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威武了,包大人

字數:4479   加入書籤

A+A-




    

    

    這次整個開封府的市容市貌整頓,所做的拆遷方案裏,拆遷補償,是一項重要的內容:

    對土地和房屋被征用的民戶,開封府將“估值給之,或還以官地”,這相當於後世的拆遷經濟補償,就是拆了你家的房子,給你補點錢;

    被拆遷的官營房、民墳、寺廟,則由一個叫“京城所”的專門機構,負責安排“撥移修蓋”,這則相當於重新換地方蓋好房子,實物補償。

    按照此次的規劃,城牆內側三十步範圍內的官私建築物,都要拆遷,以便留足足夠的城市公共空間。

    負責拆遷工作的,有開封府的專門推官,相當於如今的拆遷辦、城改辦。他們需要核準拆遷戶數量,並一戶戶的核驗房地契,再根據當時開封府的房價,計算出被拆遷物業的估值。

    推官作為輔助官員,又像是包工頭的性質,把政府工程以及工程款,一層層包工下去。

    除了那個招投標過程,其餘的程序,與今天相當類似。

    每包一層,就要剝掉一層油水,無數人因此獲益,但剝到最底下,老百姓能拿到的,就也是因人而異了。

    做釘子戶,牟取高收益這件“刁民投機”的活動,事實上也是一種古已有之的正常市場化反應。

    負責此次工作的建設局長——祖推官同誌,站在堂下,一項項向開封府尹包拯,稟明著已經由朝廷核準,戶部撥款的拆遷經費統計。

    他烏哩哇啦說了一盞茶功夫,帶著濃濃的hn腔普通話,念叨了好幾大張報表之後,開始作總結:

    “本次共一百三十家拆遷戶,共預計補償二萬二千六百貫錢。”

    包拯微微撇嘴,秒回道:“也就是,每戶補償一百七十多貫錢了?”

    祖推官拱手道:“是的,大人。”

    包拯摸一摸額頭上的痘疤,流利的說出一大串數據:

    “現今來看,汴京街邊擺個小攤,做小買賣的社會底層人物,一天約有幾十至一百文錢左右收入,一百七十貫,大約是一個市民五六年的收入,看似好像是很合理的樣子。”

    祖推官忙道:“大人英明威武。”

    不等他說完,包拯就直接打斷了他,繼續道:

    “不急著英明。你聽我說完。但從物價角度看,開封府地界,房屋土地,皆是寸土寸金,一百七十貫錢,買不來一間像樣的屋子吧。”

    祖推官見包拯算帳如此厲害,心中已經有點擔心,隻得勉勉強強,繼續自圓其說的解釋道:

    “此次拆遷的房屋,多在城牆根腳下的偏僻之地,不過是一般平房,價格自然比繁華地段要低一些。”

    看著包拯臉色,祖推官又越發心虛的補充道:“一百七十貫,還是可以在開封府下轄的zm縣等處,買到一套很好的住宅的。”

    包拯陰沉著臉,兩隻眼睛死死盯著祖推官。良久,忽然輕哼一聲道:

    “換做你,願意住在開封城牆根下,還是住到開封邊緣的縣城去?你覺得,你這個方案,中間的貓膩,是不是有點,讓老夫難以給上麵交待啊?”

    祖推官揣摩著包拯的臉色,帶著猶猶豫豫的聲音,半晌,試探道:“這,那大人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沒什麽意思,你來,來來來——”包拯一麵將祖推官呼喚到堂前,讓他站在離自己較近的地方,一麵拿著一遝狀紙,輕輕放在祖推官手上。

    祖推官打開那狀紙,直接傻了眼。

    步驟精致入微的驚人。從最初依據築城圖紙進行的勘察、測量,劃定建設路線,到修築方案,中間一分一厘,都寫的清清楚楚。

    厲害了,我的包大人,這龍圖閣大學士,丁點不像進士出身,倒像是賬房先生出身的。這可怎麽好呢?

    包拯依舊板著臉,態度不鹹不淡道:“行了,就按我交給你的這個來,吞了的由你自籌。”

    給跪了。

    祖推官不料包拯如此鐵腕,半點不帶討價還價的商量餘地,就此拂袖而去。留下他一個人傻愣愣對著那些數字發呆。

    那些狀紙上,方仲永的字跡曆曆可見。

    感謝後世的拆遷知識,讓方仲永做出了這一份,直接秒殺了祖推官的拆遷預算報告。

    也是這打狀紙中的精確和詳盡,讓包大人同誌認識了方仲永,記下了這個頗有實幹才能的年輕人。

    ……

    眼看著會試的時候也快到了。太學裏,往年此時,都是一片緊張激烈的熱讀場景。

    今年,氣氛卻有些詭異。

    這些詭異,當然不完全是方仲永在太學中,大肆推銷考試專用的工作餐神器——方便麵,所導致的。

    事實上,老人集團已經開啟了一場,大宋科考史上,最讓人不可思議的大規模舞弊活動。

    比如宰執韓億的四個孫子,一早就不來讀書了,而幾乎所有人,都揣著明白有默契一般,大家心照不宣。

    當然,最近學堂內外,還有一件極熱的大事件,也正在光速的衍生出各種版本的離奇故事,熱鬧和豐富了話本市場,卻苦了當事人趙禎同誌。

    因為,剛剛出生的不久的小皇子,出生當天,竟然就夭折了。

    小皇子是在白天出生的,依據脈案記載,乃是足月出生,並未顯示出生時有何異常情形。

    好消息傳來時,趙禎和一幹“老人集團”宰執們,正在商談政事。

    如此喜事,老人集團的諸位宰執們,紛紛向皇帝賀喜,順便再為自己的遠房表親家的娃們,討一兩個小官兒名兒掛上,當個基層小公務員什麽的,吃個國家飯。

    趙禎盼這個兒子,也是盼了許多年,當時就欣然答應了各種不合理要求。

    然並卵,到了晚上,就傳出了小皇子重返天庭的消息。

    這是趙禎第一個兒子,出生時好端端的,一天夭折了,可以想象那是何等桑心。

    帝王也是人啊。有血有肉,此時正需要大臣們的寬慰啊。

    然並卵。趙禎的士大夫們,和子民們,並未給他什麽寬慰。

    相反,就此事編排而出的一大堆玄幻,仙俠,曆史,現實,各種版本推演的八卦故事,火速傳遍了京城。

    這些版本,琳琳總總,方仲永都聽說過一些。

    畢竟宋代,言論是格外格外的自由,不論你是“狸貓換太子”瞎編排皇帝,還是“包龍圖怒斬陳世美”說一說當朝大員,那都是百無禁忌,在宋朝的文學戲劇裏,隨便說。屬於放任到過分放任的自由一類。

    於是,有宮鬥版的,比如,張貴妃,拉上曹皇後,玩出各種暗箱操作,使用各種墮胎傷胎的陰招和藥物,使得俞德妃所出幼子夭折。這一版,代表作是嶽文書齋的馬二丫大神。

    有仙俠版本的,比如,老天看天子做事不真誠,修仙修道虛情假意,於是使得小皇子遭到反噬。這一版,代表作是土豆書舍的土豆曆史大神。

    還有儒家都市版本的,比如,因為趙禎自己德行不夠,沒有兢兢業業,把自己當做聖人一樣要求著,沒有足夠勤政愛民,克己複禮,等等等等,所以上天以皇子夭折來示警。這一版,代表作是政事堂和知諫院的各位諫臣們奉獻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