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1章:路上絲綢之路,西域五大軍閥
字數:7443 加入書籤
第771章:路上絲綢之路,西域五大軍閥
伐隋之戰中所爆發的大戰有很多,尤其是前期,由於李靖謀劃得當,基本上都是順風局,打一仗贏一仗,而且都還贏的很輕鬆。
直至十萬吐蕃軍來援,以及楊廣推出解羌令,招來十萬羌軍,秦隋之戰才出現了些許波瀾,而大戰役也基本集中在了後期階段。
【戰役8,湟源之戰(守城)
秦軍兩萬五千v吐蕃軍十萬
結果:秦軍敗(注:主動棄城),殺敵七千,自損七千;
戰役9,前野牛山之戰(野戰)
秦軍六萬五千v隋吐羌聯軍十八萬
結果:未分勝負,殺敵三萬五千,自損兩萬;
戰役10,湟源道之戰(野戰)
秦軍五萬(實際投入三千)v吐蕃軍四萬(實際投入三萬)
結果:秦軍勝,殺敵一萬,自損四百;
戰役11,後野牛山之戰(野戰)
秦軍八萬五千v隋吐羌聯軍二十萬
結果:秦軍勝,殺敵六萬五千,自損一萬五,俘虜十二萬;
戰役1,玉樹之戰(奇襲)
秦軍兩萬v吐蕃軍三萬
結果:秦軍勝,殺敵六千,自損五百,俘虜兩萬四;
戰役13,武威之戰(強攻、詐降)
秦軍六萬v隋軍兩萬
結果:秦軍勝,殺敵五千,自損一萬,俘虜一萬;
戰役14,大興之戰(圍攻、伏擊)
秦軍六萬三千v隋軍五萬
結果:秦軍勝,殺敵兩萬八千,自損一千五百,俘虜七千,投降一萬五千;
戰役1,顯美之戰(防禦、野戰)
秦軍七萬v隋羌聯軍十萬;
結果:秦軍勝,殺敵五萬五千,自損三萬五千;
戰役16,玉門關追擊戰(追擊)
秦軍一萬五千v隋羌聯軍五萬;
結果:秦軍勝,殺敵八千,俘虜兩萬,自損兩千;
經統計,‘秦隋之戰’共計殲敵二十四萬,俘虜二十一萬三千五百,自損十萬兩千四百,扣除傷亡,共計獎勵311召喚點。
宿主戰前共有61召喚點,當前宿主累計共有976召喚點。】
以李靖為主的三十萬伐隋秦軍,僅僅在短短兩個月內,就取得了殲敵四十五萬的戰績(隋軍二十五萬,羌軍和吐蕃軍各十萬),其中直接斬殺就有二十四萬,另外還俘虜了二十一萬。
僅此一戰,大秦就徹底打垮了隋國和羌族,並且還讓吐蕃國元氣大傷,而關西之地再無任何勢力能和大秦叫板了。
這樣的戰果不可謂不輝煌,但秦軍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折損了將近十萬大軍,占到了全軍總數的三分之一。
雖說經過治療之後,其中近半的人都能恢複,並且回歸軍隊。
但對於傷病的治療、戰死士兵的撫恤、以及二十一萬戰俘的安置,無疑都是一筆極大的支出。
秦軍攻占涼州和海州之後,所得的繳獲雖多,但顯然不足以彌補這些支出,而在徹底消化涼州和海州之前,也根本不可能做到自給自足,最終肯定還是要大秦朝廷來貼錢的。
【叮咚,經檢測,野牛山之戰包含:前後野牛山之戰,以及玉樹之戰,此三戰同為一場戰役,涉及總兵力達到四十萬,已超過二十萬人數的戰役標準;
經過統計,野牛山之戰,共計殲敵十萬六千,俘虜十四萬四千,自損三萬五千;
此戰戰損比為71:1,評分:,獎勵:黃金隨機召喚卡一張。】
【叮咚,經檢測,顯美之戰包含:顯美守城戰,顯美大戰、以及武威之戰,此三戰同為一場戰役,涉及總兵力達到二十萬人數的戰役標準;
經過統計,顯美之戰,共計殲敵六萬,俘虜一萬,自損四萬;
此戰戰損比為17:1,評分:c,獎勵:青銅隨機召喚卡一張。】
伐隋之戰中的戰事雖不少,但能夠形成戰役標準的大戰,總共也就隻有野牛山和顯美兩場而已,但也是這兩戰的傷亡最大。
伐隋幾十場大戰打下來,秦軍累積傷亡了十萬大軍,可單單這兩戰的傷亡就達到了七萬五千,占到了總傷亡的四分之三。
