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訴淵源,展文化
字數:4441 加入書籤
“大家好!我們的茶藝展示會。”九點整,主持人站在了台上微笑的對著下麵的一眾各界人士輕聲道:“眾所周知的是,中華文明有著數千年的曆史。”
“而在茶的飲用曆史上,更是有上千年。千年的文明,早就的是不一樣的茶文化。中國,也無意是世界茶文化的鼻祖。然而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外界對於中國的茶文化知之甚少。”
“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我們的中國大使館經過長時間的準備並與各方進行了充分的溝通之後主辦了這次展示會,希望的是通過這種方式讓大家對中國的茶文化有一個了解的窗口。現在,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梁博宸大使上台!”
“嘩啦啦……”下麵的掌聲響成一片,而梁三平、利佳成及諸位茶藝老師傅們則是對這一幕沒有任何的見怪。很簡單,在外功勞是必須要記在國家身上的。
回去論功行賞再說,但在外麵一切都功績都要歸於國家和集體。梁三平他們對此也沒有什麽異議。因為確實,沒有包括了老賀他們在內的一群人鼎力相助,梁三平完不成此事。
“先生們、女士們,非常這次展會。也非常榮幸的可以有這次機會,向大家介紹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此我抱著£激動的心情,歡迎大家的到來!”
“嘩啦啦……”台下頓時掌聲響成一片,接下來這位大使說的下麵的人不用過腦也知道要說什麽。無非便是些官話、套話,不過大家也習慣了。
哼哼哈哈的一群人微笑的保持著禮儀,在這位大使叨叨絮絮的官話結束後也報以了熱烈的掌聲。一群官員們都講話完畢後,這才輪到了梁三平上台。
“唐代,中國茶葉傳播至西亞阿拉伯地區。早在中世紀到中國的西方旅行者們。就已經注意到已經在中國普遍流行的飲茶習俗。”
梁三平走上了台前,今天他穿著的是一身藏藍色的中山裝。這身衣服,是他特地在香江定做的。為此薑立還曾迷惑不解,但現在看來梁三平這麽做是有緣由的。
很簡單,梁三平的這身中山裝不再是和國內那種略顯寬鬆的中山裝。和西裝式的束腰,讓他整個人看起來無比挺拔、精神。更有朝氣和魄力。
“英國漢學家玉爾認為1559年在威尼斯出版的一本名叫《航海與旅行》的書裏,作者喬萬尼巴爾迪斯塔拉姆修是歐洲各種文字中最早記載中國茶葉的。”
“1565年,意大利傳教士路易斯阿爾梅達從日本寄回國內的信件中提到‘日本人非常喜歡一種藥草茶。’這是關於茶葉的信息第二次傳到歐洲。”
“1569年,曾經到過中國旅行的葡萄牙傳教士克路士在《中國誌》,西班牙傳教士拉達在《記大明的中國事情》都說到在中國喝茶的經曆和中國人以茶待客的習俗。”
卻見梁三平看著在場的所有人,輕聲道:“1596年,荷蘭人開始在爪哇開展貿易,大約在1606年,第一批茶葉運到荷蘭。這被認為是茶葉第一次作為商品進口到歐洲。”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檔案裏還有一封信。是該公司的職員威克漢於1615年6月27日在日本寫給在澳門的同僚伊頓的,他在信中要‘一包最醇正的茶葉’。這是荷蘭有關茶的最早記錄。”
“在整個17世紀和18世紀初,荷蘭是歐洲國家中最大的茶葉販運國和茶葉經銷商,幾乎獨占長達80年之久的茶葉貿易。阿姆斯特丹舉辦茶葉拍賣活動,使茶葉成為商品。”
“阿姆斯特丹也因此成為歐洲的茶葉供應中心。阿姆斯特丹的茶葉交易一直十分活躍,1714年拍賣的茶葉有36766磅。”
“1700年歐洲人從中國進口茶葉9萬磅,1800年增至4500萬磅,100年間增加了近500倍。茶葉進口稅成為英國財政收入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東印度公司壟斷的最後幾年。茶葉帶給英國國庫的稅收平均每年達到330萬鎊,占國庫總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
“茶葉為西方貿易商帶來了巨額利潤。以至曆史學家普裏查德說‘茶葉是上帝,在它麵前其他東西都可以犧牲!’”
