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昂納克cí zhí
字數:2643 加入書籤
自從匈牙利和奧地利同意開放邊界之後,活躍在東德的一些偷渡組織就找到了一條絕對安全的偷渡通道,就是接到匈牙利,奧地利等國逃亡到西德。從那以後,東德人民就開始了大規模的逃亡行動。很多家庭甚至一夜之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在柏林,大批的住房空置了下來,變成了無主之物。很多青年男女也因此堂而皇之的住了進去,把它變成了自己的愛巢。
這個世界變化的實在是太快了,快到德國統一社會黨都來不及適應,長期擔任德國統一社會黨第一書記的埃裏希昂納克從英明領袖到人民公敵僅僅用了幾個星期的時間。因為昂納克同誌在發生了人口大規模逃亡的事件之後,采取了限製出國和新聞管製的政策,這兩項政策卻讓本就處於爆發邊緣的民眾們徹底的不幹了,他們紛紛上街,要求放寬出國旅行和新聞媒介的限製。東德人民在社會主義陣營的富裕程度是首屈一指的,他們反抗政府並非因為物質上的不滿,歸根結底在於兩德之間割舍不斷的親情。幾乎每一個家庭都有住在柏林牆對麵的親人,而本來要麵臨著生命危險才能偷渡到對岸的行為現在一下子被匈牙利給打開了,在想要封住這個口子就要麵臨百倍的壓力。
反對的聲浪並不僅僅來自於民間,在德國統一社會黨內部,對於昂納克長期占據第一書記位置不滿的幹部們大有人在。尤其是昂納克下令取消與鄰國捷克斯洛伐克互免簽證,以及禁止西德人進入東德的政策。這兩項政策是爆發大規模民眾抗議的導火索。作為執政黨的德國統一社會黨必須有人站出來承擔責任,平息人民的怒火。在這個問題上,昂納克同誌絕對不能夠置身事外。
在危急情況之下,昂納克同誌緊急召開政治局會議商討對策。可惜昂納克現在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威信,即使在政治局內部,公開指責昂納克的委員們也不在少數,特別是來自軍方的埃裏希米爾克大將。他當著所有政治局委員的麵痛陳昂納克的重重罪狀,聲稱如果昂納克不cí zhí就要讓他名譽掃地。
正是因為失去了軍隊的支持,昂納克隻能稱病宣布cí zhí。他的繼任者埃貢克倫茨隻是埃裏希米爾克為首的反對派扶植起來的一個傀儡而已。幸苦了一輩子的昂納克同誌就這樣在一片反對聲中告別了自己的工作崗位,回到家中頤養天年。
不過埃貢克倫茨還是順應民意做出了一些改變,他首先宣布赦免了逃往西德的東德公民,以及那些參加遊行示威的人。並且嚐試著接受民眾的要求和西德政府正式進行接觸。看到東德拋過來的橄欖枝,西德政府感到非常的興奮。他們已經從東歐各國一係列的變化當中看到了蘇聯對東歐各國控製力的減弱。如果蘇聯不再過多的過問東德的內政,那麽西德是不是可以進一步和東德改善關係呢?這個想法實在是非常的誘人。
事情發生的實在是太快了,剛剛才解決了波蘭和匈牙利二十萬撤軍安置問題的謝廖沙現在不得不提前準備應對一波更大的撤軍潮。而戈爾巴喬夫總書記現在則正在忙著年底和美國總統布什在馬耳他的會晤。戈爾巴喬夫迫切的希望和美國改善關係,期望提高對美貿易能夠讓蘇聯的經濟擺脫困境。波蘭和匈牙利現在的都貿易待遇簡直讓戈爾巴喬夫垂涎三尺。謝廖沙相信,戈爾巴喬夫已經被美國人的糖衣炮彈迷暈了雙眼。
謝廖沙現在對瓦文薩過河拆橋的舉動非常的不滿,他決定要給瓦文薩一點顏色看看,讓他知道知道到底誰才是老大。所以在和安然公司簽署了十年期的天然氣gòng yīng合同之後,謝廖沙通知波蘭外經貿部,從下個月起輸送到波蘭的天然氣和石油的價格將會提高到和西德一樣的水平。因為波蘭現在已經不算是蘇聯的盟友了,自然不能夠在享受社會主義大家庭的優待。
謝廖沙的命令下達之後,波蘭方麵提出了抗議,並且怒斥蘇聯的大國沙文主義和二戰時期對波蘭犯下的不可饒恕的罪行。謝廖沙懶得理他們,他直接切斷了通往波蘭的輸氣管道,和石油管道。甚至扣留了一切通往波蘭的列車。在謝廖沙的要求下,高爾基兄弟會也停止了和波蘭的糧食貿易,謝廖沙要讓瓦文薩好好嚐嚐自己種下的苦果。
現在謝廖沙在波蘭的天然氣碼頭已經開始供貨,關閉對波蘭的天然氣gòng yīng並不影響對其他西歐國家的貿易。因為天然氣既可以通過海運,也可以通過途徑烏克蘭的輸氣管道運往歐洲,是小小的波蘭還沒有可以威脅蘇聯的地方。
波蘭方麵對謝廖沙的貿易禁運措施感到非常的不以為然,因為他們現在由美國做靠山了。瓦文薩甚至當眾聲稱和蘇聯切斷貿易聯係是向波蘭苦難的曆史做告別。謝廖沙倒是沒做回應,他現在還在組織國內的企業加緊生產更多的板建房,用來安置那些即將歸國的東歐撤軍。
謝廖沙已經向國防部了解過了,如果駐紮在東歐各國的蘇聯紅軍全都撤回到國內的話,估計會一下子多出上百萬的失業人口。這些人的住房和工作問題現在都壓在謝廖沙的肩頭,沉甸甸的叫人喘不過氣來。如何能夠一下子創造出來一百多萬個就業崗位,現在列寧格勒經濟特區已經到了容納的極限了,根本就不可能在幾個月的時間裏安置上百萬的東歐撤軍。
謝廖沙左思右想,覺得現在這種情況除了繼續發展蘇聯擅長的重工業之外別無他路。謝廖沙知道蘇聯缺乏輕工業,需要大規模從國外進口農產品。可是蘇聯農業的低效率可不是短期內能解決的問題,反倒是大力發展私營的規模工業是一個可以安置大量失業人口的好路子。想想未來的富士康,幾乎一家工廠就可以容納十幾萬的員工。不過富士康那種製造業可不適合蘇聯,蘇聯人更適合的是冶金,石油等資源類的工業。
調整了思路之後,謝廖沙決心效仿斯大林時期的工業建設,在國內資源豐厚的地區新建若幹個工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