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節 傳國玉璽?

字數:5048   加入書籤

A+A-


    

    

    “……這一副,是清朝著名書法家,畫家鄭板橋的真跡……”

    伴隨著主持人的聲音,台上燈光集中到兩名穿著旗袍的模特手中。她們的手裏拿著一個架子,架子上攤開的正是名家筆跡。

    書畫在古董之中有著獨特的地位,特別是名家真跡,更是值錢。事實上,鄭板橋的字畫在字畫類中並不算特別珍貴的東西,但是饒是如此,通常字的參考價格為十幾萬左右,畫的參考價格為百來萬。

    對於這場電視品鑒拍賣活動來說,這件珍貴的字跡隻是一個開始。按照一種不成文的規定,拍賣活動中總是按照價值高低排序,最有價值的東西才有壓軸的資格。

    台下觀眾對於這個潛規則心知肚明。因此第一件物品大家普遍都興趣不大。與其說他們對這件古董感興趣,不如說他們其實隻是在耐心等待後麵到底會出場什麽古董。

    這裏是w市鑒賞協會組織的一次活動。和普通的“內部拍賣”不同,這一次活動是和電視台一起協辦的,目的是擴大協會的影響力。當然,同時也是是為協會內部會員提供收藏的機會。所以,很自然的,在場嘉賓分為三種類型,有一部分是電視台特邀的社會知名人士,一部分是協會內部人員,還有一部分才能算真正的“觀眾”。

    一把白發的老人坐在特邀嘉賓席上,這位雖然不是什麽特別有錢的人,卻是國內頗有名聲的考古學者,鑒賞家,w市鑒賞協會的名譽會長,宋權。協會內部的人,都尊稱他一聲宋老先生,或者宋會長。沒有他的鑒定學識和江湖聲望,w市鑒賞協會肯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所以要說他是w市鑒賞協會重要的支柱也不為過。

    事實上,雖然隻是“名譽會長”,但是協會內部的活動很大一部分都是他推動的。這場電視鑒寶活動也不例外。

    宋權此時麵帶微笑看著幾位台上的專家對寶物進行介紹、估價。此類鑒寶活動的流程比較固定,首先是展出寶物,然後是幾名頗有盛名的專家出麵,對寶物進行細致的品鑒說明,並且估算一個價格。最後,由物主出麵,表示寶物可以拍賣——接著進入最後的拍賣流程。並不是每一件寶物都會拍賣的。這一方麵要看寶物本身,另外一方麵也要看物主的意願。

    當然,這隻是節目流程。實際上鑒定寶物的絕不是上場那麽幾個人。出場的寶物會早被一大幫專業人士細致的品鑒過。以眼下的情況來說,宋權就是一個例子。這些東西他都仔細的看過,但是卻不需要他上台發表意見。

    對他這樣的身份的人來說,上台充作專家反而是降低了自己的檔次。

    按照中國的用餐習慣來比喻,現在上場的鄭板橋筆跡,隻是上來供客人香香嘴的瓜子點心——甚至連冷盤也算不上。

    鄭板橋的字畫藝術價值無需多言,是個收藏家都懂。它的收藏價值也是如此,基本上就這麽一回事,既不會蹦出一個驚人的天價,也絕不至於找不到識貨的人。

    “宋會長……”已經有個協會內部成員湊了過來,想要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了。宋權對他的臉多多少少有那麽一點印象,但是說實話已經想不起這個人到底叫什麽名字。“壓軸的寶物是什麽呀?”

    “哎,急什麽呀。再過一個小時就知道了。”宋權繼續賣關子。這其實也是一種特權,看著別人急的抓耳撓腮,自己不動如山,享受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你看,這件鄭板橋筆跡也是一件不錯的東西……”

    “這個……我不就是心急嗎?”對方沒有在意正在接受大家關注的鄭板橋作品,“我真的太想知道了。”

    “嗬嗬……天機不可外泄……”宋權繼續穩坐釣魚台。“不過放心,保證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嗬嗬,可以讓不管懂不懂的人,都把眼睛看直了。”

    “這麽說,是件稀世之寶?”

