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12|9.10
字數:9875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穿成潘金蓮怎麽破。 !
《穿成潘金蓮怎麽破》,作者南方赤火,首發晉`江`文`學`城,一切轉載均為盜版
《穿成潘金蓮怎麽破》,作者南方赤火,首發晉`
紫石街一場罵戰,王婆大獲全勝,小流氓團夥灰溜溜地四散而走,路人哄笑一陣,也散了。
白煙褪去,王婆矗立街頭,慢慢吐出最後一口丹田之氣,邁著沉穩的步伐凱旋而歸。
潘小園連忙給她捧上一盞熱茶,眉花眼笑地道謝:“幹娘辛苦,來潤潤嗓子。今日多虧幹娘給奴出頭,否則定教人笑話了去……”
揀好聽的說。但她的馬屁水準平平無奇,跟王婆一比那就是幼兒園水平,隻得用真誠的笑臉來表達內心的感激之情。
她的本意,是請王婆將這些流氓罵走,狠狠出一口氣完事。王婆的策略可高上許多。別看王婆似乎是全火力無差別的大罵了一通,這其中也是頗有門道的。王婆告訴她,領頭的那個穿著光鮮的肉鼻頭,乃是東三街有名的破落戶,名叫應伯爵,人稱應花子,專在本司三院幫嫖貼食,和本縣不少地痞惡霸都有來往,最好不要得罪——因此方才王婆繞過了他沒罵,而是專揀了幾個無權無勢的窮挫猥瑣漢子,罵他們沒品,不好好的吃喝嫖賭耍樂子,專把大哥往良家媳婦門口帶,這不是壞你們大哥口碑麽?
果然不出王婆所料,應伯爵平日裏幫閑應酬不算少,今天來武大門口騷擾,也是因為辦事順路,被手下這些饑渴的小弟推過來的,隻圖個樂子。被王婆這麽一攪合,自己一方明顯不占理,甚是無趣,當下帶了人轉身便走。那些被王婆罵了的張三李四還撂下狠話,說改日找你婆子再算賬,還被應伯爵斥了兩句,說他們不該沒事找事,以後少來武大郎家門口聒噪。
這便叫做禮尚往來。市井小民的生活智慧,並非比誰最狠最流氓,而是講究什麽事都留個餘地。你給我麵子,我也就還你一些麵子,大家心照不宣。
潘小園聽了王婆的解釋,隻覺得勝讀十年書,直著眼,咂摸了好久好久。
王婆笑嘻嘻地說:“娘子年紀還小,這些事兒啊,急切間是悟不出來的。等你像老身這般年紀,自然知道什麽可以做,什麽做不得。”
二人盡歡。王婆想著,這回可以過來裁衣服了吧。
剛要開口發問,卻見武大娘子一隻手攏在袖子裏,茶盞遞過來的時候,有些不自然。
連忙表示關心:“娘子,你右手怎麽了?”
潘小園皺一皺眉,輕輕“嘶”了一聲,袖子捋到手腕,露出裏麵厚厚的一圈白繃帶。王婆吃了一驚。
“唉,什麽都瞞不過幹娘。昨天做飯,不小心燒傷了手,好大一塊,疼得要命……還好大郎及時出去買了一瓶老鼠油塗了,大夫說,可得
_______
有什麽關於北京的冷知識
作者:61白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係作者獲得授權。
北京有不少地名是經過“雅化”的。
北京的很多老地名秉承“這地方以前幹嘛的就叫啥”的實用主義態度。所以很多地名都是表示這些地方古代的作用。
拿我家附近的地名為例:
小馬廠,就是養馬的。(一說是會城門外停馬的地方,放到現在應該叫……停車場?)
