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戰部署
字數:4181 加入書籤
求書,找書,請發站內短信給管理員,手機閱讀更精彩,手機直接訪問 bqg8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德川郡和西北郡的軍隊也開始提高戒備等級,並開始有針對性的進行專門訓練。↑
天啟十五年10月13日,秦暮命令,德川郡第一軍團,第二軍軍團,已經上官勇倫的騎兵師團開赴與卑匈族交界的地帶,至於兩郡的安全問題,全部交予守備軍團,現在的德川郡和西北郡的守備軍團人員都已經有二十萬了,這個人數完全能保證兩郡的安全了。
天啟十五年10月15日,秦暮待在在會議室裏,望著牆上的大地圖仔細思索,案台上還放著一幅更加詳細的地形圖,秦暮已經根據這兩幅地圖考慮了很久。
卑匈的力量已經基本可以確定,六十萬大軍,足足超出秦暮所有能夠支配的部隊一倍,而且秦暮的軍隊還有部分得駐紮在與眉山和隴東兩郡接界地帶,防止亂民的侵襲。
卑匈族這次出的六十萬大軍中,鐵甲騎兵約二十萬人,輕步兵約二十萬人,輕騎兵約十萬人,重裝步兵約十萬人,看起來相當龐大,不過秦暮對這次戰爭充滿了信心。
柳如是統率的情報部門效率相當高,當然也與秦暮的大投入有很大關係,柳如是為此可是在秦暮這裏要了大量經費和優秀人員。
敵人新組建的征東部是以原來征西部為班底的,原來的征西部在與赤狄人的第七次騰格裏戰爭中損失較大,雖然戰後立即得到了補充,但是僅僅經過幾個月的訓練的新兵月久經考驗的老兵在戰鬥力上還是有一定差別,雖然遊牧民族的青壯年經常都在進行訓練。
而相比自己這一方,比起前年德川保衛戰的時候來,部隊的力量已經增強了幾倍。而且還獲得了大量優秀的高山族人作為重裝步兵,雖然在人數上我們還處於劣勢,但秦暮還是堅信完全能夠擊敗來犯之敵,問題是怎樣完美的解決這一仗,而且要從這一仗中獲取更多的利益。
秦暮詳細的分析了情報人員送來的有關卑匈人現任的征東大將軍烏可拉的個人情況,烏可拉雖號稱卑匈第一猛將。但他的功勳主要是在與騰格裏草原上其他遊牧民族爭霸戰爭上建立起來的。
秦暮仔細了解了他的性格以及他所參與的每次戰爭發現他作戰勇猛,尤其是擅長率領鐵甲騎兵作戰,但也存在弱點,那就是曆次戰爭他用計出奇的情況較少,而一般都是采取麵對麵的正麵進攻將敵軍打敗獲勝,也許是遊牧民族本身就看重憑真正實力取勝的緣故吧。
而且情報顯示他對東部情況並不熟悉,對東邊的鄰居也就是帝隊的實力不屑一顧,認為帝隊戰鬥力弱,根本無法與卑匈正規軍隊對抗。所以對前年哈利啟勝的征東之敗百般挖苦諷刺,這次他親自出馬征東,更是誌在必得。
根據這些情報,秦暮心裏對此次戰役的基本方向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但是否真正采納自己的想法,秦暮想還是與部下商量後在作決定,畢竟此次戰役事關重大,容不得半點出錯。
鑒於計劃的重要性。秦暮也想了解遠在西北郡的諸葛放對這個計劃的看法,但由於西北郡現在主要是靠他在主持大局。秦暮又擔心萬一他離開西北郡會有什麽意外發生,思考再三,覺得還是讓諸葛放留在西北郡,同時也將自己的想法以及想法形成的原因寫成書信命令快馬送往西北郡諸葛放處,要他仔細考慮,並盡快拿出看法。回報於我。
戰前的軍事會議照例在城郡府的會議室裏召開,參加會議的人員除了軍隊副師團長以上軍官外,還邀請了梁啟明和穆子啟、柳如是、李香君等這些關鍵崗位參加。
在會議之前,秦暮根據需要已經對軍隊人員作了必要調整,主要是兩個軍團副師團長以上級別的人員調整。第一軍團下屬第一師團陳德明為師團長,於飛副師團長,第二師團劉武為師團長,柳原為副師團長,第三師團既女子師團梨花為師團長,米麗為副師團長,第四師團曹崇嶽為師團長,鍾五為副師團長,趙忠堯為第五師團師團長,陳永明為副師團長。
第二軍團下屬第一師團師團長王大海,副師團長卡克,第二師團師團長花木蘭,副師團長於洪,第三師團長馬三,副師團長李玉,第四師團長林海,副師團長鄧野,第五師團,由原第二師團副師團長羅辰擔任師團長,高山族人木凱擔任副師團長。
