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燕子李三

字數:5874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蓋棺論盜 !
    民國時期,總是少不了奇聞軼事,細細品味,總能品出俠骨柔腸。而俠骨柔腸的背後,卻是溫良恭儉讓。
    文化的斷層導致良知的缺失,最明顯的就是信任。
    我不相信眼前這位老人,即使他為了不讓我留下遺憾,將所有的事情和盤托出,我依舊不信。
    原因是他雖然答應開鎖,卻讓我三天之後來取盒子。
    他說九宮連環鎖極為複雜,需要做許許多多準備工作,光是準備工具就要耗費一整天甚至更長時間,所以他讓我三天之後過來取。
    我憑什麽信你?
    這是我最初的反應。
    隨後我將疑問變成肯定,我一定不能信你!
    天禧寶盒的價值不用我多說,無論是製作工藝還是曆史價值,都可以說是無價之寶。
    就他所言,這寶盒原本就是他家的,就算這位老人自己沒有貪念,誰也保證不了他的子孫後代也這麽想。
    如此貴重的寶物我這輩子都沒見過,甚至心中都在盤算把房子賣了給寶盒上個保險。
    別說三天,就是三個小時我都不放心。
    所以對於老人的說法,我隻能在心中回一句:想得美!
    “老爺子,我從東北過來,反正也沒什麽事,我就在這瞅著,您忙活您的,我絕不打擾!”
    我說完一屁股坐在床上。
    老人活了一輩子怎麽看不出我這點鬼心思。
    咧嘴笑了笑,拿出那塊老懷表在我麵前晃了晃。
    “你放心,這東西是我張家人的命根子,拿著它來,誰都不敢動你的寶貝。”
    “大爺,別扯了,一塊日本表?”
    我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的賴在這,你就是說出花來我也不走。
    “這不是我的!”
    老人盯著手中的懷表,緩緩開口。
    “那是誰的?”
    我有些好奇,老人的反應似乎是在回憶一段陳年往事。
    “偷的!”
    “偷的?”
    我有些錯愕。
    老人見我目瞪口呆,咧嘴一笑,說道:
    “別誤會,是偷日本人的!”
    ......
    據老人所說,祖父張譬佑舉家逃難經過河南洛陽的時候,曾無意間救過一個少年。
    這個少年當時隻有十歲出頭,遇到張譬佑的時候已經三天滴水未進,眼看著就要餓死。
    張譬佑看少年可憐,便將其救下,事後才知道少年的來曆。
    少年姓李,名景華,原本是河北涿州人士,因家裏孩子太多,難以養活,遂將其賣給了一個走江湖的雜戲班子,並簽了生死合同。
    所謂的生死合同其實就是一份免責聲明,裏麵的內容大概就是孩子交給我之後,生死與我無關。
    之所以要簽生死狀,是因為走江湖的特殊性。
    首先走江湖是吃八方飯的,說白了就是饑一頓飽一頓。
    今天演出給的錢多,就吃頓好的;
    明天演出給的錢少,就吃點差的;
    後天沒演出,對不起,餓著!
    如果連續一個月沒有演出怎麽辦?
    就兩個字“死去”!
    其次走江湖需要有手藝,雜戲其實就是雜技,更是需要高超的技藝才能駕馭。
    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這句話用在雜技上正合適。
    雜技班子演出的所有絕活都是需要台下日複一日的練習,當中的酸甜苦辣隻有自己知道。
    如果學不好怎麽辦?
    簡單!打!打不死算你厲害!
    李景華被賣到雜戲班子之後,就過上了有今天沒明天的日子。
    成天吃不飽,穿不暖,不好好練功還得挨鞭子,時間一長,李景華便開始動起了歪心眼。
    他發現雜戲班子每天的進賬都放在師傅屋內的錢匣裏,於是悄悄的琢磨怎麽摸進去偷點錢出來填飽肚子。
    有一次,師傅被人請出去喝酒,李景華覺得機會來了,於是偷偷摸摸到了師傅屋裏,從錢匣中拿出幾個銅板,然後買了幾個燒餅吃了。
    肚子雖然飽了,可是心卻放不下,生怕師傅回來發現錢丟了,如果知道是他偷得,估計少不了一頓鞭子。
    李景華提心吊膽的過了幾天,發現居然沒事,這下膽子大了起來,有機會就進去順幾個銅板出來,居然慢慢養成了習慣。
    可是世上哪有不透風的牆?