北蜂窩,以前此地有大規模養蜂人居住。
會城門,金中都時期城門名。
雙貝子墳,清朝死了倆貝勒,葬在這裏。跟公主墳的由來類似。民國時代因為民間一直覺得貝勒有前朝龍氣,希望能帶自家亡者一程。變成了亂葬崗……
再遠點比如菜市口,明眼人都明白,以前是個市場……海澱區是因為是沼澤地,原名海甸。
這也就間接導致北京雖然是四大古都裏曆史累計死人最少的城市,但墳地似乎是最多的城市。
看看南京那各種高大上的街名,龍蟠,虎據,長樂,莫愁。哎呦我去念著念著我都可恥的硬了。
再看看西安,尚勤,德福,安仁,未央,鹹寧,文景。哎呦我去,真唐漢遺風,給跪。
我小匪都:鐵獅子墳,八王墳,公主墳,雙貝子墳,李家墳,老家真棒,妥妥黃土埋半截的既視感。
也是,人家玩群p都是什麽八水繞長安,金陵十二釵,您直接上十三陵……
實用主義地名的好處就是一提這地方從高官到小老百姓都知道是幹嘛的。就像你說上廁所,那全世界說中文的都知道啥意思,但你要說“回應自然的召喚”,“泄私憤”,“化妝”,那就不是所有人都懂了。這也符合古代中國首都的要求。大老遠跑北京做生意的外地人可能當地方言裏很多說辭跟官話或北京口語不一致。但通用詞雖然俗,但至少大家都能明白聽懂。即便你沒去過北京,一提菜市口,你也能聯想到賣菜的。
但有些實用主義地名,聽起來實在是,太不雅,太不吉利了。咱都不用跟小清新的南京西安比,光是自己念起來都感覺怪怪的。更何況一國之都,老外來了問“這是哪裏”,你告訴他這地方字麵意義是大光頭。老外懵逼,有損國威。目前尚存的騷子營□□房估計是怎麽改都是汙,政府也就放棄了。
但有一些還可以拯救一下的大多也是做了修改的。
比如禮士路,聽起來文縐縐的,禮賢下士,嘖嘖嘖。
實際上這地方以前是買畜生的,原名律師啊不,驢市路。
當初雅化的原則是諧音,或發音相近的字改換,或直接取反義,如你們所見的這些地名:
棺材胡同
臭水街
苦水井
母豬胡同
豬市口
狗尾巴胡同
羊尾胡同
張禿子胡同
羅鍋巷
王寡婦斜街
啞巴胡同
你看,我不說原因,你也猜得到這些名字怎麽來的……
這些奇葩地名經過月棱鏡威力變身之後的樣子是:
光彩胡同
秀水街
福綏境
梅竹胡同
珠市口
高義伯胡同
楊威胡同
長圖治胡同
鑼鼓巷(對你沒看錯,就是南鑼鼓巷那個地方)
王廣福斜街
雅寶胡同(就是雅寶路的前身)
嗯,感覺一下就變小清新了。
————
我去這麽快就200讚了?
好吧補充個腦洞的:
北京,或者說北京附近的地區,古代叫幽州。
幽的本意就是“昏暗不明”,即,幽,隱也。
放古代這地方就是比別的地方多霧。當年那時沒啥汙染,封建迷信講這tm是有龍氣的體現……
但唐朝之前除了燕國外基本處於小透明的狀態,原因很簡單,太窮,先天條件相比於當年的中原有很大差距。我都懷疑當年燕國能續這麽長時間是因為地太破沒人要。
所以才要築黃金台重金引援,才有諸葛亮舌戰群儒嘴下樂毅輔佐弱小燕國攻下齊國七十餘座城池的神跡。
基本上,這地方自公孫瓚之後一千年,就是個看門老大爺的角色。直到安祿山研究硬定……
所以說一個城市的命運啊,當然要看先天的物質條件……
————
哎我去這麽快就500了!
好吧以下的一些冷知識純屬道聽途說了,說錯了你們指出來我再改吧。
北京大規模全民使用廁所據說是起於1900年,也就是八國聯軍打進北京的庚子國難。
之前處理翔的方式是,城裏人找個沒人的地方就地滑翔,城外的農民進城自己撿。
結果八國聯軍打入北京,城外農民不敢進城了。結果沒過幾天八國聯軍就發現香氣逼人……
然後聯軍就主持修建了第一批旱廁,然後下令隨地便溺處罰,之後北京才大量使用廁所。
以上來源來自馮小剛導演的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
高曉鬆老師的說法是以前南城滑翔都要扔龍須溝。但皇上祭天啥的走一條臭水溝附近有點不想要腦袋。於是在這溝上麵修了天橋,拱皇上使用。這條溝就被改名叫龍須溝了(飛翔啊)
這倆說法我也不知道哪個是真的。哪位大神如果知道請告訴我,謝謝。
————————
有什麽關於上海的冷知識?
