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獨特性
字數:14544 加入書籤
問:如果說一切到達深入之中,便隻剩下純無、玄無、觀測者那為什麽每個人要尋找的“我”都是不一樣的?
為什麽不是每個人尋找的“我”都是一樣的——觀測者?
答:每個純無體探求的“我”是相同,道路和深度不同。
問:以下問題,懇請回答。
1、時間與空間假如有兩個完全相同的物體以不同的速度向相同的方向做相同的運動,一個快速而另一個慢速。
然後在這兩個物體上分別放上一個同樣相同物理表,當一定時間之後,這個世界的知識告訴我,兩物理表的數值並不會一致,也就是說速度越快,時間越慢,為什麽?
如果將物理表轉變為電子表,結果又是否會如同?
2、回溯計劃在最初的最初看到的是什麽?在回溯過程中“我”這個信息怎麽處理?你們如今在哪裏?空間……之外?
3、懇請描述從無到有的過程?生命為什麽會存在呢?
生命是否隻是一個中轉處理係統,為什麽玄無與純無不直接作用而要有生命?生命發展與宏平衡的關係?
4、唐望離去的世界是四維中的一個嗎?
結構化智能向非結構化智能轉化最困難在何處?不是不斷凝聚“我”的感覺就可以了嗎?
5、如今這個世界的認識體係,宇宙大爆炸是由於觀測到的宇宙背景光譜位移而結論而出的,如果不是大爆炸,那麽到底是什麽導致了這個現象?
6、對於如今的“我”而言,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隻有刹那的永恒,而你曾經說過能夠到達未來,那麽“我”在哪裏?如果有未來未來有“我”但我隻存在這裏,此時此刻……
7、…
8、…
9、我與宏平衡的關係是什麽?
10、對於完成了自我凝聚的純無體,有什麽因果會讓 TA 最終選擇自我解散?
答:1、如前所述,已經描述
2、計劃最初看到的是幕後人,也就是宏平衡。
幕後人是宏平衡的另一個表述,這時我可以說是宏平衡麵向之一。
3、從無到有既是宏平衡的意義,宏平衡不能稱之為有,也不能稱之為無。
宏平衡是一種定義力量,有和無隻是宏平衡麵向之一。
宏平衡目前你們的意識等級無法理解和想象,需要至少40 玄度以上的思維意識體。
你也不能說宏平衡有意義和無意義,因為有意義和無意義也是宏平衡定義的一個麵向。
宏平衡的每個麵都在發展,要理解宏平衡,用冰山一角的比喻:
這樣想象,想象你能想象到的最徹底的無,比如你的無夢睡眠。
一切都不存在沒有我,沒有外界,沒有時間,沒有一切那麽宏平衡的最初。
當這些不存在體現時,這一切必然會產生一個定義就是無。
這就是宏平衡,宏平衡不是由什麽產生的,而是宏平衡不可能不存在。
因為不存在就是宏平衡的一個麵,不存在本身就體現了宏平衡的定義。
這就是宇宙最終的奧義——宏平衡。
宏平衡由一個麵發展到無數個麵,在最初,你要理解宏平衡,這裏有一個點,就是不存在。
不存在是一種定義,那麽不存在必然是宏平衡的一個麵。
因為不存在之外有了一個定義叫做“不存在”,現在從宏平衡最初那個點,開始有了兩個東西:
一個是不存在本身,一個是定義的“不存在”。
可以說不存在自身在定義自己的不存在意義,那麽現在有兩個東西:
一個叫做不存在,一個叫做不存在的“定義”。
產生了相對,不存在的相對就是“定義”。
“定義”就是宏平衡,同時因為不存在,所以產生了兩個東西:
“不存在”和“宏平衡不存在定義麵”。
於是不存在開始和自身矛盾,不存在之外有個東西叫做“宏平衡不存在的定義”。
