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難題
字數:4997 加入書籤
仔細又將四枚玉簡閱讀一遍,張元敬大體將這陰陽造化爐的規矩搞清楚了,那就是任何進入其中之人,必須煉製出一種名為益神丹的丹藥,才能出去。
但是,隻有一次機會,失敗了,不會被抹殺或受到其他處罰,但會被困死此地。隻是,連秦武同這等結丹境煉丹大師都折戟於此,自己何等何能,可以通過此等考驗!
他走到書櫃之前,把手往上一放,立時有一個意念傳來:煉出益神丹,開啟下一關。
隨即,一枚玉簡出現在手中。他神識進入,正是益神丹的丹方和煉製方法。此丹隻有三味藥,名曰白桂、玉葉、紅果,他一個都不曾聽過,當是上古以前的藥材。
煉製方法也很簡單,以室中的陰陽造化爐,起陽火、陰火交替灼燒各九次,每次三息時間,然後兩火同時灼燒至純黑色即成。
根據秦武同的筆記,丹方所記載煉丹之法,與今天的繁複步驟相比,十分簡單,但難度也是極大,稍有不慎,便會失敗。但是,若是成功,則成丹的數量和質量都會很高,遠超當今的煉丹法門。
張元敬拿著藥方,走到藥櫃一側,將丹方往上一放,隨即白光一閃,三株鮮嫩欲滴、靈氣旺盛的靈植便出現在了櫃台上。
一株是白色小花,三寸莖稈,下端是一團細密的根須,中間有兩片葉子,上端是一朵蛋黃大小的白花,當是白桂。
一株是雙葉對長的矮草,約莫是二寸的樣子,此應是玉葉。
最後是一顆紅色小果,葡萄大小,便是紅果了。
無論從名字看,還是從外表看,這三藥均不像稀世珍物,倒是很平常。不過,這三藥煉製出的益神丹,卻能增強神魂,相當不凡。
看到這三種靈物,張元敬的第一反應就是,試一試能否培植。既然一次成功的幾率很小,那麽,若能培植,則隻要壽元未盡,他還有機會出去。
他不懂靈植,對這三株上古的靈物,既不知品質,更判斷不出年份。但是,最直觀的標準卻是存在的,那就是這三者當前的模樣,便是成熟之藥,可以煉丹。
他先從白桂入手,撕下一截根須,運起厚土化生功,開始培育。如果此藥是靈品,那麽根據品階高低,他的化生功可以做到培植一年增長年份三百多年。若是玄品,則肯定要銳減。
第一日過去,此根須即成功發出綠芽,這讓張元敬心情頓時大好的同時,感到頗為奇怪。三日過去,綠芽即長到一寸高,生出兩片綠葉。到第十日,便長到三寸有餘,並生出一個小花苞。到十二日,開出一朵白花,與藥櫃給的一般大小。
拿著這朵樸素小花,張元敬沒有半分欣喜,隻覺匪夷所思。他仔細比對此花與藥櫃提供的那一朵,無論外形、氣味還是散發的氣機,皆是一般無二,絕對是同一個品種。
但是,以厚土化功第一層,十二日功夫,即使是培植靈品一階的靈藥,也隻能到十二年份。什麽靈藥十二年便可成熟?凡俗世界中,醫生用來治病的普通藥材,還差不多。這陰陽造化爐所謂的煉製“益神丹”,難道隻是一個惡作劇?或者,煉製“益神丹”的藥材就是凡間隨處可見的藥材?
他思索良久,不得要領,便搖搖頭,又去培植玉葉。此物品成熟期更短,隻八天便成了。
最後是紅果。他先是小心翼翼將紅果的果肉剝下,用玉盒保存好,然後手握剩下的黑色果核,運行厚土化生功。半個月後,果核發芽,再過一個月,生長到一尺高,並長出數片半月形長葉,又過一個月,開出五朵紫色小花,半個月後,結出了五顆紅色小果。
如此,紅果有了六枚。
於是,張元敬又用了八十日,培植出白桂、玉葉各四株,湊齊了六份材料。
且不論是何原因,或者內中有何隱患,張元敬已經管不了那麽多,隻想趕緊闖過關卡,從此地出去。他的壽元所剩不多,可不能幹耗在此地。
這六個多月,張元敬一邊培植靈草,一邊閱讀他從厚土宗芥子空間、郭宇清、秦武同幾處得到的煉丹秘籍、煉丹筆記,研究煉丹術。
三靜齋編著的《丹道入門撮要》和中古土宗煉丹宗師的《煉丹劄記》雖是中古時的東西,但所載煉丹手法,與當今修真界相差不大。
綜合此兩書與郭宇清、秦武同兩人的筆記,當今修真界的煉丹通常分辨藥、配藥、煉藥、燒丹四步。
辨藥就是辨藥性,主要是辨別靈草的年份、藥力、五行屬性及成分。
配藥就是根據丹方配好各種藥草,講究君臣佐使,達到完美比例。
煉藥就是將主藥輔藥煉化在一起,讓各藥材成分融合起來,形成“原丹”。據《丹道入門撮要》記載,煉藥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石搗法、研磨法、熬煮法、浸泡法、煆燒法、炙烤法等,不同藥材采取不同方法,有的要采用兩種甚至多種方法。
