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奏對

字數:1834   加入書籤

A+A-




    有些人,似乎對朝堂紛擾,門閥之爭天生就有著極高的敏銳力,對時局的風向也有著極高的嗅覺,這些人便是天生的政客,而武媚娘顯然就是這樣的人。

    若是讓武媚娘決斷邊州戰事,武媚娘興許有些畏首畏尾,躊躇不定,甚至端不清輕重,但對地方門閥,朝中重臣間的勾心鬥角卻能說地頭頭是道,李恪都遠不及他。

    正如武媚娘所言,李世民調蘇定方為涼州都督,坐鎮西北、節製吐蕃隻是其一,另外的一點就是李世民有意借此良機打壓關隴門閥在軍中的勢力。

    自百餘年間,凡都於長安的朝廷立國,多賴關隴門閥的扶持,西魏如此,北周如此,前隋如此,大唐亦如此,但同樣的,西魏、北周和前隋的亡國同樣離不開關隴門閥勢力的摧殘。

    北魏末年六鎮起義,梟雄爾朱榮振臂一呼,北魏大廈將傾,爾朱榮以河陰之變奪大權,但卻不慎死於小兒元子攸之首,爾朱榮死後,北魏一分為二,作東、西魏,東魏都於鄴城,而西魏則都於長安。

    西魏建國後,功臣宇文泰權傾朝野,為對抗高歡主導的東魏,宇文泰立八柱國,下分權勢,得到了關隴軍事門閥的支持,於是取西魏而代之,建國北周。

    而北周傳國數代後,宣帝宇文贇病故,留幼子宇文衍為帝,楊堅輔國,而楊堅狼子野心,趁機專權攝政,除北周掌權宗室,得到了關隴門閥的支持,一舉取代北周,建隋稱帝。

    而前隋建國後,楊堅、楊廣父子吸取北周亡國教訓,欲行科舉,親庶族,削關隴門閥勢力,但卻因隋煬帝三伐遼東徹底激化了朝廷和關隴門閥的矛盾,其後隋煬帝為避關隴門閥鋒芒,出走揚州,叫李淵尋得空子,取了關中,建唐代隋。

    可以說,這百餘年間,關隴門閥便是主導天下走勢的重要推手之一,推動著風雲變幻,改朝換代,而有這樣的一股勢力在,李世民又怎會安生。

    以武起家的關隴門閥強盛百年,如今因李世民強勢,在軍中威望極高,而稍顯消頹,但卻未動其根基,如今的關隴軍府仍舊是關隴門閥的天下。

    關隴門閥之強,絕非幾載間便可削弱,為避免重走前隋老路,更不可下猛藥,隻能徐徐圖之,這是需要二十載,三十載,甚至數代帝王的心力,才可成事,而現在,連遭變故的李世民顯然心力不及往年,有意將此事再交由年富力強的太子李恪去做了。

    太極宮,甘露殿,內殿。

    拜蘇定方為涼州都督,防備吐蕃,本就是李世民和諸位宰相商議後的決定,聖旨都已草擬,剩下的不過都是流程而已,朝堂之上簡單的幾句奏對,便定下了蘇定方為涼州都督之事。而此事之後,眾人散去,卻唯獨李恪被李世民留了下來。

    正如武媚娘所言,李世民此舉是有意由東宮出麵打壓關隴門閥,而且此事幹係重大,出不得差錯,故而李世民並沒有瞞著李恪的意思。

    “恪兒,你可知為何為父突調蘇定方為涼州都督?”李世民開口便對李恪問道。

    對於李世民的心思,李恪雖然已有揣度,但有了武媚娘的提醒,李恪不至於失了分寸,從來帝王最不喜旁人揣度到自己的心思,李恪和李世民雖是父子,但李恪也需謹慎幾分。

    李恪點到為止地回道:“近年來吐蕃漸盛,已威脅到我大唐西南,而李襲譽才略不佳,又坐事被貶,父皇調蘇定方為涼州都督當是為了防備吐蕃。”

    李世民接著問道:“那為何朕不調他去鬆洲,而偏卻是涼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