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2章日常

字數:5675   加入書籤

A+A-




    

    

    用過早飯,兩個小丫頭就被人簇擁著去捉蝴蝶了,三四歲的女孩,到底要寬鬆一些,這會還不用開蒙。

    白天的時候,李秀寧還是很輕鬆悠閑的,飲飲茶,看看書,無聊了就招人過來下下棋,彈個曲子什麽的。

    府中的事情隨手也就處理了,遠沒有劉氏說的那麽嚴重,李秀寧在自家府邸那是一言九鼎,大事小情洞若觀火,誰也別想湖弄於她。

    隻是劉氏倒沒說錯,李秀寧也正想找個人來管府中庶務。

    主要是還是她靜極思動,想跟皇帝討個事來做做,近兩年她兩次封詔出河南,讓她找到了些當年的感覺。

    覺著自己也才三十出頭,不能像別的女子一樣,隻在府中枯坐,再這麽待上幾年,精氣神也就沒了。

    趁著年輕,還是得四處走動一下,能讓人老的慢些。

    反正大唐立國也快七年了,現在已經沒什麽人會提起李淵如何如何,她們這一家盡可像高氏,陳氏,蕭氏等諸侯遺族一樣去生活。

    等府中的孩子們長成了,該做什麽做什麽,看現在這個情勢應該沒什麽大問題。

    此時她對隴西李氏的族務也不怎麽關注了,大家的心氣散了,也就沒什麽好說的,之後就是各奔前程而已。

    誰落魄到上街乞討,丟的也不是她李秀寧的臉麵,討到門上來,給口吃喝即可,也不用怎麽幫扶。

    你看李瑗那廝就已經很少登門,逢年過節來說說話,話語之中也不再過多的提起族中之事。

    其實大家心裏都明白,隴西李氏最為輝煌的時期過去了,現在下坡路走的好像是從懸崖上掉了下來,可謂是一瀉千裏,還是看不到底的那種。

    有李秀寧在,大家還都能沾些光,惹的這位不高興了,大家都得吃不了兜著走。

    這就是李秀寧所說的沒了心氣,其實以前就多少有點這個樣子,隴西李氏的人,除了他們這一枝,其他近枝也沒什麽才能卓絕之輩。

    李孝恭,李神通兄弟,李瑗這些人,就算是族中頂尖的人才了,主政一方倒也是不差,隻是想讓他們有什麽大的作為,也是扯澹。

    當初大家意氣風發的奉李淵為主,各個榮升高位,不可一世,也隻是際遇使然罷了,作不得數。

    反而是二哥李世民籠絡了一些真正的人才,可惜的是二哥一死,就都作鳥獸散,很多人現在都在為新主人效力了。

    …………

    這些都已是過往之事,李秀寧如今也不再常常回憶,倒是前幾日李瑗又來拜訪了一次,說的話讓人哭笑不得。

    皇子李原漸漸長成,今年封秦王,京兆少尹,出宮建府。

    他得了消息有些坐立不安,因為他的名字和皇子同音,來問問堂妹,自己是不是該改了名字,以避皇子名諱。

    老大年紀,還要改名,老臉上肯定有些掛不住,便來尋李秀寧討個主意。

    李瑗老的很快,不到五十的年紀,已是白發蒼蒼,老態畢露。

    原因很簡單,一個是憂懼所致,一個就是隴西李氏四分五裂,誰也不拿他當回事,他自感愧對祖宗,滿腹心事之下以至於此。

    你看看,如今與皇子還不是同名,也隻是同音而已,他就想著改了自己的名字以避其諱了,你說這活的有多小心翼翼?又有多憋屈?

    李秀寧看他那可憐巴巴的樣子,心中也是不忍,便跟他說不必如此,皇家不在乎這個,若是有人參劾,自己會為他說話。

    李瑗自然是千恩萬謝,李氏的家主當到這個地步,李秀寧無語之餘,也知道在東晉時期起家的隴西李氏,到了如今已是昨日黃花,風流盡被雨打風吹去了。

    這不在於世族浮浮沉沉的那些故事,而在於隴西李氏本身的脆弱,他們是漢胡混雜的家族和那些存世已久的漢姓大族便有了區別。

    根基紮不到土壤深處,一旦枝葉爛了,便少有重新萌發生機的機會,在審時度勢上,跟那些漢姓大族也沒法相比。

    …………

    李秀寧此時安閑的坐在寢居的塌上,想著皇帝回京了,近日應該能見上一麵,自己該怎麽說話能讓他高興,給自己尋個固定的事來做做。

    她的情郎鬼主意最多,也就不用她自己來想,聽他安排即可。

    如果他不樂意,那就纏著他再生個兒子,他為難之下,估計也就應了。

    想到這些,她瞅了瞅自己的肚子,覺著自己的肚皮有點不爭氣,多好的機會,竟然生了兩個女兒出來,若是能生個男孩……

    李秀寧知道,千載難逢的機會錯過了也就錯過了,不過之前要是生了個男孩的話,麻煩絕對比現在要多的多。

    宮裏麵的那位李三娘可不是好相與的人,女兒的話,能讓她養在宮外,男孩的話,極有可能會收入宮中撫養。

    母子分離的話,那還不如生女兒好些。

    …………

    很快這點心事就被她拋開,想到皇帝出京去跟突厥可汗會盟,李秀寧不由有點心潮澎湃,兩國君王見麵會說些什麽?又是個怎樣的景象?

