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免罪
字數:1712 加入書籤
其實就在李恪和蕭月仙談論此事的時候,馮盎就已經死了有段時間了,隻是嶺南相距長安太遠,消息自馮盎所在的高州送到李恪的手中至少也要一個多月的功夫。
貞觀二十年,夏中,兩儀殿。
就在昨日晚間,高州都督馮盎身故之事已經傳到了李恪的手中,馮盎身死,又恰逢旬日例朝,也正是李恪拿此事說話的最好時候。
“朕收到嶺南送來的消息,耿國公馮盎病故於高州,馮盎乃祖父舊臣,國朝宿老,於國有功,朕欲另加追賞,眾卿以為可否?”李恪端坐於殿上,對殿下的群臣問道。
李恪所問,不過是個形式而已,凡大唐三品及以上大員,無論官職虛實與否,在亡故後多會得朝廷追賞,這幾乎已是慣例,尤其是馮盎這類開國功臣,便更是如此。
李恪之言才落,李恪登基後新晉門下侍中的王玄策便出列道:“陛下所言極是,臣以為理當如此。”
李恪點了點頭道:“既如此,那朕便從侍中所言。”
李恪說著,想了想,接著道:“門下擬詔,傳朕旨意,追贈耿國公馮盎左驍衛大將軍,廣州都督,陪葬獻陵。”
李恪給馮盎的恩遇不可謂不厚,若隻左驍衛大將軍和廣州都督倒也罷了,不過死後哀榮而已,已與富貴無礙,但李恪準馮盎陪葬獻陵卻是殊遇了。
獻陵乃李恪祖父李淵的陵寢,李恪準馮盎陪葬獻陵便是視馮盎以開國元宿,天子心腹了。若隻以馮盎以往的功勳和他和李淵的關係,理當不至於此,但李恪之所以如此高抬了馮盎一手,不止是為了借他大做文章,也是為了嶺南的安穩。
嶺南馮家,盤踞嶺南已經六世,在嶺南樹大根深,馮盎祖母譙國夫人冼英曆經三代,受七朝君王敕封,被尊為嶺南“聖母”,雖已經故去多年,但餘威猶在,馮家在嶺南不是德高望重四字便能講明的。在嶺南高州一代,若隻嶺南俚人中而言,李恪的聖旨都未必好用過馮家的話。
“諾。”王玄策聞言,當即應了下來。
待王玄策應下後,李恪環視了一圈殿中的眾臣,突然又開口道:“馮盎一死,當年隋末時割據地方的群雄也都去了個幹淨了吧。”
前隋末年,群雄四起,其中起兵者數十人之多,更有李淵、竇建德、王世充、李密、杜伏威、蕭銑等奪州郡數十,割據一方,稱雄一時的。
但這些人大多因兵亡故於武德年間,就算是依附突厥,苟活一時的梁師傅也不過苟延殘喘到了貞觀二年而已,餘者要麽是身死國滅,要麽就是降了大唐。
但就是降唐一眾中,他們的下場也是有好壞之分的,開國皇帝李淵的心眼實在是不大,在李淵為帝的武德年間降唐的,諸如李密、杜伏威、蕭銑等也未得善終,無一例外地都丟了性命。
比起杜伏威他們,拒守恒安的苑君璋和盤踞嶺南的馮盎就顯得聰明了許多。
武德年間,李淵也曾不止一次的下旨詔苑君璋降唐,但苑君璋顧忌此前諸如杜伏威等人的下場,一直拒不降唐,硬生生拖到了貞觀元年,有容人之量的李世民登基後方才降唐,保住了性命,甚至在自己死後連芮國公的爵位都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