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二章 漢中城外

字數:5295   加入書籤

A+A-


    四日後大軍出川,來到了漢中。

    領聯軍駐守漢中的祖大壽自出城相迎,邱大力、賴三兒、李敬亭等人更不勝歡喜。

    “臭小子,這麽快就平了四川!”邱大力習慣性地拍了下秦書淮的肩膀,笑道,“哈哈,這下咱們可以趕回總舵過年啦!”

    這一下正好拍在秦書淮受傷的肩膀上,邱大力下手又重,疼得秦書淮“嘶”了一下。

    邱大力臉色一變,“怎麽,又受傷了?”

    秦書淮苦笑,“要不然呢?”

    賴三兒衝了上來,“幫主傷了?怎麽受傷的?要不要緊?”

    “要緊我還能站著?盡說些廢話。”秦書淮笑著踢了賴三兒一腳。

    賴三兒笑嗬嗬地挨了一腳,不躲也不閃。

    這時,祖大壽說道,“國公爺,你要的人都在了,請國公爺發落。”

    秦書淮順著祖大壽所指的方向,果然看到不遠處整整齊齊地站著約四五千人。

    這些人,自然是圓頭山一戰後,投降的張獻忠手下。

    秦書淮轉頭,對身邊的李定國說道,“定國兄,本公言出必行。你隨本公平定了四川,這些人就還給你!他們的生死去留,現在都由你決定。”

    李定國看著這些昔日舊部,心中感慨萬千。

    他挺直身背,一步步地走到這些人跟前。

    隨後,拔出腰刀。

    近乎聲嘶力竭地喊道,“我,李定國,自今日起決定效忠朝廷,決定追隨國公爺精忠報國,雖死無憾!如違此誓,必遭天譴!”

    舉起刀,又道,“眾位兄弟,如今朝廷上有聖主勵精圖治、推恩減賦,下有明臣文治武功、堪平天下!大明中興在望,百姓安寧在即,豈非吾等所願乎?如此朝廷,豈非吾等有誌者當奮死以報,共襄盛世者?”

    “從今天起,凡歸順朝廷,願為朝廷效死者,仍是吾之同袍,之生死弟兄!願卸甲歸家者,則與吾從此陌路也!若再有敢反抗朝廷、禍亂天下者,便是吾之死敵,他日相見,吾必誅之!勿謂言之不預也!”

    “弟兄們,要走的此刻便走,吾必不阻攔!要留下的,便挺起胸膛,像條漢子一般站直了,讓國公爺看看,咱們不是孬貨!”

    一番話擲地有聲,震如天雷,便是旁人聽了都需熱血一番。

    卻見那四五千人,鴉雀無聲,佇立不動。

    竟無一人站出來!

    也就是說,所有人都願意留下。

    這裏頭一方麵自是氣氛使然,使的想回家的人也不敢站出來,或者沒臉站出來。

    但更多的,則是因為這些人早已習慣行軍打仗的日子,回去也不知道該做什麽。反而歸順朝廷對他們來說更是一大驚喜,這意味著今後他們能吃皇糧了。

    而且,如果能跟著國公爺,那說不定還能攢點軍功,未來搏個好前程!

    李定國見狀,又大吼一聲,“眾弟兄,願歸順朝廷否?”

    “願意!願意!”整齊的大吼聲響徹雲際。

    在眾人的高喊聲中,李定國走到秦書淮跟前,單膝下跪,雙手環圓,大聲道,“降將李定國,拜見國公爺!從今日起,定國及部下,願為朝廷效死,願為國公爺效死!”

    這番場景,秦書淮自是很滿意的。

    他扶起李定國,平淡但鄭重地說了一句,“本公知道了。”

    接著,又轉身衝眾人道,“弟兄們,進城!想必祖將軍已經給咱備上好酒了,咱吃接風酒去!”

    祖大壽笑道,“哈哈,國公爺不費一兵一卒就平定了四川,此等豐功自要好好慶祝一番!接風宴我已命漢中縣令辦好,咱們進去就能喝上。”

    秦書淮對祖大壽道,“知我者,祖將軍也!”

    祖大壽笑得更歡了,“為這話,今兒末將要多喝三壇,誰都不準攔!”

    賴三兒打趣道,“祖將軍貪酒喝酒直說,何必把名頭安在咱們幫主頭上!”

