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真相

字數:3540   加入書籤

A+A-


    傍晚時分,天邊晚霞如匹,燒紅天際。

    落日餘暉灑落在衙門內,披上了一層金裝。

    一陣微風襲來,讓勞作了一天的百姓,感覺到了一陣清爽。

    而此刻,張牧盯著窗外的狗尾巴草,看著它被微風吹的左右搖曳,心裏千頭萬緒。

    匪教、倭寇還未平息,而這邊偶遇的白神醫,卻又然他卷入了一場許久之前就開始,但是如今還沒有平息的風波之中。

    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客房內茶壺水在沸騰,冒出了滾滾白霧。

    白神醫提起茶壺,顫巍巍的從藥箱內拿出來一個竹筒,打開蓋子之後,將裏麵的茶葉撥了一些倒入茶壺內。

    伴隨著滾滾的沸水倒入了茶壺之中,頓時滿室飄香。

    “這是老夫在雲南遊曆的時候,帶回來一株普洱茶樹,張大人請嚐一嚐。”白神醫笑道。

    張牧端起茶盅品了一口,口感醇厚,清爽滑潤,入口回甘,不禁讚賞道:“老先生不僅醫術高明,對這茶道也是頗有研究呐。”

    “不過奇巧淫技,不足掛齒。倒是張大人這般年紀,區區一介布衣,到了這個位置,十分難得。”白神醫放下茶盅,拈著胡須笑道。

    “老先生客氣。不過在下倒是有一件事情,還想請教請教先生。”張牧笑道。

    白神醫將茶壺放到了爐子上,抬頭笑道:“你是想問問,是誰一直伺候馬皇後的飲食?”

    張牧點了點頭,白神醫便笑道:“當年伺候馬皇後的飲食的宮女在馬皇後病逝之後,已經被賜死。事實上,整個坤寧宮在馬皇後病逝之後,裏麵伺候的仆從,沒有一個活命的。”

    張牧聽到這裏,心裏暗暗琢磨,之前聽說朱元璋心狠手辣,但是卻沒有想到會狠毒到了這個地步。

    坤寧宮伺候仆從,怕是少說也有幾十個人,一夜之間就蕩然無存,從此可見一斑。

    這個世界上,**都要比皇宮幹淨一些,看來還真不是玩笑而已。

    不過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出來朱元璋對馬皇後情誼,絕非一般,因為縱觀洪武一朝**,朱元璋似乎也並未再立皇後。

    白神醫顯然是知道這一點,所以才告訴張牧,想利用錦衣衛迫切翻身機會,來為他家人翻案。

    如果這件事坐實,以朱元璋對馬皇後的情誼,絕對是雷霆之怒,這一點是不容含糊的。

    “陛下一夜之間鏟除了坤寧宮內的仆從,那是不是說明,他心裏有些懷疑有人從中做了手腳?當然泄憤是一方麵原因,而他的猜忌,是不是主要原因?”張牧問道。

    “這一點老夫並不清楚。不過在洪武十四年,我隱約聽宮人說起過,在五月十七這一天,確實有下過下毒事件。當時負責嚐膳主管太監在品羹的時候,中毒暴斃。讓朱元璋暴怒,曾經清洗過一次宮闈。”白神醫笑道。

    張牧這下便恍然大悟,看來他的推斷是正確的,按照常理,朱元璋再如何暴虐,再如何殺人成性,作為一國之君,為了泄憤也不至於清洗**。

    看來他雖然沒有證據,但是確實懷疑馬皇後的死,另外其他原因,畢竟白神醫的醫術不是鬧著玩的,朱元璋那樣精明的一個人,怎麽會看不出來貓膩?

    在馬皇後死之前,宮闈裏麵就鬧過下毒事件,所以朱元璋才會一直懷疑馬皇後的死因。

    能夠在皇帝的禦膳之中下毒,需要經過眾多關卡,若不是最後的嚐膳製度,怕是老朱也難道一劫。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當時朝廷裏麵的鬥爭,已經到了何等可怕的地步。

    張牧不禁皺起眉頭道:“這麽說來,這案子已經成了無頭公案,不大好辦啊。”

    “張大人怕了?”白神醫冷笑道。

    “我當然怕了,您老人家到了古稀之年,自然無所畏懼。橫豎人百歲之後都有一死,您是活夠了,我才十三歲,你說我怕不怕?”張牧笑道。

    白神醫嗬嗬一笑道:“人還是有敬畏之心,方才能成大器。”

    張牧端起茶盅喝了一口道:“那您老人家也不必跟我兜圈子了,明朝這麽大,您偏偏選擇在這裏定居,然後如同薑太公釣魚一般,謀算這件事,怕也不是一日兩日了吧。我想,你老的心裏,應該還知道些什麽。大家坦誠相見,還是都告訴我吧。”

    白神醫哈哈笑道:“你這小鬼頭,也罷。”然後他緩緩起身,走到了窗邊,扶著窗台道:“老夫這一家人,都因為老夫遭受此厄運。若是老夫當年就跟陛下言明此事,說不定也不會有今日這般結局。都怪老夫當年一時之仁慈,才鑄成這等大錯。這事情,倒是也用埋怨別人。”

    “那先生當年是站錯了隊吧。”張牧問道。

    白神醫一驚,回頭望著張牧臉上漸漸的露出了一抹憂傷道:“你說的不錯。如果當年老夫舍命出全力,馬皇後也未必就一定會死。”

    張牧笑道:“那當時是誰阻攔了你,換句話說,當時是誰讓你放棄醫治馬皇後?”

    白神醫幽幽的望著張牧道:“你是如何猜到的?”

    “以先生的醫術,縱然是馬皇後中毒,未必就一定會因為中毒而死。我猜就是有人給你透風報信,無非是想用馬皇後的死,給朱元璋致命一擊。如果我沒有猜錯,陛下在洪武十四年,一定也身體欠妥。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朱元璋並沒有因為此事而崩塌,相反,卻因為此事,點燃了他心裏複仇的火焰。”張牧說道。

    “人如浮萍,身不由己?縱然是我一介小小禦醫,隻要身在皇宮之中,也難免被人左右。當時朝廷局勢動蕩,老夫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鑄成此錯,多說無益。隻是老夫耿耿於懷,當年挾持老夫長子的人,如今還逍遙法外。老夫心有不甘。你若要想找到此事主謀,我倒是可以指給你一條明路。”白神醫轉身說道。

    “多謝先生。”張牧當下給白神醫作揖,起身道:“先生願意全力配合,我必讓那個人生不如死。”

    白神醫聽到這裏,便從懷裏掏出來一張已經被火燒了半邊,舊跡斑駁的書信,放到了桌子上。

    然後笑道:“老夫告辭,靜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