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

字數:1895   加入書籤

A+A-




    李承乾於李恪而言已是無用之人,殺之或留之都已無礙大局,倒是對於李泰,李承乾是他的嫡親兄長,隻要他還在一日,李泰就隻能是長孫皇後的次子,在李世民的心中也會再弱上一籌。

    留一個無用之人的性命去製衡一個對自己的威脅的李泰,李恪又何樂而不為呢?

    而就在李恪在灞橋送別李承乾的時候,一場關乎李恪命運,關係李世民諸子命運,甚至是關乎大唐國運的朝議正在立政殿如期而至。

    國不可一日無儲,李承乾謀反被廢太子位已有數日,如今太子之位空懸,為安朝堂和百官之心,新的太子人選務必早定,而今日的朝議便是為了此事。

    太極宮,立政殿,皇帝李世民,尚書左右仆射房玄齡、杜如晦,侍中魏征,中書侍郎岑文本、於誌寧、特進蕭瑀、李靖,並司徒長孫無忌,吏部尚書高士廉、禮部尚書王珪十位重臣正在立政殿中端坐,麵色凝重。

    “因謀逆之罪,承乾已廢,今日便當流放黔州,東宮既廢,太子之位不可不定,故而今日朕特傳召幾位來此,商定此事。”李世民坐在上首正中的主位之上,當先開口對朝中眾卿道。

    殿中眾人,誰不是在朝中沉浮十多年的人精,他們一至此便已經知道了李世民的意思,李世民開口提及立儲之事,他們也不會覺著訝異。

    殿中的眾位大臣大多分作四類,其一是相對中立的,諸如房玄齡、魏征兩人;其二是與廢太子李承乾交好的,諸如長孫無忌、於誌寧、高士廉;其三是和李泰交好的,隻有身兼魏王師的禮部尚書王珪。

    當然,其中也不乏和李恪交好的,那便是岑文本、蕭瑀,另外受李恪救命之恩的杜如晦和算是李恪半個業師的李靖兩人也和李恪走地頗近。

    李世民之言方落,眾臣便齊聲道:“臣等願聽陛下吩咐。”

    李世民聞言,點了點頭道:“朕欲立儲,然儲貳之重,係國之安危,正所謂立嫡、立長、立賢、立能,朕之諸位嫡子中以楚王李恪最是賢能,戰功卓著,又頗得百姓人望,是為立儲之不二之選,眾卿以為如何?”

    李世民諸子,其中嫡子不過四人,長子李承乾已廢,幼子晉王李治尚是孩童,能為儲君人選的不過隻有楚王李恪和魏王李泰兩人而已,而兩人之中無論人望、才幹還是功勳,李恪都遠非李泰能夠相比,故而李世民首倡李恪也是應當。

    李承乾已廢,長孫無忌也打定了主意暫避李恪鋒芒,故而長孫無忌、於誌寧兩人聽了李世民的話也都悶不做聲,至於魏王李泰和李恪相差甚多,就是魏王師王珪自己也不知該如何開口去否決李恪,轉而舉薦李泰,故而也閉口不言。

    殿中局勢如此,眼看著若無人異議,李恪便將問鼎儲君之位,但就在此時,一個看似與這場儲位之爭無關,意料之外的人突然開口了。

    “啟稟陛下,臣以為立楚王為儲甚是不妥,還望陛下三思。”李世民話音落下未久,侍中魏征突然出列,對李世民道。

    魏征出列,李世民眉頭微皺,岑文本的心裏也多了一絲不安,岑文本跟隨李恪最早,也是李恪的恩師,李恪能有今日的局麵其中便不乏岑文本相助,可以說岑文本便是李恪麾下的中流砥柱。

    岑文本今日也早有準備,他不怕長孫無忌開口、更不怕王珪發難,因為他們都帶了私心,有私心便有破綻,岑文本便可對症下藥,他擔心的就是魏征這些沒有私心,但卻萬分固執的人。

    李世民問道:“玄成這是何意?楚王為國出質在先,揚州安民在後,更有北地滅國之功,諸皇子中無可比擬者,為何不可立儲?諸皇子中又還有誰能同楚王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