    好景不長,沒多久就被中途回來的師傅抓個現行。
    一頓鞭子抽的李景華死去活來,最後居然被師傅趕出了雜戲班子,就此流落街頭。
    流落街頭的李景華沒什麽別的手藝,餓得實在沒辦法就隻能去偷,但是那個時候兵荒馬亂,誰家都不富裕。
    何況當時的李景華還是個業餘小偷,沒多久就因為手藝不精,差點餓死街頭。
    恰在此時,遇見了從山東逃難經過河南洛陽的張譬佑一家,這才被張家救下。
    張譬佑聽完李景華的身世,更多的是同情,趕上兵荒馬亂的年月,十多歲的孩子流落街頭不去偷還能幹什麽?
    李景華在得知張家世代製鎖之後,便有心留下來學藝,但是奈何張家祖訓規定手藝不得外傳。
    於是張譬佑給李景華拿了些盤纏,讓他另謀生路。
    張家人本以為這件事就此不了了之,可是沒想到定居北京之後,李景華居然又出現了!
    隻是出現的方式有些特別。
    1931年春天,老人的父親張暮緣突然看到了貼在城門口的一張告示,告示上寫著《緝拿江洋大盜燕子李三》,旁邊還附著畫像。
    張暮緣原本隻是好奇,並未多想。
    可此時看告示中的畫像,越看越覺得眼熟,突然想起了當年自己父親在河南洛陽救過的一個少年李景生。
    於是張暮緣就多看了幾眼告示中的內容,看完之後頓時覺得大快人心。
    告示中羅列了燕子李三的諸多罪狀,看完之後會發現,燕子李三犯下的所有案子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專偷日本人。
    此時的北京城裏到處充斥著日本人的身影,日本人開的商會、銀行、當鋪到處都是,所有人都看出了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但都是敢怒不敢言。
    所以緝拿燕子李三的這張告示不但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倒一夜之間讓燕子李三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英雄。
    也就是說這張告示實際上成了一張宣傳海報,燕子李三不知不覺中成了形象代言人。
    張暮緣看罷之後,也沒細想,因為畫像模糊不清,何況事情已經過去這麽多年,張暮緣也認不準!所以這件事就不了了之。
    可是沒想到,轉年二月,李景生居然偷偷摸摸的找到了張春堂。
    張春堂見到李景生之後也是大吃一驚,仔細一問,確定了他正是被通緝的燕子李三。
    原來李景生被張譬佑救下之後,便離開了河南洛陽。一路逃難,機緣巧合之下竟然流落到河南鄭州地界。
    為了吃口飽飯,李景生便投入了嵩山少林寺,拜了當時的方丈法慧為師。
    法慧大師從小出家在少林寺,習得一身好武藝。
    最擅長的便是內家功夫,其中輕功很是了得。李景生天資聰穎,之前還有一些雜技的底子,於是便跟法慧大師學習輕功。
    但是好景不長,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河南正是此次戰役的主戰場。於是少林寺也麵臨生死存亡。
    李景生一看出家當和尚還是吃不飽,就跟師傅提出還俗,準備離開少林寺。
    法慧大師自然沒有阻攔,這年頭吃口飽飯最重要,能活一人是一人。
    此時的李景生自然不同以前,這幾年跟法慧大師練習內家輕功,雖然不敢說爐火純青,卻也是飛簷走壁如履平地。有如此功夫,怎麽還能讓肚子受苦?
    於是重操舊業,一路偷偷摸摸,專挑地主富戶,有錢之後就喝酒吃肉,心情好了還分給窮苦百姓,因此慢慢得了一個綽號“燕子李三”。
    稀裏糊塗的走著,不知不覺中就走到了北京城。
    進了北京城之後,李景生立馬改變策略,決定再也不偷地主富戶的錢,因為地主再惡毒也是中國人。他的眼睛盯在了日本人的身上。
    於是短短幾個月之間,日本在北京開設的商會、銀行、當鋪統統被他光顧過,最後盯上了北京城內最大的日本商會——日清貿易商會。
    之所以李景生能夠找上張春堂,就是因為在日清貿易商會這單買賣中遇到了自己解決不了的麻煩。
    翻牆入戶飛簷走壁這些事李景生自然不在話下,但是李景生有一個最大的軟肋,那就是不會開鎖!
    普通的鎖李景生還能勉強打開,可是日清貿易商會裏用的是當時最先進的密碼鎖。
    李景生曾經進去過,但是看見這鎖就直嘬牙花子,心想:
    他奶奶的,這可如何是好?
    恰在此時,李景生無意中聽說在北京城南有一戶開鎖匠人,祖傳的開鎖手藝,就沒有打不開的鎖。
    李景生本合計過來碰碰運氣,卻不曾想,這戶開鎖匠人竟然是自己當年的救命恩人。
    於是李景生趁著張暮緣外出的機會,悄悄找到了張春堂,勸說張春堂跟他一起盜竊日清貿易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