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3章 矛盾的心理

字數:6388   加入書籤

A+A-


    

    

    ps:謝謝書友130720的打賞!

    崔南吉坐進來之後,就帶著討好和邀功的笑容。n∈n∈,.

    他似乎在認為,驅趕了這些示威者,崔正源會對他讚許有加一般。

    看著此人肥頭大耳的樣子,還有這些年此人所作所為的情報,其實崔正源早就對他有了一個清晰的定位。

    棋子,此人隻適合成為隨時舍棄的棋子。

    根據崔正源掌握的情報顯示,這個崔南吉有兩個他無法容忍的方麵,那就是貪得無厭、唯利是圖。

    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在20002004年的光州聾啞人虐待事件中,此人充當了不光彩的角色。

    後來這起案件在2005年曝光,引起了極大的社會輿論。但因為各種原因,公正的判決遲遲不能下來。

    當時的崔正源就知道這件事,還知道後來根據此事改編的電影《熔爐》,掀起了極大的社會反響。

    但當時執政的是新千年mz黨,加上此事又發生在民主黨派的大本營光州,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情況,他也不清楚。

    因此當時的崔正源明智地沒有摻合進來,但還是收集了許多有用的信息。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作家孔枝泳在創作的過程中,曾經數次遭遇了威脅,甚至有人給他郵遞過子彈。

    不過在崔正源的幫助下,他最終克服了困難,完成了《熔爐》小說版的創作。

    後來這本小說發行之後,又是崔正源負責聯係和投資,將其製作成了電影。

    2011年電影上映之後,在韓國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力,迫使司法部門重新開始了案件的審議。

    因為新的證據和測謊技術的應用,最終案件真相大白,法院也追究了相關人員的罪責。

    隻可惜那個校長因為死於癌症,而沒有受到法律的懲戒,算是便宜了他。

    要不是崔正源的幹預。這個家夥也跑不掉,肯定要遭受牢獄之災。

    嚴格算起來,《熔爐》的推出,其實有著很複雜的背景。不光隻是掀開了一件令人震驚的醜陋案件那麽簡單。還有就是對過去執政黨的清算。

    實際上,這起案件對在野黨的打擊,是史無前例的。

    從2007年開始,哪怕是李明b執政時期那麽的拙劣,都不足以讓在野黨上台。跟這件事有著分不來的關係。

    要知道案件爆發的當時,正是在野黨執政的時期,而光州又是在野黨的大本營。

    在這裏發生這樣慘絕人寰的案件,又出現了官官相護的醜陋現象,可以說當時的政府脫不開關係。

    所以對於崔南吉這個人,崔正源已經是看透了。

    對他的態度視而不見,崔正源隻是意味不明地笑著,但說出來的話卻讓崔南吉瞬間恭敬了不少。“這些人是他們派來的吧?”

    “他們”指的不是光州崔氏的本家,對那些膽小如鼠的同宗,崔正源早就已經看清了。

    要是為了看得見的利益。那些人還能有點血性。比如在c.j集團裏跟隨崔始源,與他對著幹。

    但要是扯到政治方麵,嚇死他們也不敢玩的這麽大。

    不是沒有崔正源的政敵,想要利用崔氏的關係來搞他。

    很不幸的是,這些天生怕死的崔氏本家,有一種常人難以理解的本領,那就是莫談國事。

    也幸好他們有自知之明,才能夠縮在光州這種地方作威作福,而不是被崔正源給掃掉。

    崔正源所說的“他們”,指的是光州本地的市民團體。

    很多人可能對所謂的市民團體缺乏了解。認為隻是單純的市民組織,怎麽就敢做出這種針對崔正源的事情來?

    其實在韓國,市民團體的能量非常的大,甚至可以左右政壇的走向。

    他們與其說是民間的自發組織。不如說是帶有一定目的性的政治組織更為恰當。

    目前韓國的許多政黨,就是由市民團體發展來的。包括很多政治人物,本身也是市民團體的領導人。

    特別是韓國人的地域觀念很重,由此而產生了抱團一致對外的態度。這樣一來,市民團體就成為了當地人的代名詞和象征,影響力也是大的出奇。

    比如當年的光州事件。其實就是由光州本地的市民自發引起的。隨後這件事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促成了韓國民主化的進程。

    而在韓國政界,光州當地的市民團體,基本上都是在野黨的死忠和擁躉。

    因此來給崔正源添亂,也就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情了。

    當年因為聾啞人學校的事情,崔南吉被搞的灰頭土臉,險些就要吃牢飯。因此在崔正源這裏的地位就可有可無,隨時有被取代的危險。

    這一次他主動出馬,驅散了阻攔崔正源前進的示威人群,就是帶著邀功的心思。

    同時想要借此機會,把自己得到的消息透露給崔正源,希望借此重新謀得崔正源的信任,好平步青雲,走上更高的位置。

    孰料崔正源火眼金睛,盡管事先不知道,但一下子就看穿了他的小心思和那些人的來曆,導致他的謀劃全都落空了。

    連忙收起笑容,崔南吉端正了態度,不敢有所隱瞞。“是,理事您猜測的對,那些人正是市民團體派遣來的。”

    崔正源緊皺著眉頭,並沒有輕信。“不對呀,如果是本地的市民團體要找我的麻煩,不該隻弄來這麽點人。應該還有媒體在才對啊,不把事情鬧大,有什麽用處?”

