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堅守

字數:4317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日娛之遊戲萬歲 !
    外星科技的前身叫做晶技電子。
    晶技電子這家公司可能聽上去有些讓人不知所謂,但是提到“小天才學習機”卻是家喻戶曉了。
    小天才學習機的出品廠家就是晶技電子,這家公司由製作紅白機兼容機起家。
    借助台(喵)灣並不健全的法律製度,賺了不少的錢。
    但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核心團隊出走,創立了外星科技。
    而外星科技則不再製作紅白機兼容機,而是專門生產卡帶,甚至還製作了不少原創遊戲。
    甚至在不少大陸、台(喵)灣以及東南亞等地區,外星電子仿佛就像是科納米、南夢宮、卡普空一樣,也是一家很正規很有實力的公司。
    外星科技製作的一款又一款的遊戲,填補了曰本遊戲廠商不再製作紅白機遊戲之後的空白。
    雖然遊戲的水平良莠不齊,但是還是為紅白機兼容機的遊戲陣容,奉獻出了一份寶貴的力量。
    現在暫且不提外星科技。
    在遙遠的東北邊陲,黑龍(喵)江省某個偏遠的城市,一個俄羅斯族的青年,正在望著商場壁櫥裏的小霸王遊戲機發呆。
    作為一個中國籍俄羅斯族的青年,他天生就會一門外語。
    他的長相也與俄羅斯人非常相近。
    他看到小霸王遊戲機之所以會發呆,是因為他覺得這個東西,一定能夠在俄羅斯取得很好的銷路。
    不要看他現在年紀輕輕,不過二十五歲的樣子,但是他在整個東北,乃至整個中國,都不算事窮人。
    前蘇聯倒下的屍體,喂飽了很多人。
    當然也喂飽了他這樣一個知曉俄羅斯語言的中國人。
    那些中國的商人,前往俄羅斯進行交易,當然需要翻譯。
    但是,既了解中國話,又懂俄語的人雖然不算少,但是能夠來當翻譯的真的不多。
    在六七十年代,中國接受了大量來自蘇聯的工業援助。
    大量的工業項目,需要懂俄語才能看懂相關的技術書籍和圖紙。
    在那個熱血拚搏的年代,有那麽一群已經成年的人,他們紛紛開始自學俄語,為中國實現現代化,做出了不可磨滅地努力。
    這些人如今歲數已經不小了,雖說他們很大一部分,已經下崗待業了。
    但是,他們就算是餓死,也不打算幹這種二道販子的翻譯。
    蘇聯,對於他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甚至還是一個信仰。
    甚至,有一些精通俄語的老家夥說。
    蘇聯的曆史,是中國除了二十四史,清史,民國史之外的另外一本史書。
    蘇聯的誕生,讓人見到了工農聯盟以及先鋒隊的力量。
    蘇聯的發展,讓人們見識到了人民的力量。
    蘇聯的發展模式,與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完全不同。
    像是英國這樣的工業國家,最開始發展的產業都是輕工業,主要是紡織業。
    哪怕是曰本日後明治維新,也是貸款引進的紡織機械。
    用棉布以及女人,才積累了第一桶金。
    蘇聯的崛起之路卻與眾不同。
    與那些資本主義國家優先發展輕工業不同,蘇聯悠閑發展重工業。
    這樣的好處就是工業實力上升的更快,戰爭的潛力更大,可以用更短的時間,走完西方很長時間才走完的路。
    但是這個模式的缺點也比較多,首先就是人民的生活得不到太好的保障。
    似乎日用品並不是多麽的充足,也沒有什麽牌子可以選。
    這些都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用來攻擊蘇聯的段子。
    甚至在冷戰時期,美國還有類似於開著飛機排隊買麵包的段子。
    但實際上真的如此麽?
    與同時代的英國、美國相比,也許真的有那麽一些落後,食物的種類可能真的有些少。
    但是不要忘了,蘇聯是一個後發國家。
    要知道英國、德國、美國等一係列資本主義國家,發家崛起的時候,也是用工人的血和肉,累積起來的。
    資本主義國家對於蘇聯的嘲笑很有意思,就像是一個剛剛爬上岸,提起褲子,裝作自己是一個紳士的人,嘲笑著還有在水裏遊的人一樣。
    他們嘲笑他們在水裏遊的很醜,嘲笑水太涼,嘲笑他們不自量力。
    但是,就在他們嘲笑的時候,蘇聯卻宛如飛機火箭一般的迅速崛起。
    用短短二三十年的時間,就完成了英國上百年走過的路。
    中國也是有樣學樣,隻有發展起來了才能享受,哪能沒發展起來就享受的道理。
    所以,新中國雖然看上去又窮又土,但是工業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卻比想象中快了不知道多少。
    不過,為了優先發展工業,又沒有殖民地可以剝削,隻能對自己的人民狠了一點。
    因此,糧食采用限量供應的策略,保證工業人口能有足夠的口糧進行生產也再生產。
    工業生產出的農業器具,再返回到以公社為組織的鄉村手中。
    農民們再用全新的生產工具,獲得更多的產量。
    甚至,農藥的合成,讓中國在短短地時間內糧食產量就提高了好多。
    不過,這不夠!這絕對不夠!
    每一次大戰結束,都會有一波嬰兒潮,中國也同樣如此。
    嬰兒們呱呱墜地,那麽多嘴需要養活,在十三歲之前都是純消耗物資的孩子們,需要教育,需要吃飯。
    所以日子看上去更苦了一些。
    所以,某個偉人提議少生優生,優生優育,但是卻沒有強製一胎化。
    因為,生育是人們的自由,任何一個合法和理性的政府,都不應該做出對於生育的過分限製。
    可以倡導,但是不能強製。
    牽牛扒房,百日無孩這樣的活動,絕對不能有也不能有!
    人民才是這個國家的主人。
    糧食產量的逐漸飽和,人口的不斷增多,再加上斯大林逝世後,赫魯曉夫上台對於中國在抗美援(喵)朝時期所使用的武器裝備要求償還。
    於是,便進入了一個艱難地時刻。
    不過,與此同時中國也通過四三計劃等計劃,從美國等國家引進了一批化肥製造設備。
    化肥廠在幾年之後量產化肥,糧食的產量增高了。
    但是,某個東西已經不在了,已經不能挽回了。
    糧食增產也成為了包產到戶的功績了。
    畢竟,人的主觀意誌能夠克服一切困難!
    隻要盯著水稻,水稻就可以增產,誰都可以畝產萬斤稻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