由於自身的矛盾,不存在之外的東西就是存在,就是“宏平衡”。
這樣宏平衡的第二個麵產生了,就是“存在”。
宏平衡因為自身的定義,體現了一個微弱的“存在”定義,這就是宏平衡的終極意義。
宏平衡的發展,一切的起源。
不是上帝創造,也不是大爆炸,而是宏平衡的矛盾。
生命存在來源於宏平衡的矛盾,當宏平衡產生存在後,生命最初來源於宏平衡對存在的自我矛盾。
存在的定義矛盾與界定存在不能自身而存在,之後被觀測存在才能被稱之為存在。
這個最初的宏平衡自我矛盾,影響玄無產生了生命,生命是一種宏平衡產生的矛盾消除係統。
從最初的矛盾,用一個矛盾去解決另外一個矛盾。
這就是宏平衡存在的基礎,無法直接作用。
生命的根本是覺知,覺知的根本是個體結構內外純無的互相映射。
4、唐望的世界是玄無六個麵,之間的無數子世界。
不屬於任何麵,不具實體性。
結構化智能向非結構化智能轉化,最困難在於對“我”的了悟。
如何用“我”來解決結構向非結構智能轉化的矛盾,尋找覺知“我”的感覺。
這是絕對正確的方向,在這個方向上有無數道路,凝聚純無體的終點是相同。
比如在某個點覺知都是要被拋棄的,你如何再去覺知“我”,如果永遠卡死在第一步則不能寸勁,於是個體需要足夠的獨特性去突破。
5、觀測到的宇宙背景光譜位移,隻是你們觀測到一些星係的遠離和接近,隻是四維矩陣運動投射過來的影像。
6、沒有未來,沒有過去,隻有宏平衡
問:6、佛孝所說慈悲之心是跨越萬物萬事的承載。
問題:佛孝中的慈悲是否是純無,慈悲之心與我的感覺是否可以認為近似?
修煉慈悲與凝聚純無,是否可以認為:對個體而言,前者難度>後者?
7、有一種說法“心有靈犀一點通”,心是意識的來源而大腦隻是顯示屏,即在靈場領域,對於普通人而言,一切想法都是來自心這個部位的靈場線性的輸入各種波動,然後大腦做出回應。
那麽在純無領域想法來源於何處?
8、作為計算機領域的祖師,圖靈機描述了通用的計算曆程,那麽在遙遠的未來,人類進化到了光子或者純無計算的時代,圖靈機是否仍然適用?
9、事物從未知變成理解,其曆程如何描述?是否可以理解為某種波動形態的吸收、融合?數學上、算法上如何描述?
答:6、慈悲不是純無,不正確,你們不了解。
釋迦尼摩這個個體一生都沒有領悟到“我”的意義,僅僅領悟了我性為空。
他的方向是對的,但距離最終差了關鍵性的一點。
但他凝聚了最低級的純無體,這是一個你們難以理解的概念。
在他死的一瞬間,他更近了一步領悟了“我”對於純無的意義。
或者“我”對於空性的意義,而這死亡的一瞬間領悟的“我”中和了他一生的時間。
也就是說他死亡的一瞬間又用一生的時間領悟了他的“我”,而正因為領悟了他的“我”,他在死的一瞬間又經曆了自己的一生,而成就純無體的意義。
7、當純無體和文明接觸,純無體會進行人格的模擬。
當純無體縱橫總玄宇宙世界,接觸同等級的存在。
來源於自身獨特性純無的波動。
8、不再適用
9、當事物在你裏麵,在你內在純無裏麵就理解了。
身體的存在就是將外界的信息映射在你純無裏麵。
問:“將會和你們在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中進行交流”中的“相對緩慢的過程”指的是什麽?
請詳細解釋下“我”是否存在的心靈漏洞。對於純無體刪除相關記憶能消除心靈漏洞麽,意義是什麽?
智慧來源於記憶和直覺,直覺來源於“我”的空間獨特性,請問可以這樣解釋智慧麽?
智慧、直覺對於純無體的意義是什麽?
