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立儲之爭(下)

字數:2843   加入書籤

A+A-




    而若立婉容為後的話,那麽如此一來,皇帝在繼位剛剛不到兩年的時間裏,就將先後冊立三位妃子為後,這更是本朝自立朝以來從未有過的事。

    這件事如果發生在後宮別的嬪妃身上,皇帝早就毫不客氣地還以顏色,令她免開尊口了。可是,如今單單是最寵愛的婉容強逼著自己做出這異常艱難的選擇,皇帝沒有別的辦法可想,隻好一味采用拖延的辦法,意圖隨著時間的流逝,來使婉容打消爭後爭儲的念頭。

    但是,正因為後宮中出現了婉容為親子強爭儲君的事,在無形之中也使得皇帝對本選定立為太子的長子睦王李啟,心中產生了諸多不滿,以至幾個月來父子之間日漸顯得疏遠,令李啟產生了強烈的不安和恐懼感。

    察究事情的最初起因,還要追溯到八個月前,皇帝留宿在儀鳳閣寶昭儀那兒,與櫻兒之間的一番看似閑聊的問答。

    當時,櫻兒不知萌發了怎樣的念頭,非要纏著皇帝教她劍法,還口口聲聲地說待自己學成了劍法,就能像已故的貞懿皇後景暄那樣,在國難當頭之際,替皇帝分憂解愁了。

    皇帝聽她提到景暄,觸動了心事,遂低頭不語。櫻兒見自己說錯了話,勾起了皇帝的傷心事,有意拿話找補回來,就有意提到了睦王李啟,推說皇帝有這麽個文武雙全,統掌三軍的好兒子,哪兒還用得著自己來替皇帝分憂解難呢。誰知,不提李啟還則罷了,一聽櫻兒當麵誇獎李啟,皇帝不由得重重地哼了一聲,立馬回了句:“有名無實之輩,豈足道哉?”

    是啊,自從李啟登壇任帥,開府治軍以來,除了興衝衝地帶著一班人馬到蒲州前敵逛了一圈外,幾乎是寸功未建:自己被吐蕃人趕出長安時,不見他的影子:即連命他率軍到王屋山搜尋穎王李舒的蹤跡,他也隻找到兩具莫名其妙的林邑男子屍體來支應自己。如果說他還有那麽一點點可取之處的話,就是他剛一任帥,就竄掇著自己準他將駐守涇州的於承恩調至了陝州,從而使自己在棄城東奔的半路上得遇於承恩率軍迎駕。

    如此一個好大喜功,無能平庸之徒,自己當初為何會選中他來賦予大任?

    基於對長安失而複得期間,李啟種種表現的強烈不滿,皇帝傳詔將於承恩一手創建的神鶴軍列入了禁軍的序列,特別申明這支部隊不歸李啟的大元帥府統轄、調用,而是直接聽命於自己。這麽一來,等於大大削弱了李啟的權勢,加之各路領軍大將皆有擁兵自重之勢,李啟的大元帥府目前除了副元帥景雲叢麾下還有五萬人馬駐守在汾寧之外,可以說已形同虛設,手中無一兵一卒可供其調遣了。

    眼瞅著自己這位長子近日來惶惶不安地一再向自己示好、邀寵,以打動自己,使他擺脫眼下十分尷尬的處境,皇帝心裏一軟,也決定再次給李啟一個翻身建功的機會。

    這便是皇帝要李啟提前率軍駐守東都洛陽的真正原因了。既然李啟頭一回沒能從傅奕手中成功地搶得軍權,而西疆戰事日益吃緊,又緊需從傅奕手下調軍西征,這無疑是李啟從傅奕手中爭得軍權的又一個絕好時機。

    令皇帝感到惋惜的是,李啟居然沒有領悟出自己的這番良苦用心,一門心思地想親率三軍到西疆衝鋒陷陣,建功立業,最不濟也要替自己固守長安,絕不肯提前後撤到東都去。

    “朕的傻兒子,你空有一腔建立功勳的雄心壯誌,卻沒有臨機應變的識見和智謀,即使朕答應你率軍西征,你又怎是吐蕃人的對手?”皇帝枯坐於延英殿中,想起自己與李啟之間毫無默契可言,不由得仰麵發出一聲長歎。

    “啟稟皇上,殿外現有內常侍吳孝忠、王保兒、劉文遜求見。”龐鳴躡手躡腳地走進殿來,小心翼翼地向皇帝奏道。

    “叫他們一同進來吧。”皇帝從立儲的繁亂心緒中強自掙脫出來,低沉著聲音說道。

    自從李進忠、謝良臣、尚敬先後三任內侍省監在自己繼位後不久,就相繼死於非命,如今內侍省的地位在皇帝眼中已大不如前。即使是現任執掌內侍省的三位內常侍吳孝忠、王保兒、劉文遜,有事來回皇帝,也須經過事先通傳,再不能向以往那樣早晚隨侍在皇帝身邊,成為皇帝身邊必不可少的親近、心腹了。

    皇帝如此著意貶壓內侍省的地位,其實有著他自己的一番打算:一來,在尚敬因瞞報軍情被斬,祿光庭投敵被殺之後,皇帝一時之間還找不出一位德才兼備的宦者執掌內侍省,隻能暫時以一老帶二新的方式對王保兒和劉文遜二人進行全方位的考察;二來,現下朝廷麵臨的局勢已不容許皇帝單單依靠手無兵權的內侍省來對外發號施令,偵緝不法,他迫切需要一支能絕非效忠於他,且隨時可為自己所用的軍隊來首先保證自身的安全。這一點是內侍省統轄的幾千名宦者、宮人決難做到的。

    皇帝在來興兒猶在涼州辦差之際,有意將神鶴一都這個番號頒賜給來興兒所部,究其根本,就是欲待來興兒西疆建功之後,順理成章地調他來接管禁宮宿衛,以取代於承恩和已不堪重用的內侍省,成為自己今後可以依靠的一支心腹力量。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方才,皇帝才十分罕見地寬恕了來興兒當麵頂撞他,要保下林樹一條性命的不敬之舉。

    幾經周折下來,特別是在獲知來興兒在承天門外手刃張諒之後,皇帝已在心中認定,來興兒便是隨侍自己身邊、能為自己放心無虞地執掌朝綱效命的最佳人選。既然遲早要把他栽培成自己身邊的頭號親信重臣,那麽眼下又何必為了區區一個叛臣的生死與他多做計較呢?再者,來興兒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以至生死,央自己饒過林樹,不也證明了他決非薄情寡義之人嗎?僅憑這點,就比見風使舵,能親手推自己義父入死地的王保兒要強上百倍。

    由內侍省三位內常侍求見,皇帝自然想到了自己一手選中的來興兒,隻顧著思量來興兒的為人、長短,居然連吳、王、劉三人進殿來向自己稟奏的何事,一個字也沒聽進心裏去。(未完待續。)(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