    她想像不出來,卻還是有一種曆史撲麵而來的感覺,不能隨行去看一看,她是非常遺憾的。

    大唐跟突厥會盟兩次了,在她看來,兩家交好的程度有些過分,也不知是怎麽建立起的信任。

    分析國朝大事是她的樂趣之一,她本來就不是平常女子,受母親的影響,她自小就喜歡跟父親討論政事。

    如今經曆的多了,政治上的敏感性更非當年可比,她自己也認為若是能位列朝班的話,應該不會比那些朝臣差了。

    現在就是自己跟自己對弈,憑著得來的一些消息,判定大勢走向,算是一種自得其樂之舉。

    五月的時候,她陪著突厥來使阿史那牡丹去了一趟洛陽,那也是一個分外奇異的女子,才能出眾,言談有矩,也就是相處日短,不然倒是一個可以引為知己的人物。

    阿史那牡丹嘴巴很緊,她想知道的事人家是一句也沒接茬。

    知道她是李淵的女兒之後,人家還說笑一般跟她說,可汗不喜歡李氏的人,你父親做的不對,讓可汗非常厭惡。

    李秀寧笑著回了一句,當年時也勢也,若非煬帝無道,我家許還是忠臣良將呢,誰能料到後來大家都落得今日地步?

    兩個女子相差了十多歲,不過還是很聊得來的,算起來,兩個人還是拐了八個彎的親戚。

    去到洛陽轉了一圈,阿史那牡丹就很是唏噓,這不是她當年自小居停過的洛陽,是楊廣建的新城。

    舊城已是滿地殘垣,無有人跡了。

    來去匆匆,沒有給人留下什麽感慨的時間。

    李秀寧走了這一趟,唯一能夠感受到的就是,阿史那牡丹對皇帝很是信任,兩家交好之事那就不是流於表麵,而是有著頗為牢固的基礎的。

    李秀寧不知為何如此,對於她來說,這就像個猜謎遊戲,沒事就拿出來想想,給自己找點樂子。

    …………

    “你派人去呂娘子那裏問問,什麽時候有閑,過來給我彈首曲子。”

    日上三竿,李秀寧起身吩咐了一聲,準備去書房看看賬本什麽的。

    她口中的呂娘子自然不是別人,正是名滿京師的大琴師呂鄉君是也,她自己喜歡彈個琴,呂鄉君名聲越來越大,傳到了她的耳朵裏,便使人召入府中幾次。

    確實的感受到了差距,就她那兩下子,也就自娛自跟呂鄉君相比,便是其他的專業琴師,她也有所不如。

    差不多就是個業餘愛好的層次,她倒也無所謂,偶爾會請呂鄉君過來指點一下,沒想著有多大成就。

    她的母親竇氏蘭心惠質,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個了不得的女子。

    教導兒女們也很用心,不過因為經曆過變故,自己卻無能為力的情形之下,讓她深感纖弱女子,成不了什麽大事。

    於是在教育幾個兒女上麵,偏重於武事,兒女一旦大了,和他們日常談論的就是國朝政事。

    李秀寧作為女兒,還學了些母親的看家本領,李建成幾個就都是正經的關西豪傑模樣。

    …………

    李秀寧剛進了書房便有人來報,她的嫂嫂長孫氏要過來見她。

    李秀寧也很無奈,“都在一家住著,還通傳什麽?過來相見便是,去,讓人烹些茶湯,就用宮裏剛送來的那個……紫筍茶,看著好看,飲著也香。

    對了,午飯也需做的豐盛些。”

    李秀寧對這個嫂嫂一直不錯,長孫無咎如今越發清冷,看在李秀寧眼中,卻是要比旁的那些人強的多。

    就是洛陽人家……太過重禮,來往的時候會先通報,出府的時候會告知於她,李秀寧帶著府中的女人到城外遊玩,她也不願意參與。

    如果不是時不時的還能露上一麵,李秀寧時常都會忘記府上還有這麽一號人了。

    不過姑嫂兩個也確實談不上有什麽感情,當年見的就少,還隱隱有些敵對,如今長孫氏寄居於她的府上,也沒有半點上趕著巴結的意思……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