在場之人聽著梁三平的介紹,一部分人感到了震驚而另一部分人則是對梁三平這份翔實的史料感到欽佩。當然,也有人頗有興趣的望著梁三平卻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在1700年的時候,倫敦就有超過500家的咖啡店賣茶。而在18世紀上半葉,倫敦大約有2500家咖啡館賣茶和提供飲茶服務。英國的‘下午茶’文化便是在此時發展起來的。”
梁三平看著眾人。輕聲道:“茶葉,是中華民族對世界的貢獻。盡管東西方飲茶文化並不一樣,但這並不能阻止我們共同來享受這種文化。”
“可惜,由於曆史和現實的一些原因。作為茶文化的鼻祖中國,卻一直身處在迷霧中。即使是習慣了下午茶的諸位。又或者是受到中華茶文化影響到日韓也對於中華文明中本身的茶道、茶藝,文化內涵不甚了解甚至完全不懂。”
卻見台上站立著的梁三平,昂首挺胸自有一股氣度。和歐美人相比,梁三平的身高並不占優勢。但那股淩厲的氣勢,和襯托出他雄壯的中山裝為他增色不少。
“所以,我們來了。”梁三平微微一笑,輕聲道:“大家了解過日本的茶道,了解韓國的茶道。對於下午茶更是無比熟悉,那麽便讓我們向大家隆重的介紹茶文化的鼻祖中國的茶藝吧!”
“嘩啦啦……”梁三平的發言,頓時引得下麵掌聲雷動。這和剛才那位官員禮貌性地掌聲不一樣,這是對梁三平史料翔實的欽佩。也是對他發言的肯定。
盡管那位官員稀稀拉拉的講了近半個小時,而梁三平的發言十分鍾不到。但兩者之間的效果,可謂是天差地遠。即使是那位大使,也不得不欽佩在心裏對梁三平豎起了大拇指。
“這小夥子不錯!他叫梁三平是吧?!問問他有沒有興趣來咱們外事部門工作。”大使悄悄的對著身邊的秘書道:“英語如此流暢,而且語言組織能力這麽強。還對傳統文化有著如此之深的了解、對著曆史淵源知之甚深的年輕人很少見哪……”
“我估計他不會來,您還是甭費勁兒了……”卻見秘書苦笑著道:“我打聽過他,其實外貿部之前就想著要把他挖過去。為這個還跟農業部門打了一次羅圈架。結果啥沒撈著!”
“農業?!這麽好的人才,做農業去是不是太可惜了?!”卻見大使一皺眉,道:“至少他應該在宣傳部門啊,看看他的發言。就算是不在我們外事部門呆著,宣傳部門也不錯!”
“這事兒不好弄,一方麵他在農業那邊確實做的不錯。比如這次的茶藝展示會,就是他爭取下來的。包括整個展會的設計、布置甚至讚助,都是他給拉來的……”
卻見秘書苦笑著道:“然後就是,他自己本身也喜歡做農業。瓊島那邊農業出口,還有現在中成藥出口。很大部分是他的功勞,生生給農業部門撈了不少外匯。所以外貿那邊也不敢過於逼迫農業,怕的就是他們鬧起來麻煩……”
“爭~!”就在此時,酒會現場的燈光緩緩熄滅。隨即,一聲古琴聲響起。卻見一張展台上,不知道什麽時候被燈光聚集。一位身著漢服者,在輕輕的撥弄著自己腿上的古琴。
婉轉低沉的琴音,時而如清風撫樹,時而如雨掃圍籬,回響整個大廳。近來聽之又似細雨打芭蕉,遠聽無聲,靜聽猶在耳畔。慢慢中陶醉在這低調的琴聲裏。忽的,憂思滿上心頭,忽來的哀傷之感……
不知道什麽時候,燈光已經恢複了。大廳四周便是絲竹管樂,竟是讓一眾老外們如癡如醉。這是他們幾乎從來不曾聽過的音樂演奏方式,用的是他們多數未曾見過的樂器。
“這種演奏,帶著的似乎是自然之音。讓人感覺,這聲音如同是從天間傳來的一般。讓人感覺……怎麽說呢,很舒服。似乎每一次琴弦響起,都帶著一種律動、一種韻味……”
前來參加展示會的卡特後來對著自己身邊的朋友說起這次演奏的時候,是這麽形容的:“當時我就有一股衝動,想要去中國徹底的了解中國的文化和這種文化背後所蘊含的內核。”
“毫無疑問的,這次展示會是後來促使我前往中國一行的原動力。”後來已經是美國最大的茶葉銷售商的卡特,對著自己的朋友道:“我並有失望,中國文化是極其有魅力的文化。”
音樂不知道什麽時候停止了,便在眾人回味這天籟之音的時候。卻見展台上,一張古樸的整塊木雕茶幾間,便有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提壺擎水衝倒泡茶。(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