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進五章洛陽死地戰則生 高龍雨至龍從風
字數:4310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扈三娘水滸逆襲傳最新章節!
洛陽城,北據邙山,南望伊闕,洛水貫其中,東據虎牢關,西控潼關、函穀關,四周群山環繞、雄關林立。大宋靖康二年四月末,大金南征元帥完顏宗望率領金軍十七萬與大宋討胡元帥扈嵐率領的二十七萬宋軍在此地展開決戰。
宋軍所部二十七萬之中,三娘麾下有山東路宋軍九萬,史進所部華山義軍一萬五千餘人,種師中所部十五萬五千餘人,水師李俊所部一萬餘人。自攻克潼關,又拿下函穀關、武關等險要之後,種師中分兵六萬分守幾處險要關隘,與史進合兵一處攻克洛陽,在洛陽屯兵十一萬。
金軍退入虎牢關後,宗望揮軍猛攻洛陽,但洛陽城在種師中、史進等將領鎮守下嵬然不動。金軍本就不善於攻堅,就連小小的太原城金軍都束手無策,曆史上最後還是靠鎖城法圍困半年之久,城內彈盡糧絕方才攻克,是以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攻克洛陽。
未能很快攻克洛陽,分出前去攻占三處渡口的兵馬到了三處渡口後,卻發現渡口已經被宋軍水師攻占,也未能占領楓林渡等渡口。而後虎牢關吃緊,宗望分兵急救,但半天功夫不到,卻已經收到虎牢關被宋軍攻克,虎牢關外宋軍蜂擁而入。
宗望聞報大驚失色,如今金軍十餘萬人馬被宋軍鎖困在洛陽周圍狹小地域之內,周遭渡口、關隘等路徑皆被宋軍封死,洛陽城中有十餘萬宋軍,虎牢關又有近十萬宋軍湧來,似乎金軍被逼迫到了非與宋軍決戰不可的地步了。
宗望召集一眾金將商議,說了當前形勢後,前麵連丟童貫、函穀、洛陽等地的完顏希尹道:“宋軍既然已經封死四麵通路,便唯有與宋軍決一死戰一條路可走,擊敗宋軍而後從容退兵。眼下宋軍主力分作東西兩部,正是逐個擊破的好時機。”
其實眼前放在金軍麵前的選擇不多,也隻有先擊敗宋軍主力,便才能扭轉戰局,但是金軍麵前東西兩麵,前後受敵,洛陽有種師中所部宋軍守住洛陽,東麵有三娘所部掩襲而至,金軍該先戰哪一股宋軍呢?種師中所部宋軍雖然戰力不及三娘所部,但該部十餘萬人馬,固守堅城,短時日內很難攻破洛陽,擊敗該部,似乎便隻有轉而向東,應戰來勢洶洶的三娘所部了。
但在中牟,三娘所部犀利的火器給金軍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金軍對宋軍火器極為忌憚,真要與三娘所部打一場決戰,宗望似乎覺得底氣不足。
商議半晌之後,諸將還是得出轉頭迎戰三娘所部宋軍的唯一結論。但宗望聽了之後默然不語,徑自走到帳外,看著天喃喃說道:“為何就不能下場大雨呢?”諸將都明白宗望的話,若是能下雨,宋軍火器定然受到影響,若無火器,金軍還是有勇氣與三娘所部宋軍一戰的。
宗望看著天發呆半晌後,才緩緩說道:“諸部備戰吧,留下五萬軍馬看守洛陽敵軍,其餘軍馬明日轉而東進,迎戰那山東女賊!”諸將一起哄然領命,各自準備去了。
另一頭,三娘占據虎牢關後,關外宋軍陸續越關而過,繼續西進,隻半日功夫,所部九萬軍馬悉數過了虎牢關,隨後三娘分兵五千鎮守虎牢關,隨後領軍繼續朝洛陽逼近。按照三娘的設想便是與宗望在洛陽城下決戰,與洛陽種師中、史進所部前後夾擊,一戰而全數殲滅這股南侵的金軍。
這支金軍正是大金國精銳所在,若是能一戰而殲滅了,以大金國現在的國力,是無力再與宋軍抗衡的。金軍之內,女真精銳軍馬本來就少,舉國也不過十萬,其餘皆是渤海、奚人、契丹人等北方各部族組成的仆從軍馬,若是大金精銳盡喪,那接下來大金國治下定然是部族紛紛舉兵叛亂的局麵,女真人口少,就算征召十三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男丁,再組建軍馬,隻怕這支軍隊也隻能打打國內的叛亂軍馬,何況接下來三娘就打算大舉北伐,一舉滅掉金國的,是以這一仗便是決定兩國命運的一場生死之戰。
從目前來看,一切似乎都在三娘掌控之內,金軍已經被逼得走投無路,腹背受敵,進退兩難,便隻等最後一場野戰了。而三娘對自己所部野戰極為有信心,更何況金軍背後的洛陽軍馬一定會在兩軍惡戰正酣的時候前後夾攻金人,金人非敗不可。
於是,三娘信心滿滿,隻等著大軍西進,與金人決戰,一戰而勝之後,自己的心願也就完成大半了。這天攻克虎牢,半日之內,宋軍全數入關,望洛陽行進三十裏後,天色已晚,三娘便安營紮寨,隻等明日便可抵達洛陽城下。
到了夜間,三娘正在帳內看東昏那裏送來的密報,忽然帳外有喬道清求見,三娘急忙請進。喬道清進帳後,不及見禮,急忙稟道:“主公,小道夜觀星象,拈算天文,隻怕明後幾天會有大雨。”
三娘哦了一聲,喬道清自從歸附之後,一直跟隨公孫勝學道,這拈算天文,測看天氣也是尋常之術,三娘自然信他所言非虛。聞言之後,三娘馬上明白了,便沉吟道:“你是擔心明日開始大雨,我軍火器受潮,野戰不利?”
