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十八章 生產關係
字數:5404 加入書籤
“生產力?”
房玄齡捋著胡子沉吟不語,兒子今天說的話聽上去不難理解,但深思下去,卻每個字都不簡單。
“生產力是指人類改造和利用自然以創造社會財富的能力,是推動曆史前進的決定力量。它不僅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還標誌著人類改造自然的實際能力和水平。”
“人類?”
“改造和利用自然?”
房玄齡瞪著眼睛,有些理解不能。
房俊則不管他能否理解,續道:“生產力有三個基本要素:勞動者、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勞動者是具有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能在社會生產中從事勞動的人;勞動工具是勞動者用來作用於勞動對象的工具;勞動對象則是勞動者通過勞動工具進行加工的物質材料。”
房玄齡:“……”
你在這說什麽天書呢?!
“勞動者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產品生產創造過程中,形成的勞動互助、合作關係叫做生產關係。生產工具標誌生產力水平,生產力水平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房俊侃侃而談。
房玄齡已經徹底懵了,“物質文明”也好,“精神文明”也罷,他頭一次聽聞這樣的詞匯,固然陌生,但以他的智慧,略作思索也能明白其中含義。
但是什麽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則一時間難以理解……
“我所要做的,就是改善大唐的生產力,改變大唐的生產關係,從而夯實大唐的經濟基礎,徹底改變大唐的國家體係!”
前後對照,房玄齡勉強聽得懂:“什麽樣的國家體係?”
房俊信誓旦旦、擲地有聲:“國家資本主義!”
房玄齡:“……你先出去,讓我靜一靜。”
……
高陽公主沐浴之後換了一件輕薄的紗衣,正坐在梳妝台前往臉上塗抹護膚的膏油,見到房俊得意洋洋的走進來,奇道:“不是與父親聊天嗎?回來的這麽快。”
見過父子關係好的,但是如房玄齡、房俊父子這般默契、親和,仿佛知己好友一般,簡直絕無僅有。
畢竟世人講究的是“抱孫不抱子”,隔代親才是真的親……
所以平素父子兩個聊天都會不經意便忘了時間,動輒聊上一個時辰,今日卻隻聊了沒一會兒,有些意外。
房俊嘿嘿一笑,上前站在高陽公主身後,右手從瓷瓶裏蘸了一些膏油,兩手互搓均勻,細致溫柔的塗抹在白皙細嫩的脖頸上,順帶著按摩。
“父親大抵是年紀大了,現在愈發好為人師,逮著機會便教育我一番,剛才我給他出了個難題,大抵十日八日不會再煩我了。”
什麽“生產力”、“生產關係”、“資本主義”,後世經受了完整教育的人都未必闡述清楚,更別說唐人了。
再者,這些東西對於現在的大唐來說並沒有什麽用,政事堂也好、軍機處也罷,並不能真正改變皇權體製。
而大唐想要發展出真正的資本主義,則需要高歌猛進的狀態下至少五十年的積累。
任重而道遠……
高陽公主哭笑不得:“你瘋了吧?這般為難父親,簡直是個不孝子!”
房俊從鏡子裏端詳著花容月貌的容顏,在脖頸上塗抹膏油的手不由自主的沿著衣襟領口滑了進去,握住一團柔軟豐盈,俯身湊在晶瑩如玉的耳朵旁,輕輕吹了一口氣。
“自古忠孝難兩全,微臣既然疏於孝道,那就全力效忠殿下吧!”
高陽公主渾身發軟,向後倚靠在郎君懷中,星眸如水、吐氣如蘭,嬌喘著道:“你該不會也這般效忠皇後吧?”
孰料郎君既未尷尬、更未生氣,反而興致勃發,不吭聲但動作卻不停……
高陽公主頓時又羞又惱,咬著銀牙低聲罵道:“你個奸臣,果然對皇後有覬覦之心!”
旋即發現嬌軀已經被房俊抱起向臥房走去,驚呼一聲雙臂環住郎君脖頸,嬌嗔道:“你先住手,將事情交代清楚!”
房俊不停,笑道:“我既然是個奸臣,且先糟蹋了你這個公主再說!”
“哼哼,被你糟蹋的公主還少了?”
“殿下是否自願被微臣糟蹋?”
“你休想!”
