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治官

字數:6305   加入書籤

A+A-




    “一個時辰之後,讓呂公、子玉、崇善還有叔父、阿羽他們趕來王宮。今日,我要和他們一起商議此事。”知道事情的本末之後,張世華對著周揚便就不由這般吩咐了一聲。

    “是,屬下遵命。”聞聲,周揚忙應聲聽命。然後三步並作兩步的便就趕忙退了下去。

    ……

    “子玉。”近一個時辰之後,在楚王府的門前,相繼趕來的呂思誠和趙子玉兩人卻是好巧不巧的在楚王府的大門之前相遇了。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走下官轎的呂思誠便也不由對著趙子玉遠遠地招呼了一聲。

    “呂相。”對此,趙子玉不慌不忙的抱拳揖了一禮,算是自己這個下屬對上司的見禮。

    而至今都已然快年近七旬的呂思誠見此,對趙子玉這個比自己小三十多歲的後生晚輩卻也並沒有托大,也是微微的抱拳,換了趙子玉一禮,然後方才出言道:“子玉你知道天臨路寧鄉城發生的這件事情了嗎?”

    “寧鄉城之事,實乃是我大楚立國一來發生的最大的一件案子了。對此,下官自然也是知曉的。”趙子玉聞聲,麵沉如水,如是言道。

    “那子玉,你覺得對於寧鄉城發生的這件事,咱們中樞應當如何處理呢?”相比於趙子玉的神情,此時的呂思誠微皺著眉頭,神情上卻是顯得有些凝重。

    “無有規矩,不成方圓。對於這樣的事情,下官以為自當按照現有的法令來依法處置寧鄉城那些個貪腐亂法之輩。”

    “依法處置!這,自是應當。可子玉,現如今湖【】南也好,兩江也罷。這些地方現如今都是我大楚的新附之地,兩地的地方官也大都和寧鄉那邊的地方官員們一樣,都是偽元那邊投降過來的官吏。

    這些人在投降過來之後,便免不了會因自己降人的身份而心生顧慮。如此,此番若中樞要嚴懲寧鄉城那些個貪贓亂法的官吏,反而有可能讓其他的降官們生出兔死狐悲之意。進而讓地方不穩,鬧出更多的事端啊!”

    “呂相此言,恕下官不敢苟同。”聽到呂思誠這樣的一番話。明白呂思誠是一個什麽意思後,趙子玉原本還算平和的臉色此時卻不禁變得有些肅然。

    “古有言:亂世當用重典。現如今,天下離亂,九州大地,群雄征伐,可謂是不折不扣的亂世。在這樣的一個大爭之世之中,若想要成就一番過人的功業,就萬萬不能前瞻後顧。

    再說,唯有中樞台城不偏不倚,新附之土上的降官們方才不會有這般或那般的顧慮。所以在這件事上,下官以為,定不能對其“法外開恩”!”趙子玉這般說著,又對著呂思誠抱了抱拳。

    而呂思誠聽到趙子玉這樣的一番話,自也是不由別過頭去沒有在看他。

    如此,兩人便也就這般半路無言,一前一後的相繼走進了王宮的正殿之中。

    ……

    片刻後,王宮正殿之中,一聲便裝的張世華此時高坐在王座之上,看著台階下國家中的一眾重臣們,輕咳一聲,便也不由開口道:“諸卿,寧鄉一案,現在你們也都知曉了。

    那麽你們覺得,這件事情中樞這邊應該怎麽處理呢?”

    “大王,若於理,寧鄉上下大小官吏,皆該殺。可若於情,一下子將一縣之地的所有降官盡數正法,卻免不了會讓其他地方的降官們心中變得驚恐。所以臣以為,此事當從輕發落為好。”

    呂思誠聞言,揖禮站出,言簡意賅的對著張世華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不過對此,還不等張世華說些什麽呢,另一邊站著的趙子玉便就緊跟著站了出來,“大王,臣以為,呂相之法萬不可行。寧鄉一案,實乃是我大楚立國一來,所遇到的最大的一件案子了。

    如果這樣的重案,我們都要網開一麵從輕發落。那日後,國家律法還有何威嚴可言!貪贓枉法的官吏如果沒有受到他們該有的懲罰,又豈不是對遵紀守法的好官吏們太不公平了嗎!!”

