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水之力

字數:6090   加入書籤

A+A-




    不過話說回來,當初張世華隻是將人給扔到了礦場,但沒想到,楊喜童竟然知道將山賊土匪和那些招募來的礦工們分開勞作。

    因而,在看到了這樣的一幕之後,張世華也不禁由衷的對著楊喜童誇獎道:“楊大匠,這件事你做的很好啊。有你在這,本將這回也是徹底的放心了。”

    聽到張世華這樣一番誇獎,楊喜童的臉上也不由的露出一抹笑意,麵色更是顯得無比滿足。畢竟,人都是需要肯定的,尤其是被自己重視的人肯定,那的確是一件很令人滿足的事情。

    而在帶著張世華參觀完開礦區之後,楊喜童本以為這樣也該離去了,畢竟張世華都在這窮鄉僻壤跟他轉了一個多時辰了,這個地方也沒什麽好看的,公事處理完之後自然也就該走了。

    不過令楊喜童沒有想到的是,在張世華和他參觀完采礦區之後,張世華反而又和他商議起了另外一件,一件使得他楊喜童得以在後世名垂千古的大事。

    ……

    “楊大匠,你知道水車嗎?”當張世華和楊喜童參觀完采礦區之後,兩人不由的走到了礦場附近的一處河流旁歇腳,也就是在兩人歇腳的時候,張世華不由的這般對著楊喜童問道。

    聽到張世華這突兀的問題楊喜童雖然有些奇怪,但還是在第一時間便對著自己將軍低頭回道:“回稟將軍,水車之物下官不敢說精通,但的確也算得上是略知一二。”

    聽到楊喜童這話,張世華臉上不由的露出一抹笑意說道:“楊大匠不愧是楊大匠,本將就知道你懂的製作水車。楊大匠,這水車能借助河流力之灌溉田地,可謂是省時省力。”

    “而本將也曾聽說,在西漢時,南陽太守杜詩曾發明出一種叫做水排的東西,這種東西便是專門用來煉鐵的鼓風的,據說是又省力又見效,不知楊大匠您聽說過嗎?”

    聽到張世華這話,楊喜童也不由的對著張世華說道:“杜母(注1)所造之水排,下官自然也是知曉的。將軍您且放心,那煉鐵豎爐,皆被下官建設在了靠河的地方,鼓風水排下官不日之後便就會全部裝上的。”

    聽到這話張世華臉上雖然露出了一抹笑意,但在之後張世華卻還是說道:“楊大匠,本將不是這個意思。”

    “下官愚鈍,請將軍大人示下。”聽到張世華這話,楊喜童不由得露出一抹尷尬,於是在之後他便不由的這般對著張世華說道。

    而聽到楊喜童的這話,張世華卻先是走到河邊的一處石頭旁緩身坐下之後,才用手指著河水對著楊喜童說道:“楊大匠,你看這河水東流之力何其巨大、何其厲害。”

    “水車借助河流之偉力便能灌溉田地;水排借助河流之偉力便能煉鐵鼓風。那本將便就不禁想到,煉製兵甲為何不可借助河流之力呢?”

    聽到張世華這樣一問,楊喜童不由的若有所思的低下了頭。但是在片刻之後,他卻不由突然對張世華行了一個跪拜大禮,然後用額頭觸著地麵對著張世華請教道:“下官愚昧,請將軍大人指點。”

    見此,張世華不由的露出一抹笑意。“楊喜童他作為一個工匠雖說創造力有所不足,但是身為一個資深老匠人的他,卻一點也不固步自封,相反他很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道理。而這,其實也便是自己為何會讓他這個老朽做大匠的最重要原因。”

    因此,當楊喜童對自己跪拜的大禮之後,張世華先是受了他這一禮,然後才將他扶起,並對他說道:“楊大匠,想必你也知道,古往今來,天下間最難煉製的便就是鎧甲。”

    “無論是山文甲、明光甲還是細鱗甲、步人甲,都是由善治鎧甲的工匠,花費窮月之力,單用手工,一點點的磨製打造鎧甲鱗片,然後再將甲片穿孔,再窮月之力,才能打造出一副好的鎧甲。我說的對嗎?”

