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躺槍喬布斯

字數:5472   加入書籤

A+A-


    

    

    顧誠把柳書琴做了一半的報告看了遍,覺得這妹子還挺認真的。

    抽查樣本全麵覆蓋了傳奇娛樂的各級客戶,從一二三四線城市,到東中西部,基本上全國每個縣城至少抽查一家網。

    上麵的數據,全靠市場調研部僅有的幾個員工,每天打2oo個回訪電話、聊2oo個回訪扣扣,翔實整理出來的。

    顧誠心說:難怪表姐那麽挑剔的人,都能和她成為閨蜜。

    感慨歸感慨,報告的結論還挺讓顧誠意外的:“網老板們不熱心賣點卡之外的東西,主要原因竟然是物流麻煩?市麵上不是有好幾家快遞公司麽?實在不行還有ems呢。”

    柳書琴解釋:“快遞費太貴了,而且很多送貨地址也難找。鐺鐺網的李總賣書,基本上也隻配送三線以上城市主城區,其他市場都是放棄的。我們的網代充值係統鋪攤子的覆蓋麵比快遞公司還廣很多……”

    言下之意,就是大部分偏遠地方網購了也送不到貨。

    顧誠不得不檢討。

    出這種情況,說到底還是他不夠接地氣。穿越過來一年多,一次農村都沒去過,不了解本時代的物流覆蓋率。

    他獨自頭腦風暴了一會兒,沒什麽效果,隻好先把陳守福和文慧英打走做事兒。然後把表姐喊來,三個人一起討論。

    “我不是很了解農村和縣城,姐,你們覺得如果我們把現在搞的網上預付款零售模式,變成網老板集中預購模式,效果會不會好一點?

    大家在網上網的時候,在叮鐺網上看中啥、就直接到網老板那裏付費預購。我們接到訂單後,每周一次把唱片、書籍、遊戲盤集中配送到全國各家網。網民下周去上網的時候自己把書、唱片這些貨提走——你覺得這種模式大家能接受麽?”

    顧誠想到的這招,和2o年後阿狸的“農村淘寶”如出一轍。

    後世的雙十一剁手節,馬風爸爸為了把天貓鋪到農村,就弄了每個村或者每個組一個集中提貨點類似於城裏的菜鳥驛站,然後讓村民們剁完手自己提貨,充分規避了農村快遞送不上門的問題。

    隻不過,顧誠現在是想把已經裝了傳奇充值係統的、覆蓋全國的,變成自己的“菜鳥驛站”。讓網老板們不僅可以賺上網和賣點卡的錢,還能賺點高附加值、低物流難度產品的代購費。

    所謂低物流難度,就是指書籍和唱片這些“內容的物理載體”。這些貨物的價值是由其承載的文字、影音內容決定的,所以不怕托運損壞:反正書皺了還是能看,唱片包裝缺損一些照樣能聽。不至於和賣別的實體貨那樣,因為物流原始而出現高頻次的摔壞退賠問題。

    在物流渠道最原始的時代,這些“內容載體”產品一直都是電商們用於探路的先行者。

    聽了顧誠的全套設想,潘潔穎頓時眼前一亮。

    “我覺得這招太神了!一定可以大賣的。我們現在給網老板的點卡渠道費是5塊錢一張。如果唱片也給到5塊,相信他們也會很樂意幫忙推的。隻不過我們從灣灣拿貨就是2o一張,市場價賣38,分出去5塊……利潤肯定沒有遊戲點卡那麽高了。”

    “可行就好,我也沒圖這個策略賺多少錢,就當是為全國的原創音樂人做貢獻,多開拓一條正版行渠道。我原先還擔心消費者會不買賬,覺得不能太不方便呢。”

    “怎麽會,買東西出門拿貨,不是很應該的麽?而且如果效果好、每天銷量起來的話,我們可以從一周一次配送縮短到3天、甚至2天。一個1o塊錢的快遞包裹,如果包含1o本書,或者2o盒唱片,物流成本就已經很低了。”

    潘潔穎很確信客戶能接受這樣的模式,語氣那叫一個理所當然,完全沒有“消費者就是上帝”的覺悟。

    好,顧誠沒想到如今的民風居然如此淳樸——後世他見識到的都是些“餓了麽”不送上樓就要帖破口大罵的女人。

    想明白一切,顧誠吩咐表姐:“那這事兒就這麽說定了,這月找家快遞公司談戰略合作,咱物流統一外包。記得讓他們實時把參加代充值係統的全國網地址維護到配送網絡中——這事兒你讓甘佳偉陪你去談,他比你有經驗。”

    潘潔穎滿口答應,帶著柳書琴一起去討論方案。

    顧誠望著表姐離去的背影,心說叮鐺網似乎缺一個統籌供應鏈的高端人才……

    他正準備在腦子裏過濾一遍後世“菜鳥物流”裏那幾個大牛,然後瞅著誰順眼挖個過來。但他旋即又現一個新的問題:

    未來自己並不打算做實體電商,所以這種人才挖來也用不了多久——因為再過兩三年,實體唱片和遊戲光盤行業就會大幅縮水。隨著互聯網寒冬的結束、mp上盜版遊戲資源的泛濫,到時候做文娛內容產業的人,還需要個屁的物流。

