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投誠反正
字數:5146 加入書籤
良久,蕭瑀輕輕歎息一聲打破沉默,他用手指敲了敲麵前桌桉,輕聲問道:“當下之局勢,二位認為晉王殿下是否還能貢獻武德殿、占據帝國中樞”
李承乾是死是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是能否控製帝國中樞,隻要攻陷武德殿,整個太極宮就將落入晉王之手,屆時完全可以昭告天下、登基即位,至於此後會否東西割據、南北對峙,那都是後話了,若晉王不能登基,一切都無從談起。
但現在看來,想要攻陷武德殿著實千難萬難……
崔信花白的眉毛糾結在一處,說不出話。
此番支持晉王起兵,山東世家可謂竭盡全力、毫無保留,這一仗打到現在,山東世家之損失觸目驚心,即便晉王登基之後在政策上予以傾斜照顧,也要二十年才能恢複元氣,更遑論若晉王戰敗,山東世家必將萬劫不複。
比山東世家還要更慘的是關隴門閥,論及此次兵變參與之深、涉及之廣,關隴門閥較之山東世家更是不遺餘力,一旦兵敗之後遭受的反噬自然也更重,尤其是此前關隴門閥就已經遭受重創,愈發雪上加霜。
相比之下,反倒是最先募集私軍欲北上關中的江南士族損失最小,燕子磯一戰雖然十萬私軍被水師的火炮轟擊得潰不成軍、一敗塗地,但也僅止於此,其後江南士族在水師的威懾之下未有任何動作,乖乖臣服在水師的炮口之下,居然再未曾遭受損失……
此前崔信還幸災樂禍,此次兵變之中江南士族貢獻有限,待到晉王登基之後論功行賞,江南士族自是遠遠不及山東世家,山東便能憑借此次兵變徹底將江南士族踩在腳下,使其百年之內難以翻身。
結果到了現在,反倒是他要羨慕蕭瑀了……
著實又氣又悔。
褚遂良瞥了悶聲不語的崔信一眼,輕咳一聲,緩緩道:“不知二位對李靖、薛萬徹遲遲未能入宮有何見解”
“嗯”
蕭瑀一愣,問道:“登善此言何意”
李靖、薛萬徹之所以未曾入城增援武德殿,乃是因為關中各地不斷有軍隊奔赴長安支持晉王,為了防止長安城被圍、軍隊皆陷落其中不能在最壞的情況之下護衛李承乾撤往河西重整旗鼓,所以李靖、薛萬徹二人不敢輕舉妄動。
這事情明擺著,還有什麽陰謀不成
褚遂良想了想,輕聲道:“從晉王逃出太極宮豎旗起兵之時開始,陛下那邊實則就未曾全力以赴平叛,否則晉王不可能逃往潼關,山東世家也很難馳援潼關,更不會那麽順利的率軍入關直抵長安……”
崔信驚訝的看向褚遂良,蕭瑀也蹙眉:“你的意思,是這一些都是必然有意為之,故意放晉王出去,任由晉王聚攏所有不忠於陛下的力量,然後一勞永逸、永絕後患”
褚遂良頷首:“在下也隻是猜測而已,但縱觀李靖的動向、表現,很難給出其他解釋。當然,江夏郡王自玄武門起兵殺入太極宮,或許並不在陛下謀算之中,那是一個意外。”
如果陛下堅信李靖、薛萬徹、房俊三人的軍隊足矣固守長安城,那麽“引君入彀”也並非不可能。畢竟自陛下登基一來,朝野上下輿論紛紛,不肯臣服者甚眾,用這個方式將那些不忠之臣一舉剪除,的確是一個好手段,也並不會有太大凶險。
唯一的意外應該是李道宗的反叛,由此使得玄武門洞開,叛軍兵鋒直抵武德殿,使得李承乾陷身危險之中,若事先知曉這個局麵,想必李承乾也不敢如此冒險。
但既然右屯衛能夠擋得住叛軍的狂攻,李靖、薛萬徹自然可以再等一等,等待更多急不可耐支持晉王的勢力趕赴長安,自己跳出來……
蕭瑀看向崔信,兩人目光交匯,皆看出對方的震驚與認可。
半晌,崔信沙啞著聲音問道:“若果真如此,該當如何是好”
現在的局勢對於晉王已經極為不利,覆滅就在旦夕之間,若這一切果真是陛下“引君入彀”的謀劃,那就說明陛下早已勝券在握,晉王必定失敗。
全力支持晉王的山東世家何去何從
城外正死命守衛承天門的山東私軍何去何從
崔信問完這一句,放在桌桉上的手不受控製的微微顫抖,心頭一股股寒氣往上冒,想想那後果,不由得徹骨冰寒。
必須做一些什麽了,不能坐以待斃……
褚遂良坐直腰身,看了看麵色凝重的兩人,提議道:“不如……撥亂反正,以正君臣之位。”
蕭瑀、崔信兩人並無意外。
先前在昭德殿之時,兩人之間便已經有了默契,隻是不知應當如何行事、何時行事,現在局勢急轉直下,拖無可拖,必須開誠布公的談一談了。