燒丹,就是將“原丹”燒製為成丹,這一步乃是最關鍵的一步。根據《煉丹劄記》,上古以前,煉丹師成丹之法有火煉法、水煉法、木煉法、土煉法、雷煉法五種。但自中古以來,隻有火煉法流傳,其餘四種式微。蓋因此法簡便,既不像水煉法、木煉法、土煉法耗時較長,又不像雷煉法那麽難成,用時短且成功率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陰陽造化爐煉丹,隻有一步,便是燒丹,沒有其餘三步。辨藥、配藥也就算了,普通的丹藥,在這方麵要求不高。
但是煉藥,卻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煉化藥性、形成原丹,乃是數萬年來,修真界為保證成功率,而逐漸探索出來的管用方法。沒有這一步,直接將靈藥置於丹爐煆燒,隻怕多少藥材都不夠用。
然而,陰陽造化爐就是這麽絕,藥材隻給一份,卻要求用最難的辦法煉製成功。所以,即使是低品階的丹藥,其難度卻足以讓現在的煉丹宗師目瞪口呆。
張元敬沒練習過當今的煉丹術,反倒有個好處,便是不受陳法拘泥,即使少了煉藥這一步,也不會因此而失去信心。
他走到室中的陰陽造化爐旁,仔細研究了一番,發現方鼎下方有一處凹槽,中間鐫刻一門陣法,四周有四個鑲嵌靈石的凹槽。便拿出四枚下品靈石,卡入槽中。在最後一枚靈石卡好之後,一點火光從那陣法中衝起,沒入上部圓爐兩側的長耳和圓環之中。
張元敬會意,知道陰陽兩火,乃是從長耳和圓環中出來。當即兩手各自握住一處,神念一動,法力湧入,隨即在爐內底部,冒出兩股火焰來,一股幽藍,自長耳而出,一股橙紅,自圓環而出,瞬間將爐中溫度燒至極高程度。
他神識一動,橙紅火焰熄滅,隻餘幽藍之焰,爐中溫度降了下來,維持在一個中等高度,極其穩定。他再次變化操作,熄滅幽藍之焰,生出橙紅火焰,爐中溫度迅速上漲,空氣中不時發出輕微爆破之聲。
他又激活幽藍之炎,爐溫繼續上升,但十分安靜,剛才的“叭叭”之聲消失不見。過了幾息,兩火突然同時熄滅。
張元敬一呆,隨即明白過來,是靈石消耗殆盡。這個消耗太驚人了,前後不到二十息,四顆下品靈石便耗盡了。
於是,他又換上四顆中品靈石。這一次,他一直激活兩火,持續三十息,兩火再次熄滅。
他大吃一驚,心道四顆中品靈石怎會如此不經用。低頭去看時,發現靈石尚可,並沒有耗盡。他又去操控長耳和圓環,火焰再次出現。這一次,隻持續二十多息,又自動熄滅,而靈石仍舊可用。
他拿出秦武同的玉簡,仔細看了半晌,發現其根本沒有提及此問題。顯然,這個問題隻是他遇到的,而秦武同煉丹時沒有出現。
張元敬沒有煉丹的經驗,冥思苦想良久,依然不得其解。又回去讀秦武同的玉簡,看到操控陰陽造化爐需得“陰陽兩屬法力平衡”這句話,方才醒悟過來,竟然是法力的問題。
自己修的是土功,法力是土屬性,其中包含水力,偏於陰,但無陽屬性法力。而一般擅長煉丹的修士,多半修的是火功,附帶木水之類。這個秦武同隻怕是火主水輔,所以體悟到了需得陰陽平衡方可操控好陰陽造化爐。
這一下,他可犯了難。法力問題怎麽解決!於是又看秦武同的玉簡,秦武同針對如何保持法力陰陽平衡提出一個辦法,那就是通過丹藥去平衡。
陰陽兩屬法力,哪個弱,就補哪一個,大致相若,便可合用。畢竟,陰陽兩火是陰陽造化爐生出來的,本身就有很高穩定性,交替起來,也能迅速轉換,不需煉丹者自己費神,隻需兩種法力同步跟上即可。不過,這是秦武同的設想,能不能成,他沒有條件去驗證。
“丹藥?”張元敬回想自己所得的丹藥,火龍丹是火屬性的,倒是可以補一補陽屬性法力不足的問題。其餘的,都是提升法力的一般性丹藥,無有屬性之分。
突然,他腦中靈光一閃,想起了從靈運子手中得的五顆刻有紅紋與黑紋的丹藥,其中似乎蘊藏有精純的火靈力與水靈力。
他還記得,靈運子十分珍視此丹,每粒丹藥都單獨用一個玉瓶存放,而五個玉瓶又放在一個用寶玉打造成的雕花盒子裏。
於是,趕緊將神識探入儲物鐲,找出那玉盒,取出一個玉瓶,拔去瓶塞,將丹藥倒出,然後直接吞入腹中。果然,這丹藥一入腹中,便化作水火兩股靈力,與食用赤鰭火紋魚的效果相差仿佛,但靈力更加凝練和平和,兩者之間也幾乎完全平衡,且不相互衝突。
他連忙給陰陽造化爐換上新的中品靈石,然後手握藍色長耳和紅色圓環,開始操控陰陽兩火,這一次,有了水火兩屬性靈力的相助,陰陽兩火持續了足足小半刻鍾,方才熄滅,卻是因為靈石耗光了。
喜歡玄天修仙錄請大家收藏:()玄天修仙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