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揚州事3

字數:6074   加入書籤

A+A-


    “好戲終於要開場了,三日之期已到,某倒要看看那聞名天下的狄禦史能夠使出什麽手段來,勸說百姓離開。”當義倉的大門打開,一位位穿著官衣的揚州官吏緩緩走出來之時,不遠處一座高台處,熊武,葉文軒,溫玉榮三人正頗為悠閑的坐在這裏,那模樣,仿佛他們眼前的這一幕並不是現實,而是戲台上的傀儡戲一樣。

    “手段,他能有什麽手段,還不是那些官場上的老一套,現實毫無用處的勸說,等到勸說無用之後,就要衙役強製驅趕了,依我看我們在這裏純粹是浪費時間,還不如在家中飲酒作樂來的爽快。”溫玉榮不屑的說道。

    “黑嗬嗬,飲酒作樂什麽時候不行,可眼前這場景卻是千載難逢,我倒是希望那狄仁傑能夠有些新奇的手段,如此也不枉我們下如此本錢和他周旋,你們說呢?”熊武說道。

    “嗬嗬嗬.........”

    ........................

    “諸位鄉親父老,某乃是欽差禦史狄仁傑,不知道諸位為不各自歸家,安生度日,卻要在這裏圍堵義倉,莫非諸位要謀反不成。”

    在眾多官員走出義倉大門之後,原本圍堵在義倉外麵的百姓就不再說話,即使偶爾有人低聲議論,卻也聲音格外低沉,根本不足為第三人知道。

    這也是華夏百姓曆來的弱點,無論什麽成就和身份,隻要見到官老爺,都會無形的矮上三分,有時候連行為動作也不利索,甚至於話都說不出口。

    原本心中就懦弱,在聽到狄仁傑口中那‘造反’兩字,許多百姓渾身一陣發顫,身形就不由自從的低矮了許多,有些人更是滿臉大汗,眼神飄忽不定,一看就是準備逃跑的樣子。

    “哼,狄禦史不愧是聞名天下的刑獄大家,這扣帽子的本事實在是高明,我等鄉裏鄉親雖然在這裏聚集,卻也隻是為了保證我等的救命糧食不被某些昏官當成晉升的資本,從來當成升官的政績而已,又怎會有造反的意思,如果狄禦史覺得自己身居高位就可胡言亂語,隨意冤枉好人的話,我等也就隻能認命了。”就在此時,一陣怒斥聲從百姓中猛的響起。

    “好,這場戲終於有看點了,某倒要看看,今日那狄仁傑究竟如何下台。”高台之上,熊武三人頗為興奮的說道。

    除了熊武等人,在場的其他人聽到此番言論,大多都有些發蒙,許多人心中就一陣黯淡,對於他們來說,狄仁傑此番話雖然說的有些過分,可狄仁傑畢竟是朝廷任命的欽差,別說一個小小老百姓,就連揚州的土皇帝,一州刺史董浩之在狄仁傑的要求下,也隻能乖乖的交出自己的大印。

    “呼啦”

    一陣衣衫摩擦,腳步挪移的聲後,義倉外麵空出了一片空地,就看到一個麻衣青年孤零零的站在那裏,旁邊再也無他人。

    “你乃何人,居然敢如此和欽差說話,莫非不怕人頭不保。”這一次站出來怒斥的是狄仁傑身後的宋璟。

    “哼哼哼.......”

    宋璟的話引起了麻衣青年的一陣冷笑,而後就聽到他又接著道“人頭不保又如何,如果我們今日不能夠團結起來阻攔官府盜取我們辛苦積攢下來的糧食的話,恐怕早晚會有一天,也會向城外那些災民一樣,流離失所,食不果腹,滿臉憔悴的等待死亡,如果真的會有那麽一天的話,現在人頭落地又算的了什麽。”

    “胡說八道,某看你言談舉止,頗為不凡,應該也是讀過書,學過聖人之言的,怎麽卻如此無禮,不知道忠孝節義,上下尊卑,莫非你這麽多年的書,都獨到狗肚子裏去了不成。”宋璟畢竟入仕時間太短,在聽到麻衣青年如此侮辱的話語後,忍不住心頭火氣的怒斥道。

    “哼,這位郎君,某究竟是不是胡說,大家心知肚明,再說了,正是某從小熟讀聖人之書,學習聖人之道,今日才會站在這裏,言辭聲討你們,‘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如果能夠用某的人頭,換取揚州無數鄉親無數血汗積攢下來的糧食的話,某可謂是死得其所。”麻衣青年說道。

    “你.........”

