺義子

字數:6830   加入書籤

A+A-




    人在矮簷,李小劍捏著鼻子認了。

    喬家年輕一輩中,和李小劍年紀相若的,也覺雞皮疙瘩泛起。比李小劍稍大幾歲的,則是滿臉豔羨。這小子何德何能,竟能讓總督的千金青眼有加。

    “快點回去準備。不是早告訴你了,今晚我家要大宴賓朋,來者不是功勳、就是豪貴,這樣我爹才有機會幫你。不是嗎?”郎羞玫完全不把自個當外人,拎著李小劍的耳朵就往回走。

    玄淩寒忠實地履行她的義務,抓著郎羞玫的手使勁甩,“哎,你幹嘛,慢點,慢點,別拎壞了。”

    李小劍身為一名意大師,滿身意力卻半點也不能使,眼睜睜地看著一個普通之體和一個九流的意士大出他的洋相。

    李小劍不理她們的拖拽,尷尬地轉過身向族長他們施禮告辭“請族長和喬兄見諒,小可有事,暫時失陪了。”

    “無妨,無妨,大師,慢走,啊,大師慢走!”族長和喬鴻漸憋得好難受,強忍著沒有笑出聲,但說話明顯走風。

    他們倆一個老年人,一個中年人,對此事見多不怪,心裏是羨慕起年輕人的好,也默默地祝福她們,隻是臉上表情著實難以控製。

    李小劍怎能不知他們的心思,也不好意思多說什麽,拱了下手趕緊轉過身。

    他無可奈何地瞥了眼郎羞玫,歎了口氣說“走吧!”

    郎羞玫還捏著李小劍的耳朵,見他不情不願的樣子,也有點小火“哎呀,你還不願去是不是?你這麽大個人,一天到晚不想著怎麽救你父母,竟然帶著小妹妹出來看人挖墳。若不是你救了我,你以為我想幫你?”

    “玫姐姐,你怎麽這麽說哥哥呢?哥哥是幫人看病的,對,看病,挖個墳的請死人來看病。”淩寒不太懂風水,說地巔三倒四,但著急哥哥的心情倒是不假。喬氏族人聽了,除了滿臉黑線倒也不覺得忤逆。

    “哎,妹妹,你怎麽幫著她說話?我們可不能內訌,姐妹同心,其利斷金,你不想他以後到處拈花惹草吧?”

    “姐姐你說什麽呢,我不管,你快鬆手,別擰壞了哥哥,以後拈不到花草。”

    李小劍斜眼看著兩個女孩,著實無語。為了擺脫尷尬,他昂首挺胸,努力擺個氣宇軒昂,甩開胳膊往前走。

    這下倒像是他耳朵上長了兩個女孩,娉婷蘭搖地跟著往前擺。

    “你還斜眼看,妹妹,他斜眼看我們!”

    “你斜眼看我們了?”

    “沒有,沒有。”

    終於等他們走出十幾步了,喬家族人嘿嘿哈哈地放聲大笑起來,再也不管尊重不尊重,大師不大師了。

    郎羞玫和玄淩寒仿佛什麽也沒有聽見,還在糾纏著李小劍到底有沒有斜眼看他們。

    而李小劍除了聽到喬氏族人的笑聲,似乎還聽了郎家侍女和護衛的笑聲。他一轉頭,連帶著玄淩寒和郎羞玫跟著甩了大半圈才忙燥地和他站齊。

    那四名侍女和護衛原本是怕笑起來會唐突主人,就沒有跟來,而是站在那和喬氏族人笑得那個肆意。

    玄淩寒是玄河長龜之後,對人性理解還不是那麽嫻熟。她納悶地看向大家,這有什麽好笑的?

    郎羞玫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地受著保護,人情事故通得也不夠透徹,不過好歹知道這笑聲和她們有關。

    她一見護衛和侍女沒有跟上自己,不禁柳眉倒豎“你們打算留在這幫忙?”