    趙子玉手持象笏高喝,正氣凜然的語氣中可謂盡是一副不容反駁的姿態。

    所以對此,高坐王座上的張世華在微微沉默了一番後,便也不由看著台階下的一眾重臣們言道:“俗話說:無有規矩,不成方圓。此番,本王欲要依法從事,諸卿以為如何呢?”

    “以為如何呢?”雖然張世華最後這樣問了。但他的本意是什麽,傻子都聽得明白。

    因而在自家大王心中都已然有了決斷之後,張世華話音一落,殿上還沒有發言的李重三和郭羽等人自也忙不由出言道:“寧鄉一事,臣等亦以為實當依法從事!”

    “大王!”見張世華這一次這麽明顯的拉偏架,直接就當著眾人的麵否決了自己的提議,呂思誠心中不禁有些不甘心。

    不過張世華此番都已經這麽說了,尤其還會容呂思誠反駁他的話。

    所以在這個時候,還不等呂思誠開口說些什麽呢,張世華一擺手便就不由直接言道:“好了,呂卿無需在多言了。此事,本王就是要殺一儆百,殺一儆千!”

    “臣,遵命!”聽到張世華這樣殺氣騰騰的話,呂思誠自然也明白如果自己在這樣勸告下去隻會適得其反。所以這般帶著無奈的沉聲到了一句之後,便也就退了下去、

    “諸卿知道嗎。今天,本王在和家中親人們一起聽了關漢卿關先生生前所寫的一出戲《竇娥冤》。卻是不知道,諸卿們,你們聽過這出戲嗎?”等到呂思誠無奈退下,張世華看著殿上群臣,微微頓了頓,卻是不由忽的這般道了一句。

    “……臣等聽過。”雖然一時間沒有明白張世華為什麽忽然要這麽說。可殿上的一眾群臣們,卻還是不由這般齊聲道了一句。

    “那你們覺得這出戲如何?”張世華見此,再度發問。

    “這……”被張世華問到這裏,一時間有些摸不清楚張世華到底是什麽意思的眾臣們不由默然。

    “既然你們不說,那好,本王便就說一下本王自己的看法。”默然良久,最終卻是張世華開了口。“知道嗎,本王覺得。關先生所編著的這出《竇娥冤》可真是原原本本的道盡了這世間的肮髒黑暗。

    如今天下,群雄並起。元蒙治下諸多行省無一淨土,天下皆知元蒙已失天命。可這天命元蒙是怎麽失去的呢!?不過所謂的什麽胡兒無有百年之運,而是因為這天下間實在是有太過的竇娥了。

    有太多一手造成《竇娥冤》這種令人不忍卒讀的慘案的昏官了!所以,元蒙建極至今不足百年,國家就動亂成了這樣一個樣子。”

    張世華麵色肅然的說著,語氣上顯得有些痛心疾首,“荀子有句話說的好,‘前車之鑒,後車之覆’。前麵的車子翻車了,後麵的車子就一定要因此而吸取教訓。

    這樣的一句話放在現在這個時候,真可謂是正當其時啊!”

    “臣,臣等無能,不能為大王分憂!死罪,死罪!”聽到張世華這樣痛心疾首的一番話,別管這個時候心中是怎麽想的,殿下的呂思誠等人卻還是忙不由開口將責任攬到了自己的身上。

    當然,對於此呂思誠這樣的話,張世華在擺了擺手之後,便不由言道:“官吏們貪贓也好,枉法也罷,往往皆是出於個人的私欲。而私欲不絕,類似於今天這樣的事情,自然也就不會消失。

    但,七情六欲,天下之人皆是生來便有。沒有人能變得冷漠如石沒有感情,也並沒有可讓讓別人變得冷漠如石。所以對於官吏的貪腐,我大楚除了要加強對地方官吏的監察外,也必要有製度上的依靠才可以。