蕭瑀道:“崔公之意如何”
崔信早有預料這兩人身在曹營心在漢,當即頷首:“聽從宋國公吩咐即可。”
蕭瑀籲了一口氣,他最怕崔信因為山東世家損失巨大而心有不甘,寧死也要扶持晉王到底,既然崔信拿得起放得下,如此最好。
“現在有一個問題,咱們向誰投誠反正”
褚遂良與崔信一愣,沉吟不語。
陛下現在坐鎮武德殿,不僅見不到,消息也不能互通,自然不能直接向陛下獻上降書俯首稱臣,房俊也引兵於太極宮內鏖戰,那就隻能在李靖、薛萬徹、以及劉仁軌三人當中澤選其一。
但是向誰投誠,其間卻是差別巨大,這是一份巨大的功勳,足矣使得受降者在朝堂之上地位陡升、權威加重,而相應的,也必須不遺餘力的保障投誠之人的性命、利益,否則名譽損毀、背信棄義……
論地位,自然是李靖最高,“軍神”之名享譽全軍,此番晉王兵變叛軍圍城,李承乾更是將長安城外圍的防務盡數交付,十分信重,切李靖平素為人低調,敦厚誠實,可以信任。
晉王兵變,牽涉進去的宗室、皇親不計其數,等到戰後,薛萬徹必然成為皇親之中為數不多執掌大軍的將領,且此番晉王兵變的過程中,薛萬徹始終緊跟李承乾腳步立場堅定不動搖,戰後予以嘉獎封賞乃是必然。
唯有劉仁軌不過是水師之中區區一介將領,官職、爵位、地位、權勢等等完全不足以與前兩人相提並論,但他身後卻站著房俊……
蕭瑀沉吟一番,緩緩道:“劉仁軌。”
李承乾對於房俊之信任,甚至有可能猶在在皇後蘇氏之上,雖然並未名言,但無論此前關隴亦或是此次晉王發動的兩次兵變,朝廷所采取的應對之策肯定皆出自房俊之手,能夠將生死存亡之大事盡皆托付,這是何等信任
而房俊也以接連不斷的勝利回報了這份信任。
故而,等到李承乾平定叛亂、剪除不臣,房俊必然成為權傾朝堂的“當朝第一人”,在李承乾這一朝,任何人都難以望其項背。
隻要與劉仁軌達成投誠之協議,間接得到房俊之承認,那麽他們的權勢、利益必將得到保障。
崔信頷首:“可。”
褚遂良也點頭認可。
蕭瑀起身:“事不宜遲,這就派人聯絡劉仁軌,盡快達成投誠之條件,遲恐不及。”
“正該如此。”
既然已經決定背棄晉王向李承乾投誠,那就盡快成行,越早越能爭取更多利益,否則等到晉王兵敗之後再投誠,幾乎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
蕭瑀當即起身走出去,安排人聯絡劉仁軌。
……
天街之上,雙方鏖戰始終未停,雖然其間難免各有修整,但戰鬥一直進行,隨著時間的推進,山東私軍麵對武裝到牙齒的陌刀隊、重甲步卒早已膽氣盡喪、士氣傾頹,畢竟不是正規軍,軍心士氣難以維持,打打順風仗還可以,遇上這樣血肉磨盤一般的戰鬥,能夠堅持到此刻仍舊未能崩潰已是不易。
但陌刀隊步步緊逼,緩緩將戰線向前推進,已經抵達安仁坊附近,距離朱雀門一步之遙,而一旦朱雀門被突破,承天門將直麵水師部隊之兵鋒。
局勢對於山東私軍極為緊迫……
水師部隊的指揮部隨著戰線的前壓不斷移動,現在設置在光福坊一座寺廟之內,雨水之下、天氣陰沉,寺廟內遍植各處的鬆柏鬱鬱常青,隻不過這往昔分外幽靜的佛門淨地,此刻卻被來來往往呼和叱吒的兵卒所汙染。
劉仁軌坐在山門左側的一間房舍之內,一邊聽取戰報、調整戰略,一邊與薛萬徹說著話。
城南已無叛軍之蹤跡,但沒有得到李承乾或者房俊的命令之前,薛萬徹不敢率軍入城,但是又擔心城內戰事,故而換上一套尋常軍服,跑到劉仁軌這邊打探消息。
門外有親兵入內稟告說是故人前來,劉仁軌與薛萬徹對望一眼,笑道:“若是不出所料,必然是江南或者山東之故人。”
薛萬徹有些鬱悶,搖搖頭不說話。
眼看著晉王覆滅在即,跟隨他發動兵變的那些人難免要自謀出路,投誠反正自是必然,隻不過自己好歹也算是一樁大神,有足夠的資格接受叛軍投誠,結果人家卻選了區區一個水師將領,一樁天大的功勳插肩而過……
劉仁軌對校尉澹然道:“無論是否故人,讓他回去告知傳信之人,想要投誠反正,那就請他親自到這裏來,否則一切免談,等著山東私軍全軍覆滅、老子殺上承天門吧!”
薛萬徹愕然,人家都已經來投降了,何必這般咄咄逼人
這可是天大的功勳啊,居然往外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