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青衣試

字數:5388   加入書籤

A+A-




    青衣試,不但是大夏王朝的舉國盛世,整個朝天大陸,都派出了使者,前來參加,或者賀禮。

    在三清道門的首肯之下,連羅刹國的鬼修也來了。這些修行者,在兩國交戰中保持絕對的中立。真正一心修行,不問世事。

    沉淵大陸南麵,代表著整個大陸財富象征的萬象城,當然也要參加,而且是大夏帝國皇室的親自邀請。

    最好的晶石產自南邊的海島,最珍稀的修煉資源,隱藏在極深的海底,更重要的是,支持人間戰場的金銀礦藏,萬象城十控其九,沉淵大陸上最遠古,最龐大的金庫就在萬象城內。

    一個皇族,或者一個宗門,想要在沉淵大陸徹底站穩腳跟,沒有萬象城的支持,恐怕也將是曇花一現,特別是在戰亂時期,比如現在。

    大夏皇室親自邀請這個金主,就是為了日後方便籌措戰備,而且傳聞,國庫即將告罄。

    萬象城來的是一支隊伍,浩蕩華麗,氣勢十足。

    那個長身玉立,相貌出眾的白衣少年,走在郢都的長街上,立刻引來無數眼光,當然是女孩子們的眼光。

    少年正是方華,而他從旁護衛的大攆,才是萬象城真正的代表。

    厚實的清紗遮擋著麵龐,隻是一雙黑白分明的眸子,透出著澄明寧靜。不由讓人聯想,麵紗之後該是怎樣的一幅絕世容顏。

    ……

    踞坐在二樓的楚不悔,斜對著街麵,沒有看萬象城趕來的隊伍。

    他在閣樓上喝酒,確切的說是灌酒,矮桌上已經擺了五六個空酒壇,卻依然鯨吸長吞。

    酒壇舉起,放下。放下,然後再舉起,一個模糊的人影時而出現,時而被遮擋。

    長街盡頭,一個青衣少年,抱著一把黑劍,顯得有些孤單。

    ……

    青衣試在郢都的三個地點同時舉行,正是天策府、忠義堂和太虛宮。

    天策府是皇宮的一座偏殿,華麗異常,殿堂內雕梁畫棟美輪美奐。

    雖然是白天,雕金的燭台上依然燃燒著北海所產的鮫燭。即使在富貴著稱的郢都,鮫燭也極為稀少,這隻能用奢侈來形容。

    每位學子身前,放著一方長桌,上麵布置一套筆墨紙硯,一方暖錦,還有一杯雲霧茗茶,縹緲的茶香縈繞廳堂。

    衣著一式的十幾個少年,神思清明,手裏捧著紅木托盤,裏麵有桂圓糕,芙蓉團等精美點心,隨時恭候在廊下。

    四大州郡,無數學子齊聚一堂,考問治國安邦之策。

    當然還有一些提前“押寶”的達官貴人,聚集在天策府周圍,密切關注勝出的青年才俊,特別是出身寒微,沒有背景的子弟,成為爭相拉攏的對象。

    指不定這些青澀、惶恐的書生,年二半載後,搖身一變成為朝堂上的宰執。

    畢竟,做買賣,時機最重要,好的時機能夠買到最便宜的東西,比如現在。

    相比天策府的雅致輝煌,忠義堂的氣氛顯得有些壓抑。

    一片百丈方圓的冬林。樹木的枝葉早已凋零,隻留下寒風中筆直的樹幹,如長戟,直刺灰暗的蒼穹。

    林子最北端,有一間石亭,上麵是“忠義”兩個大字。

    一般的亭子,下麵是乘涼休息的座椅,這座是亭下麵,卻是一座墳。

    亭子前麵的石碑上,沒有刻一個字,但一字不鑄,盡得風流。

    參加忠義堂比拚的少年都知道,這座墳塋是橫掃大夏的第一神將。

    墓中人活著的歲月裏,天下刀兵,無有不服,獨孤信三個字,讓羅刹聞風喪膽。

    樹林一側的空地上,冷風微起,大夏王朝的兩位國公,四大神將端坐在上,無數麵色凝重的少年,列隊在下。

    空地兩側,有巨大的沙盤,有布置陣法的獸角,有如林如海的刀槍劍戟,還有幾匹神俊異常的戰馬,想來這些都是忠義堂要考核的內容。

    當然,青衣試三個地點中最熱鬧,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修行者參加的太虛大比,隻是最後的道元之爭,才在東城院的太虛宮裏舉行。