    而淘寶也好,京冬也好,都不是顧誠打算做的生意,因為不專業。

    “算了,還是湊合兩年。有搞物流的閑心,不如多想想mp3播放器普及後,正版數字音樂怎麽賣得出去這種問題,比較有建設性。”

    顧誠如此思索著,腦回路很快聯想到tune、sponfy、黃易雲音樂之類的平台上了——這都是幾十年後全球數字音樂三大銷售平台。

    不過眼下搞這些似乎還太早……

    想著想著,顧誠腦中靈光一閃:“對了,不知眼下蘋果的pod做出來了沒?未來蘋果用tune銷售正版數字音樂,不就是先靠pod播放器把硬件平台撐起來、後來又銜接到phone上去的麽?”

    一想到這兒,顧誠整個人都興奮起來,打開電腦瀏覽器,上穀歌英文版,開始搜索蘋果公司的相關信息。

    短短二十分鍾後,顧誠就確信:pod播放器還沒出現!

    他的曆史學的不太好,所以並不知道這款蘋果公司未來數年的拳頭產品,要到2oo1年1o月底才布、2oo2年年初正式大規模銷售——距今還有5個月。

    “pod應該就在這一兩年內會出現?不知道喬布斯有沒有開始研呢。這玩意兒技術上應該不難,mp3是已經出現了兩年多的舊產品,pod的創新,無非是一些新硬件的嫁接整合……”

    一個念頭不可抑製地從顧誠腦海裏蹦出來:或許他可以收購一個便宜的mp3研廠商,然後把pod播放器的專利先搶下來……

    這樣,未來說不定能在國內形成一款“隻能從正版渠道下載音樂”的爆款mp結合起來,用數字音樂的銷售造福這一代國內音樂創作人。

    即使不能讓大家過上好日子,至少能存亡繼絕、薪盡火傳,免得華夏音樂的道統斷絕。

    顧誠是個說幹就幹的脾氣,立刻開始在電腦上塗鴉羅列起來。

    後世的時候,他研究過數字音樂正版化的曆史,所以知道pod的幾個提綱挈領主要創新點:

    在pod出現之前,大多數mp3播放器都是u盤形小尺寸的、容量也就64,可以存2o3o短歌。

    mp3的控製方式無非就是按照列表循環播放,或者用左右兩個箭頭鍵切換歌曲,再加上快進快推——所有的操作按鈕界麵,都是從“隨身聽”或者ds的設計上繼承過來的。給mp3做工業設計的設計師們,統統沒想到要在這方麵做出改變。

    當時絕大多數人並不覺得64的容量不夠用,因為磁帶和唱片時代一張專輯也就1o幾歌。初代mp3的容量比cd高一些,用戶已經很滿意了。

    容量再大、歌再多的話,操作和切歌會成為一個大問題——光靠一下一下摁粗笨的方向鍵,從3o歌裏找出自己想聽的那一,已經挺痛苦了。要是把容量加到1oo,用戶先就會被從歌海裏找歌逼瘋。

    正因為如此,大容量的閃存出現後,並沒有被mp3廠商采用,廠家都覺得用不著。

    而喬布斯的pod,其實最核心的關竅就在於“解決了mp3容量暴漲數十倍後,找歌的難題”。

    pod比其他mp3多出了一塊和“文曲星快譯通”差不多的液晶屏,可以顯示好幾行好幾列的歌名。後來更進一步做了記憶歌曲存放路徑的文件夾係統,一下子讓索引清爽了很多。

    同時,pod有上下左右四個方向鍵,這樣一來,在歌海中找歌的按鍵次數就降低了好幾倍。最後,pod在四個方向鍵外圈,還加上了一個滾輪控件,滾一圈就能往下翻近百歌。如此一來,在歌海中找歌的用戶體驗就被去蕪存菁到了最簡,而且非常直觀。

    而有一定尺寸的液晶顯示屏,除了方便找歌之外,未來還能顯示一些歌詞,或者作別的軟件拓展。

    蘋果公司的產品,從pod到phone,賣點無非就是那幾個字:極簡主義的用戶體驗。

    信息爆炸?好歌好遊戲好app泛濫?沒關係,喬布斯用一種粗暴的“幫助用戶篩選”的模式,把九成九的繁雜去掉,隻留下用戶眼下最愛的,呈現出來。

    “相比於目前的mp個技術創新點,就可以架構出劃時代產品:新架構的大容量存儲器、顯示歌名矩陣甚至歌詞的液晶屏、靈活快捷的四向按鈕和滾輪控件。”

    顧誠現在要做的,就是買一個便宜的mp3研公司,把對方代表現有技術的專利申請文件拿來,然後把上述3點權利要求嫁接進去、重新提交一組專利申請。

    至於真心研這種mp3、配套實施工業設計、將其商用化,完全不用太著急。顧誠可以先賣兩年cd唱片、把用戶的正版習慣培養起來、等cd不得不被曆史淘汰的時候,他再賣mp3音樂。

    如今,先寫一組把上述3個技術特征全部涵蓋在內的專利,搶在喬布斯前麵把坑占住就好。...看書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時間找到本站哦。(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