作者:慧航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係作者獲得授權。
三門路的原名叫做「三民路」,建國後因為太敏感所以改成了諧音。我讀博士期間一直住在這條路旁邊。
上海之所以簡稱為「申」,是因為戰國時期的春申君。
現在吳淞江的水量比黃浦江要小,但是在明代之前,黃浦江是吳淞江的支流。
上海的另外一個簡稱「滬」,指的就是吳淞江下遊。
蘇州河的官方名稱應該是吳淞江上海段。
吳淞江的另外一個別稱叫做鬆江。
然而鬆江並不流經鬆江。
真正流經鬆江的,反倒是黃浦江。
吳淞江很早之前有兩條支流,上海浦和下海浦,上海浦也就是現在的黃浦江。
上海浦旁邊有個上海鎮,後來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之後,鬆江府把鬆江府城外,上海鎮附近的大片土地租給歪果仁,變成租界,「上海」的名字就是從上海鎮得來。
下海浦有個下海廟。
早年的時候年輕女性到了香期會提著籃子走過一個橋,去下海廟上香,後來這個橋命名為提籃橋。
提籃橋現在有個監獄,也就是提籃橋監獄,傳說監獄裏麵的籃球比賽,上海財經大學隊一直是冠軍。
作者:汪惟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係作者獲得授權。
現在的南京東路步行街,以前俗稱大馬路,命名為南京路,是因為南京條約。
因南京條約上海開埠通商,整個上海築埠始於南京路外灘路頭,為紀念此,命名為南京路。
————————————————————————
接上文,南京路再早叫派克路(park,花園路),18xx年由洋人擴建命名。
馬路這個詞的出現,就是因為這條路。
因常有外國人在這騎馬。
————————————————————————
上海話,癟三。指代的是乞丐。
衣、食、住三缺,是為癟三。
————————————————————————
上海是1908年有的電車。剛有的時候,很多人反對,因為他們認為乘電車可能會被電死。
這幫反對黨還組織了同盟會,宣導親戚朋友不要坐電車。還有內部坐電車的罰款條例。
————————————————————————
法租界有個壟斷的生意,整個租界沒人和他搶。店叫做福緣長。是家棺材鋪。
因為法租界有個單獨的法令。每生產銷售一口棺材,要付巡捕房1兩銀子。每月查賬,對不上就罰款。很貴。
所以那家福緣長,店裏的棺材是不賣的,一概不賣。隻陳列出樣。買棺材,掌櫃帶你去華界。
————————————————————————
舊社會上海是有很多性工作者的(新社會當然也…),這個圈子叫做花國或者花界。那麽,舊社會上海到底有多少從業人員呢
直接從業人員7791人。
有花界福爾摩斯做過詳細報告。
長三(高級妓`女,出台費3塊大洋)
1229人
幺二(中級妓``女,出台費2塊大洋)
505人
野雞4727人
南京路北,浙江路西至泥城橋1906人
浙江路東448人。
福州路石路西至跑馬廳1105人。
福州路東出沒於青蓮閣之揚州妓970人。
法租界八仙橋一帶298人
花煙間(傳統的窯`子)1050人
小東門565人
新北門外252人
老北門外60人
打狗橋東49人
打狗橋西42人
盆湯弄82人
虹口區之廣東妓(俗稱鹹水妹)
250人
香粉弄
釘棚30人
合計7791人。
除了花煙間外,一妓必有一葉(相當於小姐要有個公主)。長三的隨行更多,有房侍、打底大姐等名目。雖然他們不出台,也算是從事此業。
台基(流動樓鳳)、私娼等,難以調查。大概也在千人以上。
(想了解長三、幺二、野雞、花煙間、台基、釘棚什麽的,可以看海上花列傳。)
————————————————————————
杜月笙從上海輾轉到香港,背井離鄉。
特別饞一個上海菜,輾轉找了德興館還是老正興的師傅去香港服務。
這道菜,是糟缽頭。
————————————————————————
區分老一輩上海人,可以問
“麵筋是豆製品嗎?烤麩是烤的嗎?”
老上海會回答:是、不是。
外地人會回答:不是、是。
麵筋是麵粉裏出來的,怎麽會是豆製品?
隻因限製供應時代,上海買麵筋用的糧票是豆票。
而烤麩不是烤的,是“焅(kao)”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