由此足可見,野牛山之戰和顯美之戰的慘烈程度。
【叮咚,大秦先後占領金城、武威、張掖、敦煌、酒泉、張掖屬國六郡,全據大漢十三州之一的涼州10郡1屬國18縣之地,獎勵:黃金召喚卡一張,隨機屬性點1點;】
【叮咚,大秦先後占領西寧、海東、海北、海南、黃南、果洛、玉樹七郡,全據華夏十六州之海州7郡73縣,獎勵:黃金召喚卡一張,隨機屬性點1點;】
【當前宿主擁有:976召喚點、隨機屬性點點、黃金召喚卡兩張、黃金隨機召喚卡一張、青銅隨機召喚卡一張;】
伐隋之戰,秦方大獲全勝,新得了兩州十三郡之地,以及新增了一百八十萬人口。
當然,對於大秦來說,地盤和人口的增加反倒其次,最大的收獲其實是打通了絲綢之路。
隋屬涼州六郡,除了金城和武威之外,其餘四郡都是極為貧瘠之地,而海州七郡也算不上多麽富裕。
這麽一片貧瘠之地,按理來說,養十五萬大軍就已經是極限,可是隋國的極限擴軍之下,竟足足供養起了三十萬大軍。
楊廣靠什麽養活的三十萬軍?自然是絲綢之路。
隋國貧瘠,資源不足,商業潛力也有限,根本無法將絲綢之路的利益最大化,但僅僅隻是開發了一部分,就已經讓其財政收入暴增了,並成為了關西小霸。
大秦坐擁十一州之地,無論是資源、人口,還是商業,都比隋國強上數十倍。
若是由大秦來主導絲綢之路的話,在大秦強盛的國力以及龐大的市場之下,這條黃金商路將會爆發出數十倍於之前的價值。
所以,接下來秦軍隻有兩件事要做,一是梳理和消化涼海二州,二就是為開發絲綢之路,和西域以及極西諸國通商做準備。
李靖也知道絲綢之路的價值無可估量,所以打算直接發動大清洗,以最快速度消化涼海二州,從而毫無顧慮的開啟絲綢之路,卻沒想到計劃還沒開始就被洛陽的王猛給叫停了。
李靖是武將思維,所以采用最簡潔高效的方式,但治大國如烹小鮮,這麽大殺一痛確實痛快了,但中原勢力若是知道後又會怎麽想?
大秦在滅了魏宋明三國之後,會不會也會像對涼海二州一樣,對他們這些中原勢力也發動大清洗呢?
大秦現在還沒有滅掉魏宋明三國,所以自然要顧忌一些影響,哪怕是為了不過分刺激中原勢力,也不能在涼州任意妄為的大殺四方。
況且在楊廣的一番騷操作,以及大秦的宣傳之下,隋國已經人心盡失,大秦可以輕鬆獲得民心,沒必要用大清洗這麽激烈的手段,最多不過是多費上一點時間罷了。
在王猛的幹涉下,李靖雖停止了大清洗行動,卻加大了對隋國殘餘份子的排查力度,以此來加強大秦對涼海二州的控製。
除此之外,李靖還對涼海二州的二十萬秦軍,重新做出了如下的部署和安排:
蒙恬率六萬大軍鎮守海州七郡;
李茂貞和徐榮各率一萬大軍鎮守玉門關和陽關;
龍且率四萬大軍坐鎮西涼四郡;
李牧率三萬大軍回援漢中。
至於李靖自己,則親率五萬大軍坐鎮大興,主持對涼海二州的梳理消化,以及對二十一萬戰俘的整訓收編工作。
李靖在伐隋之前,曾預測過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卻唯獨沒想到楊廣會瘋狂到頒布解羌令,而這一舉動也讓秦隋之戰的規模升級,隋方所出動的兵力總數竟達到四五十萬,也讓秦軍光是俘虜就抓了足足二十一萬眾。
秦軍這一戰傷亡過十萬,雖說其中近半傷愈後能回歸軍隊,但這個過程顯然會有點長,李靖顯然不可能幹等下去。
二十萬秦軍足夠鎮守涼海二州,但後方的關中和漢中,目前的兵力狀況並不充足,而蜀軍卻還依舊在漢中和大秦對峙。
所以,收編降軍,補充戰損的空缺,已經是勢在必行的事。
李靖和部下經過一番商議後,決定對二十一萬戰俘進行整編,並最終整編成十五萬大軍,恢複戰前編製的同時,還能多出了五萬兵力。
再加上傷兵回歸之後,到時大秦在雍涼將會擁有四十萬大軍,足矣在守備雍涼的同時進行伐蜀了。
