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狩獵好萊塢》求收藏

字數:2195   加入書籤

A+A-


    電影《狩獵》裏的故事發生在丹麥的一個叢林小鎮,就像其他高福利國家一樣,那裏的人們看不出主要生計來源,偶爾狩獵,倒好似郊遊度假的玩樂節目,平常而安逸。故事的主角lucas與妻子離異,獨自生活在小鎮,工作於幼兒園,很受孩子們的歡迎,每次進園總會被一群孩子撲上,然而在他簡單的生活裏最大期盼就是能見到自己的兒子。他經常和摯友theo喝酒,是一個安靜而早熟的小孩兒,漸漸地“愛”上了l,並在一次玩鬧中親了l的嘴,l告訴她這樣的親密隻能在她和她父母間發生,k賭氣地走開了,並在幼兒園園長麵前說見到了l的小弟弟,而且是硬的(k隻是偶然在他哥哥的pad上看到了男性的這個部位)。於是這個安靜的小鎮對l來說從此不再安寧。隨著謠言的擴散,事態已經不能遏製,被幼兒園辭退,被摯友t趕出家門,被情人拋棄,被超市驅逐,就連心愛的小犬也莫名的被勒死。盡管朝思夜想的兒子私自跑出與他見了麵,他卻在這時被帶去了警局,他的兒子在向t一家討說法中被亂拳驅趕。就這樣,終於向媽媽說出了真相,然而媽媽卻認為k隻是選擇性忘記不快樂的事情,並沒有采信。在孤獨的平安夜,l擦拭臉上的傷口,換上一身西裝,拖著瘸腿蹣跚到教堂,他想在這聖潔的地方向摯友t證明他的清白。在福音聲中他不斷望著t,t有那麽一瞬間突然感覺看到了他眼中的什麽,陷入了絕望,突然起身將t打倒,最後孤獨的回到清冷的家。當晚,k又一次向爸爸t說出了真相,t選擇了相信,並帶著一瓶酒和幾塊肉來到l的家。一年之後,l似乎已經得到鎮上一些人的信任,生活也步入了正規,在他兒子狩獵證的頒發儀式上,出席了很多昔日的朋友。然而,就在他隨後的狩獵中,突然被人放了冷槍,險些喪命。電影在l由驚恐轉為痛苦的眼神中落下帷幕。通篇沉寂的影片在這時響起了音樂,卻好似哀樂。

    這是一部虐心的影片。仿佛謠言因起於孩童而被賦予了真相的定義,而孩童們因天真或者覺得好玩紛紛承認受到l的侵犯。於是一個成人被一幫“小人”玩的徹底,在無法自證與伸冤的情況下,l不斷感受到眾叛親離的絕望。原先我一直認為,童真可以這樣理解:隻有童年,才相信一切是真的。然而現在卻感受到,童年的真,也未必真。

    與其說,l是被k等小孩兒誣陷而感到痛苦,不如說,對他最直接的傷害,還是來自成人的世界。小女孩兒k隻是想象力豐富,說出l的“惡行”,甚至連蓄意的陷害都談不上,更不知道她的話會對l的生活造成怎樣的影響。然而對l是變態狂的判斷與篤定,都是來自成人,對l的唾棄與拳腳,也是來自成人,對l的不信任與拋棄,還是來自成人。可以理解,一個人的成熟,是因為觸碰了足夠多的禁忌,而不知是不是受《皇帝的新衣》這個故事影響,成人的世界裏,在質疑一切的同時卻偏執於孩子是不會撒謊的。甚至是當k第一次在母親前麵前說出真相時,母親都未予采信,隻是覺得孩子受了驚嚇,選擇性忘記,弄的連小女孩k都認為l一定對自己做了什麽不好的事情,麵對l時下意識的躲藏。致使這場誤解的源頭變質,無法溯清,無限惡循環,於是,誤解漸漸變成了真相,鬧劇漸漸變成了悲劇。觀影中我多次想,影片是不是要拖入“加時”,即十年以後小女孩兒長大了,懂事了,終於為l的清白作了證。然而想想這似乎不可能。回想我們自己的童年,無緣由的奔跑,對著鏡子的癡笑,責任的累積,對應著活力的消匿,幸福的話題,隻在閑暇時提起。歲月,教我們遺忘,成長,代價是失去。除非小女孩k從一開始就判解出l的清白,並一直隱藏在心間,不然她怎能在若幹年後忽然良心發現,要為l洗冤?然而當我認識到這的確不可能時,真切體會到了l的絕望。

    導演很小心拿捏著情感的張弛度,並沒有肆意的慟哭與決絕的表白,隻是想盡力推演樸實而寧靜的寫實性劇情,涓涓溪流般地感染著觀者,以致決堤。

    按照小學語文老師教我們的,什麽文章都要提煉出中心思想。不妨想想這部影片想要向我們表達什麽?叫我們不要完全相信孩子了?未免極端與簡單。希望人與人之間要充滿信任嗎?未免牽強甚至狗血。我倒是覺得,感知影片的魅力還是要回歸影片的細節。小女孩k的無意之語,居然引起這麽大的波動,這期間誰都沒有錯,仿佛僅僅是小女孩錯了;而當小女孩說出真相,大人們均不相信,這時候小女孩沒有錯,大人們難道錯了嗎?l最後再一次抱起了k,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他的心中也從來都沒有怨恨小女孩嗎?小女孩兒k最後依然信賴l的托抱,卻不知l的生活因她發生了怎樣的改變,你是覺得可笑,還是覺得可歎?那麽多小孩眾口一詞描述l家的地下室,而l家卻沒有地下室,你是覺得可恨,還是覺得可怕?

    是的,這部影片僅僅是給我們帶來一些思索,你思考了,不管有沒有答案,都是收獲。

    恰如影片的最後,施放冷槍而射偏的人並沒有補射一槍擊中l,而是選擇離開。留給l的又是怎樣的抉擇。我想從他驚恐轉為痛苦,痛苦轉為迷茫的眼神中可以找到答案:由於未知,而漸行漸遠;由於孤往,而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