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上書
字數:3090 加入書籤
隻見司畫走到王婆子麵前,居高臨下地繞著王婆子轉了一圈,這才虛點著王婆子的頭問道:“你一個做奴才的,服侍主子原是你的本分,有什麽好邀功的?還有,這些年你仗著自己是老夫人身邊的人,從來不把我們小姐放在眼裏,虧你好意思用這個理由讓我們小姐開恩,我且問你,做下人的本分是什麽?”
“是什麽?”王婆子被司畫繞糊塗了,一時沒有轉過彎來。
“蠢材,這都記不住,才剛不是說了,你一個做奴才的,服侍主子就是你的本分。我再問你,做下人最忌諱的是什麽?”司畫又問道。
見王婆子依舊是一臉茫然地看著自己,司畫搖搖頭,繼續道:“連做下人最忌諱的是什麽都不清楚,你還好意思說自己在老夫人身邊幾十年了,幸好老夫人寬厚仁慈,要不早把你發賣了。你說你一個做下人的,不好好守著下人的本分,竟然妄議主子的是非,我們姑娘好心好意提醒你,你不聽,還要往我們姑娘身上潑髒水,難道你不明白,你的髒水潑的不僅僅是我們姑娘,還有你自己的主子?”
見遠遠的過來幾個婆子和小廝,司畫越發把聲音放大了些,把那些人都吸引過來了。
謝涵在車裏聽見這番話,不禁莞爾一笑,她倒沒想到這丫頭什麽時候也學得這麽伶牙俐齒了,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知道避過顧老婆子,沒有把矛頭引到主子身上,真是十分難得。
誰知她正聽得起勁時,餘婆子帶著幾個丫鬟婆子出來了,見王婆子跪在地上,餘婆子不由得想起那年在揚州謝涵處置閆女醫和她們幾個的情形,頓時對王婆子有了惺惺相惜之意,也忘了自己出來的初衷。
“住嘴,你一個毛都沒長齊的小丫頭片子,竟然還敢教訓我們國公府的人,她若犯錯了,自有管教她的主子,與你何幹?”餘婆子上前拉開了司畫。
“本來是不幹我事,可她往我們姑娘身上潑髒水了,我自然要為我們姑娘教訓她幾句,難不成這位婆婆覺得我做錯了,覺得我們姑娘就該忍氣吞聲地任由她來汙蔑?對了,忘了告訴你,她汙蔑的可不僅是我們姑娘,還有你們主子。”司畫倒是也聰明地沒有提及顧鑠的名字,畢竟這會周圍已經有七八個看熱鬧的了。
跪在地上的王婆子這時回過味來了,忙從地上站了起來,“我可沒敢汙蔑表姑娘,我不過就是說了幾句我們大少爺昨兒病倒。。。”
“閉嘴,你還想說什麽?”朱氏領著幾個丫鬟婆子趕來了,剛拐過門便聽見王婆子的聲音,忙喝住了她。
原本她是不想走這一趟的,可一聽身邊的管事婆子說謝涵和王婆子在外麵吵了起來,好像還牽扯到世子,朱氏坐不住了。
她猜到肯定是王婆子自作主張把顧鑠生病的事情怪罪到謝涵頭上,謝涵多半是想抓住這個把柄想好好鬧一場,畢竟前些日子那碗加了料的杏仁茶就是王婆子送到謝涵手裏的,舊仇沒報又添新仇,謝涵能放過王婆子才怪呢!
“大夫人,老奴冤枉啊,老奴。。。”王婆子見朱氏一來就不分青紅皂白訓斥她,臉上有點掛不住了。
“餘媽媽,你帶著王媽媽先回去吧,這裏沒你們的事了。”朱氏再次攔住了王婆子。
謝涵聽見朱氏說話的聲音,忙從馬車裏下來了,走到朱氏麵前向朱氏屈膝行了個禮,“勞煩大舅母了,今兒的事情委實不是謝涵所願,還望大舅母體諒。”
“知道了,你外祖母還等著你呢,進去吧。”朱氏還能說什麽?
事情已經發生了,謝涵的威也立了,王婆子的臉也丟了,再追究下去,丟的就該是她兒子顧鑠的顏麵了。
謝涵有心想不進去,可一看朱氏板著的臉,再一看司書也沒出來,略一遲疑,她還是跟在她後麵上了遊廊。
剛進二門,隻見王氏領著幾個丫鬟婆子也出來,“喲,大嫂動作好快啊,母親剛命我去迎迎涵姐兒,沒想到大嫂趕我前頭去了,還是我們涵姐兒麵子大。”
“二舅母好,謝涵給二舅母請安了。”拋開顧琦不說,謝涵對這位王氏的印象還是不錯的,至少比朱氏有人情味些。
“好好好,我們涵姐兒也算是熬出來了,才剛你外祖母還說呢,可惜你母親沒在,沒能看到你有今天。”王氏上前兩步扶起了謝涵。
謝涵聽了剛要回話,隻見朱氏擰了擰眉頭,“二弟妹,這件事還沒最後下定論呢,我聽說有好些世家準備共同上書,要彈劾趙王教子不嚴,導致二王子胡作非為做出此等傷風敗俗之舉,大家都怕以後京城的這些世家子弟都跟著朱泓學,豈不亂套了?”
“啊,還有這事?”王氏顯然是第一次聽說。
朱氏瞥了她一眼,倒是沒接她的話茬。
其實,這事是她一早接到趙王王妃徐氏的飛鴿傳書才定下來的,徐氏忙乎了好幾個月,自然不甘心就這樣讓謝涵嫁給朱泓,所以想出了這麽一個主意。
可徐氏遠在幽州,鞭長莫及,因此隻能拜托朱氏幫她聯絡幾家人選。
無獨有偶,顧瑜也不希望謝涵嫁給朱泓,她倒不是還對謝涵抱有什麽希望,而是希望借助這件事把謝涵的名聲徹底搞臭,這樣一來,她女兒的仇就得報了。
因此,顧瑜想了一個晚上,也想出了這麽一個主意,她倒是沒敢說彈劾趙王教子不嚴,因為誰不清楚,朱泓是在宮裏長大的,是在太後、皇上以及夏貴妃身邊長大的,這彈劾趙王,豈不等於彈劾太後、皇上和夏貴妃?
所以顧瑜彈劾的理由就是朱泓任性妄為做出此等傷風敗俗之舉,如果皇上成全了他,豈不等於是鼓勵大家以後都可以效仿?
那麽,這世風日下的責任到底該誰負?
既然要上書,也不能就隻沈家一家,於是,顧瑜一早回娘家找人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