    剛剛出生的孩童,因不知而無畏,所以懵懂無知時,對任何事情便都免不了有好奇向往之心。可等他們知道火焰可以將自己灼傷,觸摸寒冰會有刺骨之痛的時候。

    不用長輩教導什麽,他們便就會下意識的避開這類危險之物。因而,我大楚也必須要製定一項製度,讓貪贓枉法這類的事情,變成可以灼傷、凍傷官吏們的烈焰和寒冰。

    隻要我大楚治下的官吏們敢伸手去觸碰這些東西,他們就要因此而受到傷害懲罰。讓懂得趨利避害的官吏們,打心底裏便就懼怕貪贓枉法所帶來的後果。如此一來,本王以為天下距離大治,應該也就不遠了。”

    “大王所言甚是。有功必賞,有過必罰,這才是王者之道。”張世華話音方落,殿下的趙子玉便就不由站了出來,抱拳揖禮由衷的發出了一聲讚歎。

    而對此,張世華在笑著點了點頭之後,接下來卻是不由將目光轉向了一旁默然不語的呂思誠,笑聲問道:“呂卿。卿之博學,天下聞名。當年卿獻五策,其中一策便是如此。

    想來對於此事,卿當也是胸有成竹的。所以不知,卿對於此,可有何錦囊妙計?”

    “臣以為,欲要達成大王所言的目標,可在國中設立禦史台,巡查各地。”對於張世華的發問,呂思誠頓了頓,不禁抱拳這般言道。

    而聽到他這樣的話,張世華摸著下巴上的胡茬,沉吟了片刻,不由點了點頭,道:“卿之言大善。可我大楚,治下的疆土如今不過一省而已。若設立禦史台,禦史中丞等官職的安排,便就要勞煩卿了。”

    “請大王放心,此事交由臣便可。設立禦史台一事,臣一定為大王您製定出一個滿意的章程來。”聽到張世華沉吟後說出這樣的話,呂思誠這一次卻是不由自信滿滿的攬了下來。

    而對於此,趙子玉和李重三乃至張烈文那邊也是皆保持了沉默。

    畢竟在這一點上,在元廷那邊考上進士之後,便就在禦史台中混了大半輩子的呂思誠,在這上麵無疑是最有發言權的。

    說白了,在這一點上,人家呂思誠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權威。

    所以張世華才會在這個時候如此鄭重的征求他的意見,和呂思誠有些不對付的趙子玉也方才會不言不語看著呂思誠發揮。

    故而這一次,當呂思誠都這樣說了之後,在國中設立禦史台並為張世華在國中選拔出一些合格的人員的這件事,自然也就這麽被張世華交給了他。當然,趙子玉等人在這方麵也是有參與的。

    不過依舊是以呂思誠為主罷了。

    因而在這之後,原本一直微沉著臉的呂思誠,方不由再度露出了笑意。

    但也就在呂思誠和趙子玉等人都絕對這件事就要這麽告一段落的時候,高坐的王位上的張世華卻是不由看著殿上眾人,再度發言道:“除了在國中設立禦史台之外,本王這裏到還有一個主意。”

    “恩……”忽的聽到張世華來了這麽一句。殿上站著的呂思誠和趙子玉等人,自也是不由將目光再度聚集到了張世華的身上。

    “嗬,這一次本王是這麽以為的。除了在國中設立禦史台,加強對各地官吏們的監督之外,還可以在各地官員們的家鄉之中,設立鄉榮碑、鄉恥碑。”

    “鄉榮碑、鄉恥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詞語,殿上的眾人相視一顧,不禁都有些摸不著頭腦。

    所以見此,張世華也不由笑著繼續解釋道:“這所謂的鄉榮碑、鄉恥碑,其實便就是在官吏們的家鄉,為我大楚治下的官吏們樹碑設論。若官吏乃是一個清官好官,我們便就將這個官員的名字和事跡銘刻到他們家鄉的鄉榮碑上,供鄉人瞻仰。

    如果是貪官惡官,則便將他的名字和事跡銘刻在家鄉的鄉恥碑上,讓鄉人們引以為戒。”

    “清官好官,供人瞻仰,流芳百世;貪官惡官,受人唾棄,遺臭萬年。主公此法大善啊!”在明白了張世華所說的鄉榮碑和鄉恥碑的作用之後,殿上的趙子玉眼睛一亮,不禁忙聲讚歎起來。

    (未完待續……………………)(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