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 中途激變
字數:4706 加入書籤
感謝書友:細雨泣秋風的萬賞
其實這幾章還可以寫徐欽和方幾人的撕醜態,肯定高潮迭起,可那是注水兼忽悠。 w w w v w
哪怕再墮落,按照徐欽的性子,他不屑於和小嘍囉撕這個是史實。
爵士說了,咱們不灌水
金陵城的輿論一夜之間變了,魏國公府關門閉戶,連買菜的都走後門,更別提平時那些趾高氣昂的門子,如今都銷聲匿跡了。
金陵城如今流傳著魏國公如何私下召集人去擠兌銀子的事,而且活靈活現的,魏國公府的下人都成了幫凶。
百姓的立場總是容易被牽動,特別是在事不關己的時候,他們總是樂意跟隨著風向。
而方醒卻一改溫吞的手段,突然令人下去抓捕各地的嫌犯。一時間,整個南方風聲鶴唳,頗有些鬼子進村的味道。
外間風聲鶴唳,方醒和朱瞻基卻在收拾行裝,準備回京。
鄭和的船隊來了,咱們順便船混回北平。
方醒一直有坐船縱橫四海的夢想,可夢想是夢想,現實還輪不到他出海。
朱瞻基知道方醒在想什麽,毫不留情的打斷了他的夢想。
鄭和的船隊留在太倉,不到金陵,更不會去北平。
方醒瞬間失望之極,朱瞻基安慰道:不過有一隻小船隊會帶著使者和貢品一路北。
方醒這麽走了,還帶走了魏國公徐欽,金陵和整個南方都沉默了。
而此時的金陵知行書院依然展現了勃勃生機,作為第一個進入書院旁聽的外人,楊田田格外的重視這個機會。
掌櫃的,我今日要請假,半日即可。
嚴曉闌看到楊田田背著個布包,裏麵的棱角像是書本,問道:何事
最近醫館的生意好了不少,嚴曉闌不大樂意。
楊田田說道:掌櫃的,今日我要去書院旁聽,往日累積的假期兌換半日吧。
自從楊田田展示了自己在計算和統籌方麵的能力之後,嚴曉闌為了留住他,不但是提高了工錢,而且還每月許了兩日假期。
嚴曉闌皺眉道:罷了,不過你下午早些回來,把今日的賬目理一下。
在趙任豔羨的目光,楊田田從容的拱手告辭。
看什麽看你若是有這等本事,老夫也願意為你開例
被嗬斥了一下,趙任癟癟嘴,然後回想著楊田田教他的物理知識,隻覺得自己的前途必定不會在這個醫館之。
鄭和又變黑了些,不過身形挺拔,行禮的動作麻利,一看像是武人的架勢。
方醒沒看到寶船有些失望,那一溜貨船讓他根本打不起精神來。
興和伯許久未見,卻是清減了。
鄭和與朱瞻基見禮完畢,對著方醒拱拱手。
方醒收回目光,看著鄭和身後的小號寶船,說道:鄭公公遠航辛苦,方某算是在偷懶了。
鄭和笑了笑:確實是,不過興和伯也偷不了懶,咱家剛收到的旨意,青州有人造反,還是興和伯的熟人,陛下大怒,令你馬趕去青州。
誰
夏季的青州,田地幹裂。
大隊的軍士行軍走過,腳步震起了飛塵。
一人下馬,步入田間,看著那些倒伏的小麥,無奈的道:這是要絕收啊
興和伯,這裏不好挑水,所以絕收也是沒辦法,其它地方倒是要好些,可也是能收個三四成的樣子。
王賀抬起手臂,用袖子擦擦臉的汗,愁眉苦臉的道:那唐賽兒不是好好的嗎,怎地造反了呢
方醒直起腰,無奈的道:說是她父親被打死了,真是混賬啊
王賀踩著地麵,怒道:那些官吏不是東西,最喜歡欺負小民,此次當給他們一個教訓才是。
方醒看看晃眼的天空,點頭道:我被派來青州,太孫改走陸路,魏國公由鄭和帶著回京,陛下果然是雄主,不肯讓臣下背鍋。
讓臣子背鍋是皇帝的必備技能之一,玩的出神入化的,莫過於趙構。
而朱元璋也喜歡讓臣子背鍋,到了朱棣這裏,這位帝王卻不屑於幹這種事。
朕想幹的事,必須要幹好
朕想幹的事,無需遮掩
身後的大隊人馬已經走過了,方醒回身看著不遠處的青州城,搖搖頭道:每逢亂前必須要整頓吏治,楊士這是在幹什麽
楊士沒幹什麽,他也覺得自己很冤枉。
青州城府衙,楊士看來也急了,不給方醒洗漱的機會,介紹了情況。
那些小吏手段太狠,硬是把役夫的糧食給扣去了九成,結果鬧了幾句,被活活的打死,然後那個唐賽兒一怒之下殺了那幾個小吏,帶著家人了卸石棚寨,糾結了一千多人,哎都是
方醒揉揉眼睛,看到楊士都瘦了一圈,嘴角還長了一個泡,也覺得他可憐。
作為官的一員,他隻能在那個圈子內做事,一旦越過那個潛規則,他會被視為異類,從此會被孤立。
那唐賽兒我接觸過,率真,不是那等陰邪小人,若不是被逼迫過甚,她不會走這條路楊大人,那幾個小吏的司呢
楊士皺眉道:興和伯,那幾個小吏已經死了,算是殺人償命也該夠了吧
殺人償命,這是最古老和原始的刑律,千年來的共識。
方醒搖搖頭道:不夠,如果沒有司的縱容,甚至是同流合汙,那些小吏如何敢這般大膽
看到楊士有些不渝,方醒直言不諱的道:楊大人,官場的潛規則方某還是懂的,官官相護這等事情不隻是發生在青州,也不隻是發生在山東如今青州局勢險惡,民憤極大,我們若是還按照你們的那一套法子來,那等著青州糜爛吧
大明的滅亡固然和那些弊端脫不開關係,可民間鬱積了多年的怨氣,何嚐不是最大的推動力
楊士猶豫道:不是本官不通融,實在是青州本地的民風彪悍,若是動了一個,便是在慫恿那些百姓,這你可知道
這骨子裏還是想玩愚民的那一套啊
你們吃虧了,嗯本官知道了,犯事的人被殺了,此事此了結
至於背後的始作俑者,除非是朱棣親自出手,否則可保無虞。
方醒沒精神去打嘴仗,直接擺出了遮奢勳戚的派頭:楊大人,那些人我要了。
楊士嘟囔著,但並未憤怒,因為這是興和伯強行要的,和我無關
一個讀書人,從他頭懸梁,錐刺股開始,此時他大抵是書呆子。
等考了進士之後,那是官老爺了。這時候得看個人的悟性。
悟性強大的,很快能適應官場。
悟性差的,如說老解,結果是雞飛蛋打,還差點兒被埋在雪堆裏凍死。
能在朱棣的身邊為官,楊士的悟性是不缺的。
他可以為了一件事和朱棣爭執,但卻不會為了一件事而違背官場的規則。
這便是為官之道
以後也隻有一個海瑞,這位愣頭青敢於橫衝直闖,但他還是靠著噴皇帝才得到的名聲,否則後麵也好不到哪去。
3838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