    “嗯,四郎退下。”被麻衣青年氣的快要跳起來的宋璟正要開口反駁的時候,狄仁傑猛的開口將他喝住。

    隨即,狄仁傑向前走了兩步,來到麻衣青年身前,仔細將他打量了一番後,點點頭才說道“不錯,不錯,有膽識,有擔當,可惜就是太過於年輕,這性子實在是過於魯莽了,好好調教幾年,將來又是一員朝廷柱石。”

    聽到狄仁傑的誇讚,除了董浩之,宋璟等人臉上有些微妙的變化之外,剩下的人大多不解他話中的含義。

    “你既然自小熟讀聖人典籍,為何如此好賴不分,眼看百姓聚集於此,一不小心就會引起動亂,不僅不加以勸解,反倒還鼓舞他們,甚至於加入他們之中,合力對抗朝廷,你這是何意。”狄仁傑接著問道。

    麻衣青年看到眼前的狄仁傑,雖然比許多人強得多,最起碼能夠站在這裏不膽怯,不驚恐,可還是有些緊張的。

    可即使如此,他還是答道“回稟狄禦史,並非是晚輩不懂朝廷禮法,非要煽動鄉親與朝廷作對,可朝廷此次卻是過分,那義倉之中的糧食,原本就是我等揚州百姓省吃儉用,準備用來度過災荒的備用糧,可現在,官府居然想要用這些糧食來究竟城外的災民,雖然救濟災民也是一件好事,可狄禦史有沒有想過,如果將這義倉的糧食挪作他用的話,萬一將來發生災禍,這揚州上下十多萬人丁,又該如何處理,莫非也要向他們一樣,拖兒帶女的到處就食,每日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

    “不錯,我們不能讓出糧食。”

    “就是,義倉的糧食本來就是我們的,外人誰也不能使用他們。”

    ......................

    麻衣青年說完之後,百姓之中就有一行人領頭叫嚷起來,一時間,大多數百姓也顧不得其他,紛紛叫喊起來。剛剛平息下去的氣氛,又一次的熱鬧起來了。

    “哈哈哈,不錯,不錯,先前的努力沒有白費,要的就是這種場景,鬧吧,鬧吧,你們就盡情的鬧吧,最後將狄仁傑給鬧的灰溜溜的滾回長安城,朝廷廢除災民南下就食的旨意才是最好的。”葉文軒大笑道。

    如此紛亂的場景中,誰也沒有留意到,在激動不已的百姓中,有那麽一些人,手中拿著長條形的口袋,神情冷漠的觀察著周圍,並且是不是的在一些人的身邊停下來,默默的觀察著他們,而能夠讓他們停下來的人,都是一些分外積極的人。

    “這位郎君,如此說話就過於偏頗了,對於朝廷來說,從來沒有什麽地域之分,在朝廷眼中,凡是我華夏子孫,都是我大唐子民,任何百姓遭受了災難,朝廷都有責任讓他們生存下去,河南,河北之地遭了洪災,這些百姓流離失所,在本地待不下去了,南下就食,這原本就是朝廷的一項德政,怎麽會過分呢。

    至於義倉的糧食,雖然義倉中的糧食都是諸位鄉親辛苦積攢下來的,可危急關頭,朝廷臨時征調,又有何不可,再說了,朝廷隻是臨時征調義倉中的糧食而已,等到官倉中的糧食準備妥當後,還會從官倉中對義倉進行填補,絕對不會平白消耗義倉一粒糧食的,又怎能會讓揚州百姓在災禍之年無糧可吃呢?”狄仁傑說道。

    “嗯,不好,要遭。”

    當狄仁傑說出這番話後,董浩之,熊武等熟知此種內情的人心中跳過一絲不好的感覺。

    其實,這次事件之所以會有如此巨大的影響,歸根結底就是因為謠言的威力,原本狄仁傑和朝廷的打算是,在這次災民南下就食之時,如果一些州縣官倉中的糧食不足以支撐災民消耗的話,就要先從本地的義倉中征調一部分糧食,用以緩解糧食緊迫之情。