……
夜半之時,微風送涼、星月無痕,一場小雨淅淅瀝瀝的落下,雨水洗淨庭院中花樹的枝葉,自顫顫巍巍的葉片滴落,滋潤泥土。
*****
一場颶風襲擊了林加延灣。
颶風之後,張亮一身官袍、在侍從的簇擁下視察新建的港口,發現損毀並不嚴重,諸多設施已經投入使用,原本蝟集於港口之內躲避颶風的貨船紛紛靠上碼頭,用吊杆將船上貨物卸下,用馬車運到倉庫。
泥濘的場地並不能阻擋呂宋島的土著,無以計數的土著來到碼頭附近的集市,或采買唐人貨物,或販賣呂宋島的特產,采買時用以結算的大多是黃金,而販賣特產收貨的卻大唐的“開元通寶”。
不過呂宋島的土著、酋長們並不在乎這些,島上盛產黃金,大山裏隨便都能尋到一處礦脈,數百年來每個部族都積攢了大量黃金,可當大家都有黃金的時候,黃金卻換不到東西了……
幸好唐人來了。
唐人帶來精美的瓷器、華麗的絲綢、晶瑩的玻璃,每一樣都讓土著酋長們歎為觀止、奉若神物。
至於潔白的紙張,起初的時候在呂宋島是沒有銷路的,土著們不會買,甚至白送都不要,因為……他們沒有文字。
最⊥新⊥小⊥說⊥在⊥六⊥9⊥⊥書⊥⊥吧⊥⊥首⊥發!
但後來,唐人學者開始在島上建學塾、授文字,這讓土著們趨之若鶩,酋長們更是將子孫全部送入學塾,識漢字、說漢話、讀漢書,因為每一年學塾大考,成績優異者會得到前往大唐求學的機會。
那可是大唐啊!
傳說中城闕高聳、繁華錦繡的神仙之地!
一個生於山野叢林當中、與毒蛇猛獸為伍的“野人”,得是祭拜了多少神靈才能休來這等福分?
於是,無論是潔白的紙張還是各種書冊,在呂宋島暢銷風行。
張亮對此是很有些無語的,那些“大唐文化振興會”的官員們用各種話術蠱惑土著,推銷的書籍僅限於那些經史子集、詩詞典章,學塾之中更是隻教諸如《三字經》《史記》《春秋》之類,數學、物理、化學等等學科一概沒有。
在張亮看來,這是無比正確的。
站在人潮熙攘的集市外,回首望向不遠處港口內蝟集的船隻,張亮深有體會:儒學造不出戰船、更造不出火器,但是能讓土著學會“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不要整日裏打打殺殺,要愛惜生命、珍惜生活,努力去提升個人之修養,要“仁愛世人”。
在大唐的領導之下,一起步入幸福生活……
呂宋島上以往時常出現的部落火並已經逐漸消失不見,大家都在學著唐人教授的規矩盡可能的商量,商量不來的時候,也爭取尋找唐人官員處理糾紛,而不是以往那樣動輒開戰。
一旦雙方達成和解,駐守林加延灣的唐軍就會負責監督執行,若是其中一方背棄合約、自食其言,唐軍便會對其施以雷霆打擊。
所以,土著們也越來越懂規矩,不少人甚至買一本《貞觀律》回去,花錢聘請唐人翻譯逐一解讀……
如今,土著們更是意識到人口的重要性,再不是動輒火並打殺,而是老老實實的種地、開礦,將糧食、礦產賣給唐人,買來各種稀奇好用的生活用品,然後努力生孩子。
孩子多了才能種更多地、開更多礦,從唐人那裏買來更多的好東西,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對於張亮來說,這是一個絕對新奇的世界,與他思想之中的開疆拓土完全不同。
皇家水師根本不在乎占領土地,因為有限的唐軍不可能保護每一寸占領地,與其將兵力投入到一次又一次土著反抗的戰鬥之中,還不如針對當地部落的不同實力“扶弱鋤強”,使得唐軍永遠站在“被需要”的地位,立於不敗之地。
真正的目的,則在於瘋狂的傾銷。
大唐國境之內所產出的任何工藝品,都會被海商運出來以十倍、甚至百倍的價格傾銷到航線所至的每一處地方,換回黃金、白銀、各種各樣的珍貴物資。
大唐的財富呈現爆炸增長之趨勢。
如此延續十年、百年,整個世界的財富都將為大唐所掠奪,到那個時候,普世之下,還有哪個國家可以挑戰大唐之權威?
水師,正在做著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偉業。
當然,張亮絕對不會對水師表達哪怕一分一毫的好感。
不遠處的港口內,一支十餘艘戰船組成的艦隊正緩緩靠港,潔白的船帆在藍天碧海之間分外醒目,猶如飛翔的海鷗。
沒過多久,一員頂盔摜甲、身軀雄健的年輕將領快步而來,到了近前施禮:“末將習君買,見過總督!”
張亮不以為然的“嗯”了一聲,算是回應。
沒辦法,自他踏上呂宋島的土地那一刻才知道,名為總督,實則卻連水師的一艘戰船都無法調動,堂堂封疆大吏、牧守一方,卻猶如困囿於海島之上的囚徒,處處受製。
怎可能對水師有什麽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