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為官之道,視察
字數:4324 加入書籤
一聲陛下讓前方再無站立之人,朱棣冷哼一聲道:起來吧。小說
陳瀟起身後,低眉順眼的道:陛下,臣正在帶著他們翻耕。
朱棣不是那等深宮帝王,他早些年經常帶著朱瞻基下基層調研,還有禦田也要耕種,深諳農時。
誰的主意
朱棣負手而立,目光冷厲,嚇得陳瀟顫顫巍巍的趕緊道:陛下,臣
關鍵時刻,陳瀟記起了陳嘉輝的教導:不要當著官說自己司的壞話
方醒無奈的暗伸出小拇指,示意陳瀟別犯傻。
兩人不愧是好基友,方醒的小拇指一伸出來,陳瀟領會了。
陛下,臣剛到嘉蔬署任幾日,臣有罪
好
方醒不禁為陳瀟的機變而暗自叫好。
我可是才來沒幾天,啥事都不知道啊
陛下,他是嘉蔬署的署丞陳瀟,和臣是好友,本來是被國子監給除名了,後來漢王殿下出手,才讓他不至於一蹶不振。
方醒的話讓人側目,你說他睚眥必報吧,可他卻坦然的說出了陳瀟的醜事。
可你要說他坦然吧,這話裏帶著刺,目標是國子監。
大明的國子監分為南北兩家,雖然兩家暗地裏是對手,可對方醒的仇視卻是一脈相承。
大家都是儒學弟子嘛當然要同仇敵愾
朱棣眯眼看著那些農具,用馬鞭輕打著左手手心道:都收了,這個時節雪都沒化,翻地幹什麽閑著沒事嗎
快快快都回去歇息著。
陳瀟如蒙大赦,擦去額頭的冷汗招呼道。
那些莊戶能看到朱棣可以回家吹噓幾個月了,加亂命被朱棣親自駁回,都喜滋滋的磕頭謝恩。
這時北邊來了兩騎,速度挺快的,王福生一聲令下,幾名侍衛迎了去。
方醒拔出刀來,朱棣看到後喝道:朕在此,誰敢來行刺
一點兒都不懂得配合的皇帝不是個好皇帝
方醒悻悻的收刀,辛老七那邊已經用望遠鏡看清了人。
陛下,是官服。
朱棣點點頭,瞥了辛老七一眼,然後靜靜的等待著。
那兩人和侍衛說了幾句,然後在一百步開外下馬步行過來。
德華兄,左邊那個山羊胡的是左監正袁彌。
陳瀟在方醒的背後低聲說道。
可左邊那人的胡子也算不是山羊胡吧
而且袁彌看著一臉的正氣,如果是在前宋,這是大臣的長相。
臣,袁彌參見陛下。
袁彌的聲音也很渾厚,舉止沉穩。
尼瑪把哥都下去了啊
這位老帥哥起身麵露歉然之色解釋道:陛下,大明剛遷都,臣想著遷都是個喜事吧,讓那些莊戶今年提早翻耕,是想討個好兆頭。
這話果然是大臣才說得出來的。
遷都是喜事,俺們部門都喜大普奔。
為了給陛下您的遷都增添幾分光彩,俺親自下鄉查看慰問,和莊戶們吃住在一起
朱棣注意到了袁彌的鞋子,麵全是泥,而且都被雪水濕透了。
這種天氣鞋子濕透的感覺可不大美妙,袁彌這會兒估摸著雙腳已經被凍麻木了。
朱棣的麵色一緩,聲音也柔和了些:遷都乃大事,可莊戶們辛苦,土地還硬著翻耕,無需這般。
袁彌的形象工程失敗,可他卻激動的道:陛下仁慈,那些莊戶們必定會感激涕零,等開春之後,臣督促他們開荒,絕不會耽誤了宮的飲食。
朱棣點點頭,然後走向了這片去年才燒荒的土地。
見過興和伯。
袁彌衝著方醒拱拱手,然後親切的道:陳瀟一看是年輕有為,想必能在林苑監做出一番功業來。
這人真是
方醒看著正氣凜然的袁彌,笑道:那多謝袁大人了,林苑監在袁大人的帶領下,肯定能讓陛下安心。
在陳瀟的愕然,方醒和袁彌已經完成了一次利益交換。
這塊地方要好好的弄,土豆要種。
陳瀟臉的肥肉抖動幾下,覺得自己絕壁要減肥成功。
朱棣站在一塊空地,回身看著方醒道:你對大明的農事如何看
這個題目很大,也很小,袁彌沒想到朱棣居然不問自己,反而去問方醒。
方醒看著白茫茫的田野,沉吟道:陛下,大明的田地目前看來倒是夠了,可有個問題,第一,倉庫不夠,若是某地出現旱澇,或是蝗災,大明如何應對
大明的倉庫不少,可方醒卻覺得在管理有問題,在應對災荒時,災民的生命很大程度要取決於當地官府的能力和清廉。
等到了後期,災荒頻發的時候,儲糧是挽救無數生命的利器。
朱棣說道:這些都會慢慢的增加,但土豆不易儲存,做成粉絲倒也可以,是占地方了些。
陛下,大明北方的糧食產量不穩定,若是有個天災,整個北方都會陷入混亂之。所以臣建議,第一,是全麵新建清理溝渠灌溉設置,二是禁止隨意砍伐,朝要推動民間使用煤炭,還有是用水泥造房。
方醒誠懇的道:陛下,以前李唐建都關,是不注重這些,最終關從一片沃土,變成了今日到死不活的地方,有個天災,馬是遍地餓殍。陛下,這是砍伐過度的惡果呀
關的水土流失已經顯露了惡果,前些時候方醒請求移民,朱棣答應了,可這還不夠。
這個問題朱瞻基給朱棣作過匯報,其還有一些數據支撐,顯示現在的黃土高原生態的惡化,容納人口的能力也在不斷衰減。
朱棣沉吟道:此事朕會仔細思量。次遷移了些去了交趾,瀛洲那邊也可以看看,還有是奴兒幹都司,大明的土地,不該讓別人占據了
陛下放心,以鎮奴城為依托,隻要給足土地,大明的百姓能在奴兒幹都司紮下根來
方醒對此深信不疑,華夏人總是能適應各種環境,並能很快的繁衍生息下去。
朱棣點點頭,沉聲道:你的那本書差不多了。
說完看到方醒有些發呆,朱棣轉身向著馬匹走去。
要出來了嗎
方醒深呼吸一下,然後露出了一個笑容。
來來吧
3838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