    郎羞玫平時極其討厭他們跟前隨後的,今日一步跟慢卻也惹得她很是不快。我不讓你們跟,你們天天老爺長小姐短的,讓我不要為難你們。讓你們跟了,你們又跑那傻笑,前仰後合地不動腳步。

    侍女和護衛見小姐怒眼圓睜,忙緊走幾步跟上。這要是讓老爺和夫人知道了,一頓責罵是少不了的。

    總督家宴,高朋滿座。郎坤夫婦和慶王爺元問居於上席,三人頻頻舉杯。

    李小劍、玄淩寒、郎羞玫三人盛裝滿身擠坐於一幾,跟著眾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舉杯。

    李小劍玄淩寒索然無味,偶爾和對麵席上的喬鴻漸互敬一下。在郎家遇見,李小劍才發現喬鴻漸是王爺的幕僚。

    披紅掛彩的郎羞玫卻興奮異常,她附在李小劍的耳邊喋喋不休,態度親熱地像對新婚的小夫妻。

    盧雪見女兒舉止越發過分,時不時地瞟過來幾眼。羞玫就當什麽也沒有看見。郎坤除了與王爺對飲時是春風掠過,其餘全程冷眼。李小劍見了很是不解。

    郎羞玫興奮難當自是有原因的。自從河童之所一見,郎羞玫早就對李小劍死心踏地。她好不容易把李小劍騙來,若不趁熱打鐵趕快把他生米煮成熟飯,誰知道會不會一不留神就給跑了,或者萬一被別人截胡了。

    李小劍才華橫溢,在寫意閣是個傳說般的存在,隨隨便便就能考個曆史性的前幾。寫意閣再小,那也是名震一方啊。

    難得的是,李小劍不僅文能冠一時,武亦可稱雄。一招逼退意教什麽的,和郎羞玫所知的變身之法相比,簡直就是螢火對日月,晨露對江河。

    剛剛郎羞玫還從喬鴻漸那確定了一個消息,中午時分李小劍確是替人看病去了,而且效果奇佳。

    喬家將上祖重新下葬不久,喬學士的雙臂竟然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愈合。雖然很慢,但絕對可見。

    從喬鴻漸那感激的眼神,以及對李小劍恭敬的態度,郎羞玫百分之一千確定那是真的。

    而這小子今年才十六歲多點。十六歲啊,我雖然才剛十五,可我會幹嗎?

    郎羞玫越想越害怕。幸虧小劍哥哥還小,名氣也不大,若是再過幾年,還能輪得到自己?光是舅舅姨媽家那幾個表妹,就絕對會沒皮沒臉地橫刀奪愛,就更別說皇室那幾個花癡公主。

    郎羞玫情人眼裏出西施,怎麽想怎麽覺得危險,似乎全天下女子都要唯她的小情郎不嫁。

    郎羞玫不是小氣之人,有三兩個姐妹共同服侍李小劍,她也覺得天經天義。可是要是一群人過來分羹,她也有足夠的醋壇子摔打。

    更關鍵的問題,郎羞玫可以不在乎三兩個姐妹,可她必須要做大姐頭。

    郎羞玫前思後想,當機立斷死纏爛打起了父母,逼迫他們同意將她許配給李小劍。

    為了讓父母動心,郎羞玫不免要將情郎吹噓一把。說什麽李小劍不僅文能治國、武亦能安邦,是帝國難得的棟梁,是白霜不世出的天才。多少達官貴人、皇親國戚,就等著霸占這個乘龍快婿。