    今天,青衣試大典也在典禮司前的平台上舉行,這裏是真正的主場。

    修行者的比拚最為引人注目,不僅是因為平凡人很少有目睹道戰的機會,還因為,此處的選拔麵向的是整個沉淵大陸。

    大夏、羅刹、萬象城,大陸上最強的三股勢力,在這個舞台上角力。

    一座百丈方圓的石台,四周的看台上,座無虛席。太陽不知何時進入雲裏,陰沉的天空下,除了欽天監的位置布置象征吉兆的彩綢之外,整個場地顯得有些壓抑。

    皇宮裏的貴客,東城院和三清道門的修行者,自然在最好的位置,可以俯瞰整個舞台。

    萬象城的來客也被安排在顯著的位置,那位貴客依然麵罩厚厚的青紗。

    董飛熊雖說是青衣試主官,看起來像是個管家。

    道門隻來了一位長老。

    東城院來了一位教習,唯一的一位女教習。

    畢竟這隻是初選。

    貴賓依次落座,董飛熊看了一眼不遠處那位號稱娘娘的貴婦人,和那個麵相白淨,漂亮至極,又冷峻至極的少年,心中閃過一絲不安。

    他想要在人群中尋找幾個熟人,一眼望去,黑、白、青、灰,人頭攢動,哪裏分的清楚。

    “老爺,往哪兒看。”

    李客今天一幅書生打扮,略顯文氣,大冷的天,手中拿著折扇,往西北的方向一指,示意董府尹看去。

    徐風依然抱著劍,隨意的看著那方高台。不在意無數道暗中關注自己的氣息。

    西北,最下等的位子,坐的一般都是散修,無門無派。

    ……

    徐風果然沒有以焚星樓弟子的身份參加青衣試。

    餘阿采不知道徐風為何要這樣,他假裝沒有看見徐風,感覺今日的徐風比往日冷厲了許多,也許大奸大惡之人本來就是這樣,行事出乎意料,讓人費腦筋捉摸。

    陰冷,警惕的目光之外,有兩道熱切的目光落了過來,徐風神念微動,知道是焚星樓修武門的師兄弟。

    大師兄沒有來,是孟顧帶著王德榜、丁開山來的,隔著老遠的距離,向徐風熱烈的招呼。

    雖然他們顯得很激動,尤其是王德榜,但徐風知道,如今自己是得罪道門的嶺南惡徒,早已與雲夢宗門斷了關係,何必再牽連這些師兄弟們。隻是衝著那麵微微點頭。

    與西北正對的東南,倒是極好的座次。

    一些道士坐在那裏,眾星捧月般圍繞著三個人,一個細眼少年,一個微胖,一個沉著臉不說話。

    那細眼少年看了一眼徐風,淡淡的,冷冷的。

    隔著百丈遠,徐風有一種很不好的感覺,就像被賊盯上了,心理說道,過會兒抽簽,可不要跟這人一隊。

    三清道門,處了大道士朱執之外,依然有許許多多修道奇才,而最為著名的就是韓德讓、餘林、段劍南師兄三人。

    就連本人沒有親至的天地龍虎榜,這三人名字都是高高在上,代表著道門年輕一代的巔峰。

    那個陰沉著臉不怎麽說話的就是韓德讓,天地龍虎榜的天榜,那個胖的就是餘林,而那個細眼的少年道士,正是段劍南。

    東南方的外圍,坐著一些仙劍門的人,一些弟子往這些道士身邊湊,像是舔著臉在討教一些問題,有些修行者微微不喜,但也沒有說什麽。

    仙劍門邊上是四州龍鳳。

    直到今天,徐風才知道,四州龍鳳果然是有龍有鳳,三少年之外,還有一位看起來隻有十二三歲的小姑娘。

    那姑娘不施粉黛,黑風散亂,一雙眼睛卻是漆黑如墨,一柄細長的彎刀,足有半丈長,斜斜的出現在她的後背,與嬌小的身軀比起來,顯得很是誇張。

    徐風感動一絲寒意。

    至於另外三位,倒也稀鬆平常。沈一郎還是老樣子,也許是沉湎酒色,氣息竟然還不如從前。

    當年前糧船上生死一戰,不懂修行的徐風、蔣遼,第一次對上的修行者,沒想到再次遇上,竟是在這裏。隻是實力已經今非昔比。

    夏末梁在高位上緩緩站了起來,麵帶喜色的光掃過全場,略顯清秀的臉上,天真好奇,看不到半點權欲的影子,也不知道雄霸天下的夜夫皇帝,怎麽會有這樣的子孫。

    然後就是董飛熊起身,洋洋灑灑的說了一大篇冠冕堂皇的話。

    欽天監呂不凡和一位三清的道士一起,焚了一封敬天的祭文,然後場間就開始沉默。

    因為大家在等青衣試太虛大殿最重要的一環,白鳥銜書。(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