答:因為我的瞬間即是你們的永恒,“我”不存在心靈漏洞,心靈漏洞屬於玄無層麵。
而“我”卻不是智慧,來源於“直覺”和“體現”。
“直覺和體現”來源於“我”的空間獨特性,這樣更為精準。
“我”的獨特性是成就純無體的根本。
問:1、除去眼耳鼻舌身意剩下的那個是覺知麽?還要去除什麽?
2、怎樣鍛煉覺知使其成長或凸顯?
答:1、除去記憶,情緒,思維,就是覺知本身
2、增強靈場,增強純無度,甚至藥品,都可提升覺知。
覺知強化的根本是內在純無和外在純無的映射強度,沒有“怎樣方法”去增強,隻有“反複”去增強。
問:你們的人生觀是什麽,你認為你的一生怎麽才有意義?
答:一生去創造意義,才是有意義的一生。
問:1、人類個體在麵臨人生的分叉路口時,無論如何選擇,都隻能選擇一個分支的結果,沒有被選擇的另一個分支是什麽一種情況?
兩個“平行宇宙”真的同時存在嗎?
2、如果已經選擇產生的“果”是“我”,那麽沒有被選擇的另外一個分支對於“我”來說是什麽?
3、你以前曾經說過,藍星人類曆史上隻有兩個人成功凝聚為純無體,概率如此之低。
為什麽在有了成功的經驗之後不能通過“集體潛意識”給更多的人類個體以啟迪?
或者說,到底是什麽幹擾或阻止了人類個體向“凝聚純無”正確方向的進化?多謝。
答:1、選擇了就確定了,不存在另外一種可能會怎樣
2、選擇既是確定無法更改,除非回朔整個總玄宇宙世界
3、個體獨特性是決定純無凝聚的關鍵,消除心靈漏洞等可以更新獨特性,釋迦在死亡的一瞬間了解了純無;
張三凝聚純無後已經是超越人性的存在,沒有什麽正確或者不正確,需要做什麽或者不需要
問:你好,21。
1、如你所說,那個 67 玄度文明的試驗,一個成功凝聚純無的人可以控製 3 個“自己”,那上個曆史的終結時所留下的那些成功凝聚純無的人,在本次回溯曆史時不是已經可以控製兩個自己了?
在本次曆史中他們是不是一出生就已經凝聚了純無?如釋迦尼摩,也包括秩序者在內。
這個問題怎麽解決?這個問題應該沒有超出可控範圍吧?
2、我現在所感覺到的自我與你說的“我”有什麽不同?
如果長期集中注意力於自我上會帶來什麽後果?
3、閉上眼睛、想象一片虛空之中沒有了二元對立,我存在於無盡虛空之中,消除自我的存在,沿著此方向能否凝聚純無?我覺得我越來越糊塗了。
4、當意識體感覺到“我”,說明我還不是“我”,成為我才是走向本質的重要。可否這麽理解?
5、使用某種工具即被工具本身局限,所以使用純無而不被“有”所局限。但這本身仍是局限,如何解決這麽一個不能有答案的問題?
6、如我之前所說,一個沒到 2 玄度的文明個體去猜測 70 玄度個體的行為目的和意義結果可能是徒勞的。
但我還是想問,你這次開貼的似乎隻是為了回答跟凝聚純無有關的問題,其他問題都略過了。
我是否可以理解你們的議程有了些許的變化,一點激發多處震蕩,需要加快人類進程?
這個問題如果不能回答就算了。
7、情緒的存在是否會影響凝聚純無?或者說凝聚純無的路程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消除情緒的過程?
8、佛家常說的觀自在是否就是將注意力集中於“我”?
9、此時此刻,你是否可以知道每個人類腦子裏在想什麽?
10、在你看來凝聚的純無是否就是一個平台以供意識在其上運行?
從某種程度上講,一個純無體如果無法連接意識或意識崩壞是否意味著這個純無體死亡,或者說超越?