    聽到張世華這話,楊喜童不由點了點頭說道:“將軍大人所說的一點不錯,越是好的鎧甲製作變越複雜,步人甲還好,隻有十二列小長方形甲片,但山文甲和明光甲各類甲片決不低於百數,否則難以造出一副好甲出來。”

    聽到楊喜童讚同他的說法,張世華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便接著說道:“是啊,越是好甲,其上的鎧甲鱗片變就越多,多需要花費的時間和功夫便也就越大。”

    “但,不知楊大匠你想過嗎,與其這樣費時費力的打磨鎧甲鱗片,為何我們就不能直接將鐵鍛造成一整塊鎧甲的樣子呢?”說完張世華還用樹枝在地上畫了一個西方板甲的樣子。

    並對著楊喜童說道:“就比如像這樣。”

    不過楊喜童見此卻是搖了搖頭說道:“將軍大人或許有所不知,煉製鎧甲,其上的甲片,皆需要工匠一人以鐵錘進行鍛造。大人提議雖好,但是下官以為,這卻並不是人力可以做得到的,沒人可以用鐵錘鍛造出這樣大的甲片出來。”

    聽到楊喜童這般堅定的否決,張世華卻並沒有生氣,反而是笑著對他說道:“人力自然是鍛造不出這樣的甲片出來,但是如果我們借助的是河流的偉力呢?”

    “借助河流之力?”聽到張世華這樣說,楊喜童不禁猛的睜大了自己的眼睛,而後又仿佛是被張世華震驚到了,不禁這般的反問道:“大人如何借助河流之力?”

    聽到楊喜童這樣反問,張世華隻是笑了笑,然後便拍了拍楊喜童的肩膀說道:“楊大匠,你會造水車更會造水排,怎麽借助河流的力量,你應該比本將這個門外漢更加了解不是嗎。”

    “本將相信你,你一定可以創造出一個可以將鐵直接鍛造成一整個甲片的鎧甲來。倒是,本將相信,單憑這個,楊大匠你也必能名垂青史,成為一個向召公、杜母那樣的人物。”

    “名垂青史、召公杜母。”聽到張世華這般說,楊喜童整個人仿佛是年輕了好幾歲一樣,隻見他再次激動的跪倒在張世華的腳下,對著張世華拜道:“下官楊喜童,必不負將軍大人所望。”

    聽到楊喜童這話,張世華也不由的是麵帶微笑的將他扶起,而在將它扶起之後,張世華也不由對著他說道:“楊大匠,明日本將便要率軍南下征討方城,等本將從方城回來之後,我希望可以聽到你成功的好消息。”

    “下官必不負將軍所望。”聽到張世華的話,楊喜童不禁又是這般如是說道。

    而張世華聽到楊喜童這話,也不禁是如同勉勵般的拍了怕楊喜童的肩膀,然後便見的張世華對了楊喜童又說道:“好了,時間也不早了,本將也要回去了,這邊的事情,便拜托楊大匠了。”

    “下官楊喜童,恭送將軍大人。”聽到這話,楊喜童不由這般拜道。

    而張世華見此,點了點頭,便也翻身上了李五他們牽來的戰馬,而後張世華一行人便策馬出了此處礦場,返回了三四十裏之外的舞陽xian城。

    ……

    翌日一早,披甲戴胄的張世華告別了妻子和父母,在李五和張明通以及郭羽等將官的簇擁之下,張世華來到了舞陽xian城的南門。此時,城中除了趙九部的八百人因為要留守舞陽城沒有在此集結之外,舞陽城餘下的三千人馬皆以集結完畢。

    三千人的隊伍聽起來不多,但實際上,三千人集結在城外,那一眼望過去,也是黑壓壓的一片,看起來也算得上是壓迫力十足了。

    而當著三千士卒看到被諸將簇擁著,策馬而來的張世華時,這三千紅巾軍士卒也不由在各個百戶官的命令之下,向著張世華他齊齊的行了一個軍禮。這軍禮不是什麽跪拜禮,而是西方軍隊的那種握拳禮。

