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大明的安全形勢
字數:4517 加入書籤
方傑倫老神在在的道:夫人放心,家的這些莊戶跑不了,誰敢跑,老奴親自去收拾他。 vw
黃鍾皺眉道:夫人,家既然不缺錢鈔,土地還是保有南北兩個莊子夠了吧畢竟多了糧食也吃不完,等土豆種的多了之後,糧食也不值錢了呀
張淑慧皺眉道:隻是手無地,這心裏總是慌慌的。
黃鍾笑道:夫人放心,有了土豆,以後餓肚子是不會了,再說不是有倭國和朝鮮嗎,那兩個地方有不少官奴發賣,到時候多買些是了。
奴兒幹都司一下子湧入太多的外族人口是個麻煩事,所以後期的不少朝鮮和倭國人,要麽去了礦山,要麽去修路,剩下的直接發賣。
張淑慧點頭道:這便罷了,一切以不影響老爺的聲譽為準,若是不行,家有兩個莊子也盡夠了。
方醒在外麵聽到這裏走了,這事對於張淑慧來說很大,可對於他而言隻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囤積土地是華夏人的最大愛好,至皇帝,下到平頭百姓,能有收進土地的機會不會放過。
這是農耕國度的特色
方醒負手走出前門,然後又慢慢的晃悠到了隔壁的書院。
辛老七在身後無聊的跟隨著,北平這裏不大安全,瓦剌人和韃靼人隨時都能派出小股人越牆進關。
而方醒又是異族人的眼釘,幾次壞了他們的好事,所以辛老七不敢懈怠。
書院的邊已經開始動工了,方醒去看了一眼,叮囑了一下工頭,然後去了書院。
咦
方醒剛進去,看到馬蘇正帶著一幫子學生在組裝東西,看那模樣,分明是用蒸汽來驅動一個輪子。
方醒看了看那個簡陋的東西,也不去打擾,笑著走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不是直接指出問題的解決方法。
方醒在等,等著朱芳那頭重新把煉鋼爐建起來,然後開始製造軌道。
大明的改造很艱難,方醒從不奢望幾年,十幾年能完成這個任務。
而今朝關於外城的建造物議沸騰,不過是錢多惹的事。
方醒悄無聲息的進宮,朱棣仿佛早知道他會來,然後讓人茶。
皇帝請你喝茶,算是毒藥也得喝,所以方醒喝了。
喝了一口,方醒麵不改色的把茶杯放下,心卻在紮朱棣的小人。
真特麽的苦啊
那熟悉的味道一進嘴,方醒知道被朱棣給坑了。
蓮心茶,婉婉次聽說能降火,脾氣大的人喝了好處多之後,要了些回去。
老朱大概是被婉婉給折騰了一番吧,也體驗了一把蓮心茶的苦。
於是今天他報複了一把
朱棣喝著藥茶,皺眉道:外城建造耗費不小,且百姓遷移過來,沒有營生怎麽活
方醒舔舔嘴唇,被苦的皺眉,然後說道:陛下,京城乃天子腳下,不管是百姓還是商賈,都自然而然的會靠過來,所以擴張是必然的。
這個態度不錯,朱棣滿意的點點頭。
隻是臣認為城牆不必修了,勞民傷財,何必呢難道誰還能打到北平城來不成那臣等該死了。
看著一臉理所當然的方醒,朱棣心暗自點頭,他的性格是如此,若有外敵,打了是
方醒拱手道:陛下,禦敵於國門之外,這才是正理,隻要後世子孫勤勉,富有進取心,何愁京城不牢固若是懈怠糜爛,再堅固的城池也擋不住人心
坊市規劃一如城,是五城兵馬司的要辛苦些。
城牆還有一個作用,那是圍困賊子。
陛下。
方醒正色道:若是京城沒了城牆,後世子孫可敢懈怠嗎
朱棣沉吟著,這話頗對他的胃口,若是不爭氣,邊牆一破,京城將赤果果的麵臨著敵人的鐵騎,誰敢懈怠
百官算是能躲在內城裏,可他們難道還能眼睜睜的看著城外的百姓向著南方奔逃若是這般,那些臣子也該去死了
朱棣目視大太監道:去叫他們來。
這裏的他們自然是指楊榮等人。
方醒感到有些好笑,老朱居然要借他的口來敲打別人,這帝王心術也玩的太溜了吧。
而且還很直接,沒什麽布局。
楊榮等人進來看到方醒後,心馬警鍾長鳴。
這廝又出幺蛾子了吧
響鼓不用重錘,聰明人不用提醒。
方醒拿過那個簡陋的地球儀,用食指在大明的周邊環繞一周道:北邊現在是瓦剌和韃靼,不過目前陷入內鬥而不可自拔,以大明目前的實力,不去找麻煩算是他們的祖燒高香了。
這話很自信,也沒人敢反駁。
方醒繼續說道:北邊唯一的目標臣覺著應該是不斷的清剿蠻族,然後開始建城,逐步向北邊推進。
朱棣點頭道:那些蠻族散落於樹林草原,一旦有野心勃勃者,很快會形成一個新勢力。
楊榮讚同這個看法:為子孫後代計,大明當清剿這些蠻族。
方醒指著南方道:倭國和朝鮮都沒了,但臣不認為大明的南方可高枕無憂,在南方,大明必須要把目光投向海洋
鄭和出海到達了許多地方,那些地方有的很大,麵隻是些愚昧無知的土人居住。但凡有地者,必有礦產,此時大明不占,稍後別國占,然後以此為基地,奴役土人,獲取財富,並一步步向著香料的產地推進。
方醒的手指頭緩緩移動到東南亞海域,最後快速的滑過,停留在大明的海邊。
金幼孜皺眉道:海外蠻夷能威脅大明興和伯,在哪裏難道是大食嗎
大食也是天方,泛指阿拉伯地區。
可此時的阿拉伯人已經沒落了,更多的願意去經商和航海。
方醒搖頭不語,楊榮幹咳道:興和伯莫非說的是曾經被蒙元人征服的那些白皮膚的國度
蒙元人當年幾乎橫掃世界,那些白種人俘虜有的被帶到了大都。
朱棣看到方醒不願意說,沉聲道:蒙元人當年幾次西征,一路橫掃,那些異族身材高大,是個勁敵。
陛下,你千萬別學蒙元人啊
楊榮感受到一絲危險,說道:欲速則不達,遠航耗費大,一去是幾年,陛下,當慎之。
方醒冷冷的道:沒人說要馬出航,但大明不能被人控製住出海口,那裏有巨港宣慰司,再控製住麻六甲和淡馬錫,這片海域是大明的了,難道大明要拱手相讓嗎
金幼孜咬牙道:海外開戰補給不易,海風險大,打下來又如何
沒人會懷疑大明不能打下那些地方,可大多臣都對海外不感冒。
一句話,涉及到大海,大明的官係統幾乎是異口同聲的反對
咱們在陸地玩玩算了,大海那麽大,未知因素那麽多,還是洗洗睡吧。
3838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