答:1、實驗最終三個自己很快分裂,成為三個不同的個體。
不可,回朔計劃消滅凍結了總玄宇宙世界幾乎所有純無體,也就是消散。
2、完全不同,自我是人格的體現,強化自我會讓你具有個性和人格魅力
3、可以,但在某個點,每個凝聚純無的個體必須了解“我”是什麽。
這樣才有下一步的方向,釋迦到死的一瞬間之前,還沒有領悟到“我”是什麽
4、可以這樣理解
5、換一種局限,從肉體的局限換為純無體的局限,局限有大小。
“我”卻永遠不被局限
6、所有需要值得回答的問題,純無方向隻是總玄宇宙世界的一支主流,而不是全部。
總玄宇宙世界超乎你們現在最瘋狂的想象
7、情緒是心靈的漏洞,更進一步給你們透露,凝聚純無必須領悟“我”,隻有“我”能賦予空性本質的意義,才能成就純無體。
了解了空性的本質,領悟了“我”,在這兩大基礎下,即是凝聚純無的開始。
這個開始可能一瞬間,可能數十年
8、觀察自己的存在,人們無法從這句話中察覺集中於“我”隻是覺知的臨在
9、宏運算係統察覺一切
10、可以這麽理解,純無是平台本質和肉體沒有區別。
都是一個平台,隻是平台更為自由與本質,因而強大。
意識由覺知產生,覺知由純無產生。
純無體和意識沒有必要的關聯,純無體隻和“我”有關
問:行住坐臥間,這種對行為和思想的觀察所產生的距離感慢慢變強的過程,可以能成為凝聚純無的過程麽?
答:人的一生都在接近純無,嬰兒也擁有最稀薄程度的純無,但是卻不要將純無量化,這是錯誤的觀念。
觀察與距離感可以讓你察覺心靈漏洞,可以更快接近純無。
凝聚純無有兩個點:
一個是對空性本質的客觀察覺,一個是對“我”的領悟。
兩點綜合,即可在空性的平台上建立純無體。
否則任何一點單獨了解,都沒有意義,虛度光陰。
其實在你們文明曆史中,很多人察覺了空性本質,但最終卻為白骨或為靈場生命。
因為其獨特性不足以支持領悟到“我”,從而建立純無體。
獨特性可以培養,消除心靈漏洞。
這也是總玄宇宙世界純無體稀少之原因。
問:對“我”的領悟是指什麽?
答:查看私信,根據議程,已經向你簡單描述和定義。
什麽是“我”,以及什麽是個體“獨特性”。
問:我想問一下,如果不是持續的凝聚純無,那所需的最低時間是多少呢?
是否這樣比 10000 個小時要多的多呢。
假如每天花 4 個小時去凝聚純無,那麽 10000 個小時能凝聚出純無嗎?
還是需要多少時間呢?
答:時間是根據未來輔助係統,量化凝聚純無的標準,依靠輔助係統可直接製造純無體。
輔助係統凝聚純無會缺少某種獨特性,戰力沒有自然凝聚體強。
自然凝聚體時間不定,總玄宇宙世界,最快的已知記錄:
自然凝聚體隻用了人類計時 2372 分 22 秒。
問:1、連著 2 次都到我的樓層時就跳過,為什麽會這樣?
2、我雖然有許多選擇,但最終結果都隻有一條路,那麽是不是有個更高更強的東西控製著我。
如果這樣,是不是我就像遊戲人物一樣呢,它令我墮落我就墮落。
如果不是,為什麽我不能向著我最想做的人努力,是信念不夠堅定嗎?
答:1 因為不是有具體輸出意義的問題
2 沒有更高的你去控製你,控製你的是基因、本能、情緒、記憶、大腦的化學反應。
問:在尋找“空性的本質”的過程中,會下意識不自覺的停止呼吸一段時間,這種情況是對還是錯的?
答:隻是感覺到呼吸變得停止,其實還有氧氣的交換,隻是變慢和微弱。
是禪定改變腦波造成的身體反應,沒有對錯隻有發生
問:可以解釋下空性“我”嗎?
