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章 一隅三反,許貫忠的推測

字數:2859   加入書籤

A+A-


    此戰大破灤南的賊眾,一舉擊殺那快刀燕九,楊誌兄弟當記首功!”

    在接近灤縣的一處莊鎮塢壁中,蕭唐拍了拍楊誌的肩膀,向他勉勵說罷,隨即又說道:“也是燕九那廝忒過自負!以為憑自己的人馬可以拖住我軍,待王伯龍糾合人馬裏應外合,再圖扭轉戰局。可惜此人也是個有勇無謀之輩,貫忠兄弟洞察先機,早已猜出他的意圖!也當同記首功。”

    在楊誌一刀斬殺掉寇首之後,蕭唐率軍趁熱打鐵,便朝著被燕九霸占的塢壁攻去。燕九為了偷襲蕭唐幾乎傾巢而出,卻反而陷入許貫忠設下的反伏擊,留守塢壁的殘存賊軍不過百餘人,又如何能抵擋住挾勝而來的蕭唐兵馬?

    楊誌與此戰記了次功的竺敬相視一笑,齊齊向蕭唐抱拳稱謝,魯智深則哈哈大笑道:“楊誌兄弟是帶兵得法的軍班子弟,那甚麽燕九灑家瞧來也不過是個徒有虛名的綠林蟊賊,卻是那撮鳥自尋死路,偏要往兄弟的刀口上撞!”

    竺敬聽魯智深說罷,反而不服氣地說道:“智深哥哥,你曾是西軍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帳前聽命的兵馬提轄,而楊誌哥哥乃楊門虎子,名將子裔,若論武勇自然十分了得。可我們這些綠林出身的草莽好漢,為蕭大哥破賊殺敵的時候,卻也未必會輸於你們!”

    枯樹山出身的鮑旭聽了,也嘿嘿一笑,附和著竺敬的話鼓噪起來。魯智深大手一揮,甕聲甕氣地說道:“灑家哪裏是小瞧綠林中打踅的豪傑?俺現在也是在二龍山落腳的強人,灑家如果輕覷江湖上的好漢,豈不是指著俺這和尚自罵做禿驢?”

    一眾兄弟聽了登時轟然大笑,蕭唐也不禁莞爾搖頭,心說你這花和尚罵得口順時,好像指著同為佛門中人的僧侶罵作賊禿驢的事還真沒少幹過

    更讓蕭唐感到欣慰的是,與南京道群寇兩番廝殺下來,二龍山、清風山兩處人馬所表現出來的戰鬥力,雖然這兩次的戰爭規模並不算很大,可是這些馬步軍健兒論單兵作戰能力大多要勝過遼國南京道的群寇一籌,可以看得出無論是林衝、徐寧還是楊誌等在統兵訓練上,確實下足了工夫。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兩山人馬的精神麵貌真的更似是一支蟄伏於山林中的義軍,而並非是靠打家劫舍、殺人放火討活路的草寇匪賊。

    這不止是因為蕭唐嚴令禁止二龍山、清風山的人馬以無辜良善為目標,劫掠周遭黎民百姓的莊鎮,這兩山主持山寨事宜的兩大寨主,花和尚魯智深是嫉惡如仇、古道熱腸的當世豪俠屠龍手孫安亦是俠義為先,鋤強扶弱的英傑人物,加上有在汴京的楊序調度錢糧,暗中由楊林運送後勤物資,兩山沒有了後顧之憂,似魯智深、孫安這等人物,又怎會容許麾下對無辜良善為非作歹?

    還有留守於蕭家集的賽公明卞祥,他隨著王進操練集鎮六千鄉勇的時候,想必也是收獲頗豐吧

    當時蕭唐做此安排,也正是考慮到卞祥雖然是莊稼漢出身,可他確實有統軍作戰的天賦,原著中宋江率梁山大軍征討田虎時,帶兵韌性極強的卞祥在腹背受敵,一直力抗到了最後,若不是李俊水灌太原城、張清策反瓊英裏應外合,甚至田虎已然被抄了老窩之後,卞祥這員猛將實在無力回天,否則的話他還不知能給梁山軍帶來多少麻煩。

    前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深諳練兵之道,蕭唐將卞祥留在他的身邊,也正是為了讓他這員猛將汲取王進操練士卒的本事,而並沒有過早地將他派至自己治下的綠林山寨中做頭領。

    畢竟現在與這些遼國強寇廝殺,也是為了磨練己方義軍的戰力,蕭唐與他麾下將士最終要麵對的,還是那號稱“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金國鐵騎

    咱們又剿滅了燕九一眾賊寇,其他依附於王伯龍的平州群寇也必然聞風喪膽!待我軍與林衝兄長再合兵一處,隻憑王伯龍現有的烏合之眾,要將他們盡數蕩平,已不是甚麽難事!”

    蕭唐意氣風發,對著眼前一眾兄弟朗聲說道。可他眼睛餘光一瞥的功夫,卻瞧見許貫忠秀眉微蹙,一言不發,似在思量著甚麽。

    許貫忠覷破燕九打算偷襲本部人馬後軍,將計就計,向蕭唐諫策反伏擊全殲了那眾賊寇,可他絲毫沒有沾沾自喜。因為許貫忠心裏十分清楚,自家哥哥帶他一同出使遼國,不止是要他親身至遼東審時度勢,為蕭唐在經略遼東上統籌大局,也是要他在征戰廝殺時,能夠迅速成長,成為能夠為蕭唐,以及各部統兵的頭領出謀劃策的智囊謀士。

    許貫忠還很清楚,現在正需要他的智謀發揮作用,然而衡量一個謀士的重要標準,也是要看他能否準確地預先料知對方的戰略意圖

    聽蕭唐鼓舞群豪一舉擊破王伯龍,許貫忠反而心念一動,他暗付道:王伯龍這個南京道巨寇看似勢大,紙麵兵力上算來,也曾有近萬的人馬可是二仙山一戰我軍殺他個措手不及,直教那廝損失了三千多的人馬,這一戰又將灤南快刀燕九的賊軍擊潰,為的就是殺雞儆猴,震懾其他搖擺不定的平州賊寇。現在可以說,我軍已經達到了目的,在軍心渙散的情況下,王伯龍已然不可能使得平州諸路賊寇甘心屈從

    我軍目前士氣正旺,鋒銳難當,就算王伯龍、孔彥舟恨蕭唐哥哥入骨,可是他們也應該十分清楚,隻憑現有的兵力很難獲勝。如果他們打算做困獸之鬥去負隅頑抗,就算他們能夠占據一處惡山惡水據險而守,但是綠林兩夥勢力火並,可不比兩國交戰王伯龍那廝本就不為遼國官府所容,如果他作繭自縛的話,隻能任由我軍慢慢蠶食他們在綠林中的勢力,如此磨耗下去,他們根本毫無勝算可言不說,我軍將他們盡數擒拿,也隻是時候早晚的問題

    如果我處於王伯龍、孔彥舟這般兩難的境地,我又會如何做?孔彥舟也似是個有些智謀,能向王伯龍那廝諫策的人物,這種局勢下,他又會作何打算?

    思慮一番後,許貫忠雙眸忽然一亮,心裏便已經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