當參加會議的人都進入會議室時,都為會議室裏的布置所吸引住了。除了上次會議時諸葛放布置的大地圖依然掛在牆上外,會議室裏的正中擺了一個大木台,台上擺放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地形縮小模型,模型上山川、河流、森林、平地、丘陵、坡地、道路一應俱全,顯然是某個具體地方的縮小模型。
這也是秦暮受上次諸葛放準備的詳細地圖的啟發,考慮到如果能按照戰場地點做成一個立體的模型,豈不是更能直觀的將戰場地理環境展現出來?這樣一來也更有利於戰場指揮官針對地形特點做出決定。
於是秦暮就讓戰備署找來幾個手藝人按照秦暮綜合情報人員匯報的情況,並結合地圖,將秦暮選擇準備與卑匈人決戰的地點生動的模擬出來。
這些都是秦暮前世的記憶幫的忙,比較前世電視裏戰爭片特別多,這種戰爭地位沙泥模型可是經常看到的,而且這個模型製作不難,實用性卻很大。
其實早在兩個月前秦暮就在考慮與卑匈人的一戰了,既然與卑匈人的一戰不可避免,那就要及早籌劃,所以一方麵秦暮要求情報部門抓緊搜集各方麵情報,一方麵也在考慮究竟是與卑匈人進行野戰對決還是利用德川府堅固的城防設施進行防禦作戰。
這兩種作戰方式各有優缺點,利用城防設施進行防禦作戰,可以避開敵人的優勢兵種----鐵甲騎兵,卑匈人的鐵甲重騎兵最有利於在地勢平坦的地帶作戰,無論是輕步兵還是重步兵在麵對大規模的鐵甲騎兵的衝擊時,都會不可避免的遭受很大損失,甚至被突破防線,引起潰敗。
秦暮雖然成功組建了由高山族人為主的重裝步兵師團,但畢竟訓練時間尚短,究竟能否抵禦卑匈人的鐵甲騎兵衝擊,還有待於事實的檢驗。而且敵人兵力遠遠超過自己一方,一旦失利,敵人的騎兵優勢也會得到充分發揮,自己一方甚至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如果選擇野戰,可以由自己一方確定決戰地點,就可以將戰爭地點選在國境邊界處,可以避免戰爭對地方經濟的破壞。
而如果選擇防禦作戰,府城外的其他地方就不可避免的將會遭受卑匈侵略軍的蹂躪,自己費勁千辛萬苦發展起來的經濟就會損失慘重,這也是秦暮極不願意看見的。
而且敵人這次有備而來,還預先向外國購置了大量攻城武器,法米尼帝國素以步兵立國,該國科技先進,工業發達,生產出來的攻城武器質優價昂,性能超群,對防守一方是極大威脅。這樣一來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自己一方防禦的難度,付出的代價也會大了很多。
但選擇防禦作戰也有許多有利之處,首先選擇防禦,可以充分利用堅固的城防設施包括各種防禦武器,可以極大的殺傷攻擊一方,現在攻堅戰,一般攻防兵力損失都在2:1以上,如果防禦一方擁有強大的防禦能力,這個比例還會更高。如果攻擊一方擁有優勢的攻城設施,這個比例則會下降。
總之,選擇野戰和城市防禦戰各有好處,也各有缺點,這就有秦暮有些難以取舍。選擇防禦作戰,雖然卑匈人占有兵力優勢,雖然他們也購置了大量先進的攻城器械,但德川的城防建設已非前日,經過一年多的更新、加固和完善,不敢說堅不可摧,但要想攻下,恐怕也非易事,更何況秦暮現在的軍隊的實力也非吳下阿蒙,所以如果選擇防禦作戰,秦暮自己有絕對把握擊退卑匈人的進攻,但德川境內的經濟以及軍隊的損失也肯定不是一個小數字。
選擇野戰,秦暮方首先麵臨艱巨考驗的就將是新組建的重裝步兵師團,如果自己這邊能夠抵禦住卑匈人優勢鐵甲重騎兵的衝擊,自己這邊就占據了主動。
但敵方騎兵優勢太明顯,重裝步兵雖然不多,但可以依靠輕步兵的數量優勢來彌補,而自己這邊的騎兵無論從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還與卑匈人有一定差距,所以即使抵禦住對方騎兵的衝擊,戰爭的勝負依然是個未知數。
直到情報部門大量情報反饋回來後,秦暮心目中才逐漸形成一個模糊的想法,這個想法雖然有些冒險,但也有一定的依據,可以充分發揮自己軍隊的優勢,出奇製勝,但究竟可不可行,就需要在這次會上來論證了。(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