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五章 活字印刷

字數:4796   加入書籤

A+A-


    趙風老早就有改良紙張的想法。

    畢竟現在雖然有蔡倫紙,但這種紙並不太好用。

    隻是對於如何改良,使用什麽造紙原料,趙風完全不懂。

    所以隻是把自己對紙張原料的大概理解,都告訴了造紙廠。

    比如在造紙中,加入哪些樹木打成的原漿,或者加入竹子打成的原漿。

    然後讓他們慢慢去嚐試各自比例。

    因為趙風隻知道,造紙的原料,一般都是樹木,隻是什麽樹最合適,趙風也不清楚。

    另外就是,趙風聽過,竹紙也是一種很不錯的紙張。

    至於其他有沒有更好的原料,趙風就不懂了。

    或許有,但屬於所謂的商業機密,不會透露出來。

    但這些能流傳廣泛的知識,顯然也是有可行性的。

    雖然改良紙張,趙風投入了不菲的經費。

    但趙風的目的,不單單是要改良紙張。

    畢竟現在雖然有紙張的存在,但在應用方麵,也沒怎麽開發。

    簡單說,就是耗費大代價,改良了紙張,也不一定能快速獲取相應的收益。

    不過,趙風也沒打算,靠改良造紙來獲取利益。

    趙風要改良造紙,是因為要弄出適合印刷的紙張。

    屆時,趙風便可以直接把活字印刷術,給弄出來。

    相比於唐朝出現的調版印刷術,宋朝出現的活字印刷術,趙風把這個提前了差不多一千年。

    而雕版印刷,過度到活字印刷,根本沒什麽技術障礙,就隻是一個想法而已。

    這對於文化的發展,會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打量完紙張,趙風笑道:“很好!”

    “凡是造紙廠的工人,皆有重賞。”

    “另外,即刻召集識字的雕刻木匠,成立印刷部。”

    田豐疑惑道:“成立印刷部?”

    “主公又有什麽奇思妙想嗎?”

    趙風想了一下,該怎麽去大概解釋解釋。

    然後看到案幾上的官印,內心異動。

    接著直接拿起官印,對田豐示意了一下:“我們如果讓識字的雕刻木匠,把一個個漢字,像官印一樣,都雕刻出來。”

    “我們需要用的時候,直接排版印刷出來。”

    “元皓想到了什麽!”

    趙風這是直接略過雕版印刷,升級為活字印刷,所以很多過程,也都免了。

    而且解釋起來,貌似也更方便一些。

    為了讓田豐更直觀的理解印刷這個概念。

    趙風拿起案幾上的《戰國策》其中的三卷道:“假如,每一卷代表一個漢字印章。”

    “這三卷分別代表‘戰’‘國’‘策’三個印章,我們排列好後,直接印在紙上。”

    “隻需片刻功夫,整個戰國策,就直接印刷出來了。”

    “另外,戰國策分為十二策,三十三卷,共四百九十七篇,就擁有四百九十七卷竹簡。”

    “如果全部用紙張印刷出來,那麽整本《戰國策》,可能也就幾百頁。”

    “這大大方便我們閱讀、收藏。”

    “比如這四百餘卷戰國策,我需要看某一卷時,還需要一卷一卷去找。”

    “但用紙張印刷出來,我們隻要翻頁,就能翻到大概位置。”

    田豐沉吟良久:“豐大概知道是什麽情況了。”

    “如果真如主公所言,那麽此物,應該會成為國之重器!”

    “隻怕曹操、袁術、劉表、劉璋等人,都會覬覦此項技術。”

    “另外,此物還嚴重威脅到了世家、豪強的地位。”

    “主公需要嚴加保護!”

    趙風聽後,沉吟了一下。

    田豐說的,趙風都理解。

    但趙風認為,活字印刷術,好像沒什麽太高的技術含量。

    隻要印刷工人,稍微透露一點,曹操、袁術等人,飛快就能剽竊過去。

    所以趙風直觀的成立了印刷部。

    相比於活字印刷術,趙風覺得,剽竊製造改良的紙張技術,可能相對還難一些。

    不過考慮到印墨,好像也需要慢慢調配。

    趙風沉吟了一下:“那就按照元皓的意思,這個印刷部暫時就不單獨成立了。”

    “把他直接掛靠在造紙廠名下,這個部門,也建立在造紙廠附近,讓周圍的士兵,嚴加看守。”

    田豐對趙風行了一揖:“諾!”

    “豐這就去安排。”

    說完,轉身就退出了議事廳。

    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三個月時間。

    這三個月裏。

    袁術在袁紹戰敗以後,紀靈率領的大軍,雖然衝破劉表的防線,不過最終還是選擇了後撤。

    另外,黃祖與孫策的戰事,也平息了下來。

    整個大漢,除了馬騰和韓遂還在開戰,其餘諸侯都進入了休整期。

    各地的糧食賦稅,也全部征繳了上來。

    因為多了幽州三郡之地,與青州的三郡之地,趙風的總賦稅,又多出了二百六十餘萬石。

    賦稅不多,主要是因為,幽州人口偏少,而青州的濟南郡和齊郡,不怎麽大。

    四萬新征士兵,趙風交給王淩前去訓練了。

    河間王、清河王、安平王的校尉部曲,在協助王淩訓練了一個來月,分別帶領四千士兵,返回了各王爺都城。

    其中一千人,趙風以帶帶新兵的名義,暫扣留了下來。

    當然,這一千士兵,趙風是不會放回去的了。

    趙風當初,是隻準備放回三千人的。

    隻是這次新征士兵,多了一萬人,所以也就沒必要在意這多出的三千人了。

    當然,主要還是,趙風把平原的三千黑山軍降卒,讓這些王府衛戍打散收編,摻入了大量的沙子。

    然後把那些年輕的士兵,都抽調了出來。

    留下來的,不是黑山軍年齡比較大的,就是原本就年齡比較大的。

    如今這些稍微年輕的士兵,與之前的五千新整合部曲,混編在一起,就有了八千人規模,在元氏駐紮。

    而當初在渤海郡,俘虜的部分黑山軍降卒,也分別派往各地鎮守,替換那些退伍的士兵。

    這些退伍下來的士兵,被趙風全部安排到青州各縣去了。

    其中有一小部分,是安排進入縣城成為縣兵,還有一部分,則是在青州那邊當屯田兵。

    屯田兵這邊,趙風早就有了相關的規劃,而且以前也實行過。

    所以沒有任何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