    “可以這麽說。”宋權回答。

    “稀世之寶?賣不賣的?”這位問話的明顯很感興趣。

    “這個我就不好說了,不過物主在現場,到時候他自然會說話。”

    說話的時候宋權的眼睛瞟了一眼,邊上一個不引人注目的角落裏坐著的幾個年輕人。正常情況下,沒人會注意這麽一個大會場裏麵的兩個不起眼的年輕人。他們確實是很不起眼,不起眼的宛如因為報紙抽獎而得到門票的普通觀眾一樣。眾所周知,電視台組織的活動經常會用各種方法邀請了一些不相幹的普通人。之所以說他們“不相幹”是因為普通人或許有欣賞古董的興趣,但是根本沒閑錢花幾十萬幾百萬去購買古董的。

    兩個人正饒有興趣的看著舞台之上,完全沒意識到這邊正的宋權。人太多了,此外後排的人是很難分辨前排的人——因為除非是非常非常熟悉的人,否則光看一個後腦勺極難判斷對方的身份。

    “說起來,這一次安保工作做的好嚴啊……”

    確實,與會人員都能感覺到這一點。這一次的安保工作抓的相當緊,不僅電視台本來就有的保安,還請來了專業的保安公司。甚至專業的保安公司還不夠,還拉來了一些警察。

    “當然,東西有價值了,安保工作自然要做好。”宋權瞟了一眼邊上的保安。此類活動中其實從來不缺這些保安,但是實際上電視台卻盡其所能的不讓他們出現在鏡頭裏麵。

    “到底是什麽樣的寶物?”好奇者更有興趣了。“宋會長,至少能說一下到底是什麽類型的?字畫嗎?”

    “不是,是一種很罕見的類型。”宋權回答。“極少出現的東西。”

    “瓷器?陶甬?古書?裝飾?還是兵器?”對方連續說了好幾個詞,但是看得出來,這些猜想無需宋權開口,直接就被他自己否決掉了。“什麽類型會很少見?”

    宋權笑而不語。

    “那麽這件稀世之寶價值多少?能賣出什麽價格?”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就是一個行家,或者說一個學者真正的價值所在。先別說那些街頭攤販賣的假貨,哪怕在真貨之間,古董的價值也差別得太大太大了。如果沒有這個方麵的問題,那麽宋權這類人實際上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所以,其他的問題含混過去也罷,但是這個問題,宋權就本能的想要回答一下——換一種說法,這其實就是一個學者為榮譽而戰。

    “要說具體多少錢比較難判斷,不過……說句實話,流拍的可能性很大。”

    “流拍?為什麽?和上一次那個一樣的假古董?”

    此類品鑒會常常(但不是必然)會有一種保留節目,就是選一件或者兩件“假貨”上場。這個“假貨”可不會是現代那些造假商人的成果——那種就太沒檔次了——而是古代仿造的成果。比方說一件明朝時期製造的,假冒兩漢年代的古董。雖然東西本身是“假古董”,但是因為造假的年代久了,結果偽造的東西自身都變成了古董。

    這種東西,最能體現專家的眼光和水平。而且其自身也有相當的價值。要說宋權把這樣的東西當做壓軸來展現協會的水平……這也不是什麽離譜的事情。

    “不是,是因為價值可能太高了。”宋權回答。

    在他們有一句沒一句說話的時候,台上的鑒寶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東西已經換了好幾個了,包括鄭板橋的真跡在內的幾件都已經成功出售,但並沒有被抬上很高的價格。此時登場的是一件明代景德鎮的瓷器。

    “價值……太高?”

    “價格至少在三、四千萬以上吧,我個人估價為八千萬左右,這還是很保守的價格。但是說句實話,雖然我這麽估價,但我自己其實也沒什麽把握。我已經和物主商量過了,如果沒人出價,那麽就轉途去香港那邊。我正好在佳士得那邊有個朋友……”

    “對了,宋會長,這個寶物……是怎麽被協會搜集到的……說起來,協會最近好像確實弄到了不少好貨色……”

    “各位嘉賓,各位觀眾,現場出場的是本次活動最後一件寶物……”

    主持人的聲音立刻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過去。大部分人都能夠感覺到節目的進度有些匆忙。這次鑒寶大會距離結束至少還有一半時間,然而主持人卻沒安排好節奏,現在就進入最後一關了?

    當然,對於一個主持人來說,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唯一的答案就是最後一件寶物是重點中的重點——所有其他的東西都是為它鋪墊。其實在場的不少人,包括協會會員在內,都是為了這最後一件寶物而來。因為之前協會高層,特別是宋權,不止一次的暗示過這次會出售一件非常珍貴的寶物。

    兩名模特兒司儀從台下走上來,他們手中端著一個很大的托盤,托盤被一張厚厚的紅綢緞蓋住,隻能判斷出綢緞下麵是一個正方體的箱子盒子之類。當她們走到舞台中間的時候,所有的燈光都聚焦在一起。伴隨著一聲“請看!”主持人一把掀開了紅綢緞。

    紅綢緞底座之上,放著一個正方形的玉印。玉印不大,上麵幾條龍紐交在一起。玉印的一角似乎破損,鑲嵌著黃金。

    所有人都看的瞪大了眼睛。轉瞬之間,全場觀眾都起立,不知道有多少照相機和手機在劈劈啪啪的響動。這個震撼的場麵是如此的長久,以至於過了好一會,才有人驚呼出聲。

    “傳國玉璽!!!”(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