    眾人一片歡聲笑語,急急進城。

    進城以後,來到縣衙,漢中縣令帶著中衙役又出門恭迎。

    “在下漢中縣令黃景倫拜見國公爺!因籌備勞軍未能出城遠迎,請國公爺恕不敬之罪。”

    黃景倫?

    秦書淮覺得這個名字有些耳熟。

    細細一看,隻見他六十出頭的年紀,頭發微白。

    頓時想起來了,這不是代縣那個頗有風骨的黃老爺麽?

    他是萬曆年間的進士,之前好像是楊什麽縣的候補知縣,沒想到調漢中來當知縣了。

    不錯,洪承疇蠻有眼光的嘛,知道把這人找過來當知縣。

    東林倒台之後,要是普天之下都是這樣真正胸懷天下的讀書人來當官,那天下就真的太平了。

    說起來,這個時代不缺有理想的讀書人,但是缺有理想的官啊!

    於是微微一笑,說道,“黃知縣,你可還認得本公?”

    黃景倫立即大聲道,“下官便是再老眼昏花,也不會忘記國公爺之英姿!當日代縣遭難之際,若不是國公爺施以援手,放糧賑濟,下官怕是餓死了!下官及代縣百姓,到死都不會忘記國公爺大恩。”

    秦書淮扶起黃景倫,問道,“對了,代縣現在如何了?大夥兒可有地兒住了?”

    “回國公爺,在國公爺感召下,代縣鄉紳富商紛紛慷慨解囊,捐糧捐銀幫主大夥兒重建家園。而且皇恩浩蕩,免了三邊所有賦稅,甚至洪大人還專門撥了三千兩白銀給代縣重建,如今不說代縣百姓人人有家,起碼已無人露宿街頭了。大夥兒有吃有穿有住,都幹勁十足,急著重建家園呢!”

    說到這裏,他又從懷裏拿出一封信,雙手成給秦書淮,“對了,代縣百姓為感國公爺恩德,準備立一功德碑,這是功德碑上的碑文,大夥兒怕寫不好,想請國公爺先過目,不當之處請國公爺斧正。怕國公爺沒機會去代縣,大夥兒就托下官捎來了。”

    秦書淮心道,哪有你們拍我馬屁,我還要指出哪裏拍的不好的道理?也虧你們想的出來。

    當然,這是玩笑話。

    在這個時代,立功德碑是一件大事。說讓你斧正碑文,其實就是想通知你這件事,以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這秦書淮自是知道的。

    說道,“本公不過舉手之勞,何敢居什麽功德?叫鄉親們停了吧,修碑的錢用來給孩子們買點吃食,不是更好。”

    黃景倫就收起文書,說道,“下官定當傳達國公爺之意。不過修碑與否,且容百姓自行決定吧,也不枉他們一片美意。”

    秦書淮知道這事推脫也沒用,於是嗬嗬一笑,“黃縣令把本公的意思轉達給他們就好,順便問他們好。”

    進了衙門後,秦書淮好好地洗了個熱水澡,感覺整個人都輕鬆了不少。

    出來後,祖大壽站在門口要迎他去接風宴,不過邱大力過來攔了下。

    “書淮,唐三娘也就在縣衙旁的客棧裏,你最好先去看下。江湖人情,莫要忘記。”

    秦書淮聽完覺得有道理,於是對祖大壽說道,“祖將軍,你且招呼弟兄們先喝著,本公先出去一趟。”

    祖大壽道,“好,末將這就去通知弟兄們,接風宴延遲片刻。待國公爺回來再辦。”

    秦書淮不去,他們哪個敢“先喝起來”?所以當然得推遲了。

    規矩是規矩,秦書淮也不勉強,就和邱大力一起先出門去了。

    出門的時候,正好碰上李定國,。

    “國公爺去哪兒?”李定國問道。

    “去看看唐三娘。定國,你先去安頓下弟兄們,今兒一天他們都沒吃飯呢,外邊的弟兄們可以先吃起來。”

    李定國頓了頓,說道,“這些已經安排好了。那個,屬下和你同去吧?”

    秦書淮訝異地看了眼李定國。

    忽然想起他在盤龍鎮用小推車推著唐靈兒東奔西走,又幾句話就勸得唐靈兒停止哭鬧的事情。

    這是,有情況?

    這小子打仗治國有一套,沒想到這方麵也挺靈活的嘛。

    看著李定國莫名地一笑,說道,“好,一起去。不帶你去,怕是你自己都得摸過去。”

    李定國則莫名地一愣,“國公爺,這是何意?”

    “哈哈,沒什麽,走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