    張世華本人覺得,這種禮節用在軍隊出征之時,無疑會盡顯軍人的豪邁本色。因而,這種軍禮也被張世華定為了出征禮,是專門用在大軍出征的一種禮節。

    因而,隻見的三千士卒,皆是齊齊立正,然後左手握拳,敲打了一下自己的胸膛,並對著張世華高吼道:“拜見將軍大人,請將軍大人示下。”

    三千士卒齊聲高吼可謂是聲若雷霆,舞陽城那些個觀看大軍出征的百姓見此一幕,臉上也不由的露出了一抹畏懼。顯然,這些百姓已然被張世華麾下的士卒們震撼到了。

    而策馬而來的張世華見此一幕,臉上卻是不由的露出了一抹笑意。然後,隻見他也是左手抱拳,敲打了一下胸膛前的鎧甲吼道:“全軍聽令,大軍開拔,南下討韃。”

    “將軍有令,大軍開拔,南下討韃。”

    “將軍有令,大軍開拔,南下討韃。”

    “將軍有令,大軍開拔,南下討韃。”聽到張世華那聲高吼,數十名身背令旗的傳令士卒,皆不由的這般高吼道。而這些傳令兵的高吼,也不由的將張世華的軍令,一下子便傳到了每一名士卒的耳中。

    而接到張世華軍令的三千士卒,在之後,便也在各個千戶百戶的率領之下,高舉著各色令旗,向者西南方的方城xian撲去。

    ……

    方城xian,乃是南陽盆地東北出境之要衝,自古以來,背山而建的方城xian,便就被人稱為是南陽府的北大門,可謂是有著相當重要的地理位置。而且其實也就是為何,裕州要將治所安排在方城xian的重要原因。

    而又因為方城xian乃是背依方成山而建,所以張世華要攻打這個地方,是不可能走直線的,隻能是先率軍向著東南方向走,等走上大約六七十裏路,繞過方城山之後,張世華才能徑直向西,直撲方城。

    所以這樣一來,張世華的行軍路線無疑也就被拉長了,其他不敢說,此次行軍,張世華估計要到後天中午,才可能趕到方城xian外。

    當然即便是這樣,區區兩天的路程也算不得遠,再說,大軍有著白希這個遇水搭橋、遇山開道的開路先鋒在,行軍的路上倒也不會出現什麽意外問題。

    不過當張世華這邊想著,最好可以平穩的直達方城xian之時,作為張世華開路先鋒的白希,卻是巴不得在路上出現什麽意外情況才好。

    畢竟作為張世華麾下一個新投的降將,白希現在在軍中的地位其實很尷尬。雖說他也是一名千戶官,但是和他官職相同的其他幾名千戶,如張明通、趙二、郭羽等,根本就沒有瞧得起他的。

    當然,倒也並不是說他的地位在千戶之中是最低的,因為徐明的地位比他更低。在自己的千戶營,他白希說話至少還管用,但在徐明的千戶營中,真正當家的卻一直都是張世華任命的副千戶。

    但,也正因如此,白希才迫切的想要立功,想要有與張明通、郭羽那些人平定對話的地位。他白希雖說是一個降將,但他也是一個有尊嚴的人,他可不想像徐明那般毫無骨氣和底線的活著,更不想為了活著而活著。

    因此,當他聽到張世華任命自己為此戰的前鋒時,他內心的的激動可想而知。他知道,“這一次就是張世華給他的一個機會。而這,也有可能是張世華給他的最後一個機會。”

    “無論如何,他都要抓住這個機會,因為,大丈夫建功立業隻爭朝夕。”

    “傳令,將斥候散出三十裏,一時一報。若有來敵進我軍三十裏而不能查,誅!”看著眼前的那名斥候營百戶,白希一臉威嚴的這般說道。

    那斥候營百戶是一名巡檢司的老卒,像他這種出身的人,其實最看不起的便就是白希這樣的軍中降將。不過雖然他看不起白希,但是對於白希這樣一個,萬戶大人親口任命的先鋒官的命令,他的不得不遵守。

    因而,當聽到白希這樣的軍令之後,這百戶官也不由低頭抱拳說道:“末將遵命。”然後,說完這話,他便大步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