    當年光州事件的時候,那可是全市上下幾十萬人出動,聲勢多麽的浩大。

    如今來給他製造麻煩,結果就出動了幾十號大爺、大媽,連個記者都沒有見著,這也未免太有失水準了。

    崔南吉精神一振,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他趕忙往前湊了點,神神秘秘地顯擺道:“理事,這件事我打探過了,稍微知道點內容。”

    崔正源瞟了他一眼。不鹹不淡地道:“說說看。”

    這看不出表示的樣子,讓崔南吉很受傷,心裏也忐忑了起來。自然也就不敢有所隱瞞和拖遝,連忙一五一十地抖落了出來。不敢賣什麽關子了。

    而聽了他的敘述,崔正源卻真的振奮起來,隱隱有些躍躍欲試的衝動。

    原來光州市民團體弄了這麽一出,不是向他示威,或者讓他出醜和添堵什麽的。而是要和他建立溝通的橋梁。

    原本崔正源認為,他和光州市民團體之間,是沒有什麽好溝通和交流的。畢竟雙方道不同不相為謀,實在沒有什麽共同語言。

    但此時聽了崔南吉的話之後,他才發現,原來自己理解的偏差有點大。

    誠然,因為光州民主化而崛起,並且付出了血的代價的廣州市民團體,與當時為軍事獨裁政府延續下來的新gj黨之間,似乎是沒有什麽共同話題。

    更不要說。光州市民團體支持的是在野黨,屢次給執政黨製造麻煩,看起來矛盾重重,似乎沒有化解的可能。

    但真的實地了解過,才明白,情況遠不是那麽回事。

    光州市民團體雖然對執政黨沒有什麽好感,但他們畢竟是光州市民的代表,要為當地的民生考慮。

    當初在野黨執政的時候,前後十年的時間,光州當地的生活水平並沒有明顯的改善。甚至還不如當初的第五共和國時期。

    真實的情況下,光州民主運動其實反對的並不是新gj黨和被刺殺的前總統樸正x。

    正是因為前總統樸正x被刺殺,軍人企圖篡權,因此才遭到了當時的民眾的反對。

    為了謀奪政權和鎮壓民眾的反對。光州運動才會發生。

    說穿了,其實當時的光州運動隻不過是樸正x被刺殺的後續而已。

    從某一個角度去看,現任總統樸槿h和當時的光州市民,全都是受害者。

    雙方有著共同的立場和訴求,也可以達成完美的共識。

    再次,在野黨執政的時候。十年時間沒有建樹,也讓光州市民團體這個龐大的阻止對他們稍感失望,覺得他們不是管理國家的合適人選。

    現在崔正源橫空出世,多項政策和辦法都卓有成效,連續讓很多地方在如今嚴酷的經濟形勢下,展現了生機勃勃的發展勢頭。

    也就是說,跟那些慣於空口白話的政客比較起來,崔正源明顯是一個有辦法的人。

    市民團體,代表的自然是市民階層。而對於普通的市民來說,還有什麽比衣食住行更重要的事情嗎?

    當今光州本地連續下滑的經濟形勢下,如何改善民生經濟,也是光州市民團體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當然會想到崔正源。

    最後一個決定了光州市民團體對崔正源心存善意的原因,連崔正源自己都沒有想到,那就是美國。

    在韓國,要是問起對美國抱有冷淡態度的人是誰的時候,估計十個人裏麵有九個會回答,是他崔正源。

    沒辦法,在這個與美國交融過甚的國度裏,崔正源的態度實在是太鮮明了,以至於都成為了一個標杆。

    在許多人對美國崇拜有加的時候,崔正源一貫倡議和美國保持距離,堅持韓國的獨立自主。

    而在韓國,還有那麽一群人始終對美國抱有敵意,那就是光州市民。

    當年的光州事件,美國人充當了不光彩的角色。雖然還有許多文件和史料沒有解密,但很多人都知道,當初戒嚴軍對光州發動攻擊的時候,顯然是得到了美國的默許。

    特別是遊弋在光州外海的美國軍艦,赫然就是戒嚴軍的助威者。

    一方麵光州市民團體主張民主自由的政治理念,但又對美國極度仇視。

    可以說,他們有許多方麵跟崔正源的理念相悖,但又有許多方麵和諧無差。

    同時在最關注的領域,又有求於崔正源。

    正是在這種極度矛盾的心理之下,他們才弄了這麽一出,就希望引起崔正源的注意力,從而為雙方能夠對話奠定基礎。

    他們卻不知道,對於光州市民團體的轉變,崔正源是多麽的欣喜若狂。(未完待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