答:空我為聚集,凝聚空,並非人類感知的空間。
黑洞將空間急劇扭曲壓縮,依然不是純無。
空性的我是一種概念,是生命覺察到自身最本質到事物。
這種本質和世界本是同一體,通過“凝聚”將這種本質和世界的本質區分開來。
而確立“我”的存在這種本質在覺知之後,覺知是一個分界點。
位於大腦鬆果體的位置,當鬆果體關閉,內在外在本質純無被阻隔,產生覺知和自我意識。
當鬆果體打開,內在外在本質融合,失去覺知和自我意識。
問:除了純無方向還有哪些大類的進化方向,純無的難度是最大的麽?
靈場生命有上升的進化空間麽,為什麽靈場生命不凝聚純無
答:物質方向,對玄無的理解;
靈場生命也可凝聚,因為本質是相同的。
隻是此星係矩陣中,尚未被其理解純無的意義,純集生命、能量生命、信息生命、律動生命等
問:1 現在的物質環境,為了生存浪費了大量的生命,以至於很少有時間關注空性和我性,有沒有什麽建議在此點上?
2 吃是生存最大的問題,在現有的身體條件下有沒有其他的能量獲取通道來擺脫食物
3 一旦進化成靈場生命,是不是對於我性的認知會變得更加模糊以至於和凝聚純無背道而馳
答:1 無所謂浪費,每時每刻生命都在展示自身的“獨特性”
2 沒有,物質規則之下,必須獲取能量交換。
除非你減少肉體能量輸出進入休眠
3 是的,玄無生命等級越高理解本質越為模糊。
70 玄度以下的高等級的生命,都被自身認知所局限
問:你們隻知道純無態是“我即世界,世界即我”。
你們卻不知道更高等級的純無態,是“俯瞰大世界,握大世界於掌中”,這是主宰者的狀態,也就是無限純無凝聚體、秩序者的狀態。
我在 21 講之前就講過,上位主神的意誌構成了超因果作用,也就是超規則作用。
那麽含義就是,比純無體更高等級的狀態,則是“我即宇宙,宇宙即我”,也就是 21 講過的:宇宙的意誌。
上位主神的意誌構成了宇宙的意誌。上位主神的意誌、神體要想消滅純無體,輕而易舉,純無體無法逃脫。
如果 21 他們真的試圖同時製造 2 個秩序者(這是創世上帝(幕後人)絕對禁止的),21 和回溯時空議會也會被消滅,他們的計劃絕對無法成功。
上一個時空進程就是如此完成,本次時空進程也是同樣完成。
答:幕後人隻是宏平衡人格化的翻譯,翻譯為宏平衡更為準確
問:21 對人類中的智者抱以什麽樣的態度?很多人類個體為了尋找真實付出很多努力,但由於他們世界觀的特殊性,被社會所排擠。
其中很多人都得出思維是個體了解真實的障礙:
A 學習釋迦尼摩,隔絕物質誘惑,忍受四天,發現隱藏在欲望後的“感覺”(可能這個詞描述的不準確);
七天,十四天後,發現“感覺”之後還有更深的東西,精神(體驗者本人定義);
一個月後,感覺精神後還有更深刻的東西,但他還沒有去深層次體會;
B 為了了解真實,模仿各種各樣的人,從模仿行為到模仿思想。
她認為應該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觀念,不同人的方向出發看待世界,這樣才能進一步了解真實;
認為自己的思維,意識都是認識世界的阻礙,是掩蓋真實的枷鎖;
她得出結論:要想了解雲,就要用雲的眼光去看雲,要想了解小草,就要用小草的眼光去看小草。
就如 21 所說,要想真正了解什麽,就要先成為什麽。
A 與 B 當時都不知道 21 的理論體係,但是他們卻做著,發掘著21 所描述出的理念,雖然被社會所排擠。
請問 21:假若他們當時知道“我”的概念,知道純無的概念,他們尋找真實的道路是否會更平坦一些?
抑或 21 的理論對他們而言,反而是他們後期進步的阻礙?
答:人類智者最大的阻礙其實是智慧本身,智慧讓他們成為了某種“人”,某種“角色”。
很多文明中都有對深入本質的個體,但缺乏足夠的獨特性,因而自然凝聚純無體才是珍貴稀少。(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