喬道清頷首道:“正是,不若先將火器藏於虎牢關上,關上有屋舍,可以屯藏火器,待得天氣好轉之後,再與金人決戰。”喬道清說的沒錯,暫避鋒芒,將火器先儲存好,也不失為一個好計策。
但三娘沉吟之後,反而問道:“道長,你那裏算來,這雨要下多少天?”喬道清道:“少則三日,多則五日。”三娘搖頭道:“等不了那麽久,遲恐有變。再者,我軍若是非要依靠火器才能戰勝敵軍,那今後一遇雨天,便不可戰,長此以往,勢必怯戰。”
喬道清遲疑道:“但雨天作戰,我軍傷亡必然大,最後就算能殲滅敵軍,但也隻怕十損七八,勢必影響接下來的北伐。”
三娘沉吟片刻後又問道:“既然老天下雨,那便是在考驗我等。但下雨也並非不是好事,起碼敵我兩軍皆弓弦鬆軟,不可敷用,全拚刀槍之利。道長,既然下雨,你那裏可有道術可操控雨勢風向的?”
喬道清微微一愣,很快也明白過來,笑道:“主公果然好算計,小道這裏正有風雨道術,此道可借風勢、雨勢。若是晴天,小道這門道術也是無用,但既然天時下雨,正好可催動道術借用風雨之勢。”
三娘目光一寒,冷冷笑道:“好,那明日就請道長做法,我要教風雨之勢都來助我!”
果然當夜風起雨湧,到得天明之後,洛陽左近一帶,風雲突變,一場連綿的初夏之雨便開始下了起來。起初雨勢不大,但到後來雨勢漸漸大了起來。宗望見得下雨,大喜過望,急忙命金軍開拔,頂著風雨往東而進。
雖然雨天會導致弓弦鬆軟無力,但宗望還是有信心,金軍能憑借刀槍,一刀一槍殺將過去,戰勝宋軍。而宋軍連夜將火器轉送之虎牢關貯藏之後,全軍一般的頂著風雨西進。
待得三娘所部到了洛陽以東四十餘裏之處的高龍鎮後,雨勢加大,士卒衣甲盡濕,體力消耗極大。三娘便命士卒在高龍鎮暫歇,吃點幹糧,很快探馬來報,金軍掩至,已經相距不到十裏。
三娘便命諸軍布陣,便要在大雨之內,擊敗金人。各軍列陣完畢後,三娘一身戎裝,在瓊英郡主護衛下來到陣前,眾將士見三娘身先士卒,一般的也是衣甲盡濕,無不動容。
隻聽三娘在陣前朗聲喝道:“漢家兒郎們,金人侵我國土,害我百姓,殺我二帝,此等血海深仇,便在今日一並清算!今日大雨,我軍雖然火器不能得用,但我們手中還有刀槍!金人一般也是隻能用刀槍,難道我們漢家兒郎的刀槍會懼怕金狗的刀槍嗎?”
眾將士山呼海嘯般怒喝起來:“不怕!不怕!”呐喊幾聲後,都一起停了,刹那間又肅殺靜立!三娘又朗聲喝道:“好!既然不怕,那今天我們就用刀槍殺個痛快!好教金人知道,我山東路軍馬,不靠火器,一樣能得勝!”諸將士又是一起山呼海嘯道:“得勝!得勝!”
兩軍對圓,皆頂著風雨,雨滴一滴滴落下,滴得身上甲胄清脆作響,兩軍戰鼓擂響,兩軍合計十餘萬軍馬爆發出響天徹地的怒吼來,便在戰鼓聲中,兩軍都開始向敵軍陣勢衝鋒而去。
冷兵器作戰,靠的是體力與士兵們的勇氣,在血腥而殘酷的肉搏戰中,隻有勇氣與毅力占優的一方,方能獲勝,人數其實並不一定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相反若是士氣、膽氣散了,人數再多,也是無用的。
同時,天氣也非常重要,很多冷兵器戰役之中,有時候小小的風向改變,也會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比如後世明末,李自成與吳三桂、清國軍隊的一片石決戰中,就是因為風向改變,大風忽起,揚塵蔽天,八旗大軍趁風勢猛衝,便一戰擊敗了人數眾多的李自成所部,從而改變了曆史的命運。
而今天,三娘也有此打算,陣後帥位之側,喬道清已經開始準備做法,兩軍將士絲毫沒察覺到,風勢、雨勢居然開始朝著宋軍有利的一麵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