但這個擴軍計劃才上交上去,就被王猛和六部尚書給集體否定了。
以丞相王猛為首的朝廷高層,認為大秦如今的重心在東線,國家的一切資源調動,都要以滅亡魏宋明三國為主,不能在西線浪費太多資源,而李靖在西線打的雖漂亮,但也不能改變大秦的國策。
王猛隻允許雍涼秦軍恢複戰前編製,不允許李靖浪費資源進行額外擴編,所以李靖也隻能放棄放棄擴軍計劃,而對二十一戰俘的整編也從十五萬降到了十萬。
不過等傷兵傷愈回歸之後,大秦在雍涼將會擁有三十五萬大軍,也算是變相的擴軍五萬了。
就在李靖如火如荼的整頓海涼二州,以及收編戰俘之時,西域局勢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楊爽能親自率軍前去接引高歡,就足矣說明西域聯軍敗了,而且敗的很慘。
哪怕有王賁這位名將在,西域十五國反隋聯軍,也還是敗給了楊姬李三家聯軍。
如今二十五萬五千十五國聯軍,已經隻剩下十萬人不到了,其中更是又有五國被打的直接滅國。
楊姬李三家聯軍的兵力卻越打越多,目前已經膨脹到了十五萬眾。
王賁指揮著二十五萬聯軍,卻打不過楊爽拚湊而來的七萬大軍,這對他的打擊非常大,再加上在最後的大決戰中還被楊爽射中了一箭,傷重再加上心情鬱悶之下竟一病不起。
楊爽救回高歡之後,卻並沒有繼續攻略西域,其原因有二:
一是不敢,畢竟二十萬秦軍還在涼海二州待著呢,楊爽若是不見好就收的話,萬一把李靖召來,那可就是自尋死路了。
二是隋國目前最需要的不是擴張,而是穩定內部不穩的人心,以及選出一個新的隋王來。
楊爽雖是掌握兵權最多的楊家宗室,按理來說是成為隋王的不二人選,但高歡、韋孝寬、宇文憲、長孫嵩、高昂、高長恭等將也都有兵權在手,未必還願意繼續為楊家效忠。
楊爽顯然也知道這些,他現在一個不小心,隋國就有可能會分裂,所以自然是小心謹慎,他做出各種承諾,並且主動放權,以換取眾將對他的支持。
在楊爽的一番拉攏下,韋孝寬和長孫嵩決定支持楊爽。
宇文憲因之前得罪過楊爽,不願為其效力,於是率部投靠了暫時依附於姬昌的宇文泰。
宇文泰在西域大戰之中大放異彩,其麾下兵力急速膨脹到了一萬五千,再加上宇文憲的五千大軍,總兵力已經達到兩萬,在西域也算是一方小軍閥了,所以決定脫離姬昌,自行謀求發展。
至於高歡,他這次是被楊爽救回西域的,楊爽對他有恩,按理來說他應該支持楊爽,可他卻又有自己的野心,所以內心深處也是矛盾不已。
在大秦探子的挑撥離間下,最終高歡還是野心占據了上風,選擇率一萬五千大軍獨立,在西域自行發展。
高歡還想拉上高長恭、高昂和高繼能,但隻有高長恭和高繼能選擇跟他,而高昂卻依舊選擇效了忠於隋國。
至於跟高歡一同逃入西域的耶律釋魯、耶律休哥、耶律斜軫,以及三千羌軍殘部,在得知耶律德光已經投靠吐蕃國後,於是決定前往吐蕃投奔耶律德光。
楊爽用盡手段,可在大秦的挑撥離間下,卻依舊難以阻止隋國的分裂。
最終,隋國在西域的勢力一分為三,楊爽、高歡、宇文泰三方各占其一,而其中最強的自然還是楊爽。
李嗣源在經過西域大戰之後,其麾下勢力急速膨脹,僅次於分裂後的楊爽。
姬昌勢力的擴張速度其實比李嗣源快,但由於宇文泰的背叛,所以反而被李嗣源給反超了,在西域漢人軍閥中排名第三。
反骨仔宇文泰,和新人高歡,則分別屈居第四和第五。
除了楊爽、李嗣源、姬昌、宇文泰、高歡,這五大從中原逃入西域的軍閥勢力之外,西域還有大秦,以及本土十國等多方勢力。
小小的西域竟聚集了大小十六家勢力,由此足可見西域的局勢究竟有多麽混亂,說是區域性的小戰國也絲毫不為過。
下一章正式回歸東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