    當然了,這些從義倉中征調的糧食在將來肯定是要從賦稅中減免,從而一粒不剩的歸還回去的。

    可在揚州府,因為熊武等人的私欲,他們派人傳遞出去的消息就是,朝廷準備使用義倉中的糧食,來救助那些南下就食的災民。而根本沒有提,官府會在事後歸還這一條,

    這一下子就像是捅了馬蜂窩一樣,畢竟隻要是人,就是有私欲的,誰會希望自己辛辛苦苦落入,省吃儉用生下來的糧食,最後被官府用來當成人情,救助別人。

    ‘不患寡而患不均’

    這就讓整個揚州的百姓心中升起了一絲氣惱和不甘的心思,在在有心人的煽動下,他們就這麽聚集在義倉外麵,來保護自己的糧食不成為別人的口中物。

    這件事說來簡單,可如果不是碰到狄仁傑這種大膽之人,能夠在危急關頭,站出來和眾多百姓對話的話,憑借別的官員那貪生怕死的性子,說不定這個計劃還真的能夠實現。

    可隨著狄仁傑將這個消息說出去之後,這個謠言就徹底的不攻自破了。

    果然,在狄仁傑說完,所有聽到的百姓瞬間都愣住了。

    “你.....您.....您剛才說的話是什麽意思,您的意思是說,從義倉裏麵抽調糧食,並不是無常的,而是在將來會填補上的,可是如此。”麻衣青年呆愣了瞬間後,頗為急切的向狄仁傑詢問道。

    “當然,你們不會真的以為朝廷會使用義倉的糧食來救助災民吧,簡直是太可笑了,我大唐王朝聖君當世,不說人人富足,卻也不至於去占你們的那點東西,朝廷的旨意明確表示,這次災民南下就食,所有開銷和花費,全部會在以後的賦稅中扣除,絕對不會讓一個百姓受到損失,你們居然聽信一些有心人的謠言,前來圍堵義倉,實在的太過於愚蠢,也太過於可笑了。”宋璟終於報複了剛才的一箭之仇,臉上也變得得意萬分。

    “這.........”

    宋璟的話說的雖然有些難聽,卻也讓麻衣青年和眾多百姓無言可辨,甚至許多百姓因為羞愧,紛紛低下頭顱,不敢看向狄仁傑等人。

    “大家不要相信他們,他們這些當官的,都是最會騙人的了,他們現在如此說,根本原因就是想要將我們給騙回家去,等到我們回去之後,他們就會將義倉的糧食運出去,救助城外的災民,至於最後會不會返還義倉的糧食,誰又能夠保證,到時候他們不還的話,我們又能夠怎麽他們,還不是隻能忍著,所以,大家千萬不要相信他們呀!”

    “對呀,對呀,這位郎君所言不錯,他們都是騙子,我們千萬不要上他們的當,諸位鄉親都想想,這麽多年了,我們上過官府多少次當了,難道你們這次還要被他們的花言巧語所期盼不成。”

    .............................

    就在眾人紛紛為自己的魯莽而感到懊惱,後悔的時候,一聲聲淩厲的喊叫從百姓間傳出,此起彼伏間,讓大多數百姓都能夠聽得清楚。

    這些喊叫之人,因為所說的問題都是格外敏感,在加上身為官府,特別是封建時代的官府,朝令夕改更是家常便飯,這也導致了百姓對官府的不信任越加嚴重,所以,在這些人喊叫之後,原本已經相信了狄仁傑所言的百姓,又一次充滿了疑惑。

    “哼,跳梁小醜,如此下三濫的手段,居然還想在某的麵前施展,實乃不自量力透頂,現在先不和你們計較,等一會就讓你們知道某的厲害。”對於這出現的異狀,狄仁傑不僅沒有感到詫異,臉上反倒閃著幾絲笑容,隻是他的這笑容讓人看起來充滿了詭異之感,和他往日和風細雨的性子大相庭徑。

    “狄禦史,事到如今,僅僅憑借您所言恐怕不可能讓我等相信了,如果狄禦史所言為真,還希望您能夠拿出確實的證據來,否則的話,恐怕諸位鄉親是不願意離開的。”麻衣青年道。

    求收藏,求推薦,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