    郎坤夫婦早將李小劍調查個一清二楚,知道他文武皆有一定修為,但絕然不到郎羞玫所說的那個份上。

    郎坤都後悔以前沒有多帶女兒出去轉轉見見市麵,讓她知道李小劍雖然不錯,但絕不是鳳毛麟角。以帝國之大,這種人才不是俯拾皆是,卻也尋常可見。

    郎羞玫一見父母的態度,著急上火地差點將李小劍能“變身”的事說了出來。好在她情急生智,想起慶王爺沒有子嗣,就央求父親做通王爺思想,讓他在宴會上認李小劍為義子。

    這樣,一來提升李小劍的身份地位,二來若是兩人成婚也增強了郎家的勢力。

    郎坤看著女兒恬不知恥的樣子,心中羞愧難當,不過他不得不承認女兒這一招卻真是神來之筆。

    郎坤雖然位列總督,卻不是世家出身,沒有顯赫背景與家族權勢支撐。盡管他和盧家結了親,卻仍是如履薄冰,時刻擔心被哪個王公貴胄給替換了下去。

    如今真要如玫兒所言,王爺認李小劍為義子,再兩家結親,那相當於郎家又多了個助力。

    羞玫嫁於王爺義子,沒準也會更為幸福。畢竟豪門聯姻能像自己和盧雪這樣相濡以沫的是少數,大多都要獨守空房忍受夫家各種折磨。她們也隻不過是人前顯光。

    郎坤答應了女兒舉宴訂親,同時也警告女兒,一定要提前和李小劍溝通好。

    郎坤聽過李小劍肉麻麻地叫女兒,但他不能確定那小子是否真地對女兒情有獨鍾。李小劍的稱呼聽起來總覺得幹巴巴生硬硬,而且自己怎麽沒有絞心之痛呢?女婿可是嶽父的情敵啊。

    郎坤對李小劍的情形猜個不離十,這半大小子還沒開竅,說他不解風情也相差不遠。

    郎坤不擔心李小劍喜新厭舊,卻害怕他那榆木疙瘩,在宴會上油鹽不浸,死活不同意。那郎家丟人要丟到聖帝國甚至西大陸去了。

    若真讓郎家下不了台,郎坤自是不會放過他,能當場賞他個全屍就是他李家祖上積德。隻是本來美事一樁,就算不成,他也不想血濺當場。

    郎羞玫滿口答應。李小劍婚宴上敢出她洋相,她也不會放過他。一個偏遠小城來的癟三,能攀上我總督之女,他還有什麽不滿意的?

    郎坤雖好笑女兒的表現,不過想想也有道理。李小劍也就意力修為還行,而且還遠達不到石破天驚的程度。在他這個意王看來,李小劍也就剛夠佼佼者而已。

    郎坤也是修煉奇才,雖說曾得帝國助力,但四十多歲就已步入意王行列,在白霜也是排得上號的。

    郎坤深知沒有家族在背後扶持,除非個人實力確能通天徹地,際遇也得好之異常,否則想要出人頭地那無異於癡人說夢。他相信,聰慧如李小劍,是明白借勢這個道理的。

    而讓慶王爺認李小劍為義子就簡單多了。

    在這之前早有別的王爺想將多餘子嗣過繼給元問。元問耳濡目染,自小就知道天家無親的道理,他相信他的兄弟們不僅僅是讓他有個香火繼承這麽簡單。他可不想身邊有個別人的眼線,天天不知真假地叫自己義父。

    白霜王爺都駐紮在京都附近行省,不像其他帝國居於邊彊居多。這樣的弊端就是邊疆防衛可能稍弱,但好處是帝都安全的很。

    皇帝將王爺們置於眼皮底下,叛亂之險基本杜絕。就算邊疆確實不可守,隻要帝國根本卻還在,就不怕沒有重來之日。

    元問因為沒有嫡親子嗣,所以深得皇帝信任。他居於華士,不僅負責坐陣華士,同時負責監督帝國北部。華士還有一個隱性的作用就是拱衛京都,尤其是拱衛京都之安。

    京都一旦有人意圖謀反,就要考慮能否將皇上和元問等一網打盡。否則就算抓住了皇上,居外於華士的元問也能號令天下進京勤王。

    別的王爺過繼子嗣,是什麽心思那是路人皆知。而李小劍就不一樣了,他在京都及其附近完全無親無故,並且出身小門地位較低。

    李小劍若是被王爺認為義子,則比大家貴族之後更要感恩戴德,更能知曉幸福來之不易,從而對王爺真心實意對待。

    因為有了王爺,他就貴為皇親。沒了王爺,他就一無賴流氓。

    另外,李小劍除了不知為什麽修不出意芒,整體資質也不算太差。就算修練不出意芒又如何?治國平天下從來不是一介武夫所能勝任。

    更重要的一點,這可是華士總督推薦的啊。答應了總督,既可以讓自己百年之後有人上墳燒紙,又可以當時就能多個郎坤這樣的臂膀。王爺何樂而不為?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郎坤舉杯站起。眾人除了王爺,見總督站起,知道他要敬酒,忙整理衣襟也跟著站起。

    郎坤再盡地主之誼,敬了親朋好友一杯,又說些感激話語。無非是鴻儒貴胄、蓬蓽生輝之類的客氣話。

    李小劍舉著酒杯,身子往邊上側了側,小聲地問郎羞玫“我父母的事到底怎麽說?”

    “噓,一切見我眼色行事”郎羞玫舉著酒杯,眼睛也是盯著父母。兩人好像都在恭敬地等著總督示下的樣子。

    郎羞玫沒聽到李小劍的回應,知道他有些不以為然了,忙警告一句,“成敗就在今晚,若是順利,就算你父母有謀反的嫌疑,也會有人幫助洗脫。”

    “胡說,我父母那麽老實本分,怎麽會謀反?”李小劍知道謀反的厲害,這是要誅九族的罪名,想想都是犯罪,忙矢口否認。不過,他嘴上極力否認,心裏卻難免不安起來,以致語氣也弱了許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