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7章

字數:5175   加入書籤

A+A-




    劉鑫沒有想到,除了司馬懿與諸葛亮這樣的三國著名人物之外,就連王淩都被天道強行“催熟”了,原本應該隻有八歲的王淩,現在卻已經是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了。

    而且劉鑫也由此有了一個推測,那就是司馬朗等人也應該被天道給“催熟”了,畢竟司馬朗等人都是王淩的友人,而且與王淩的關係還很不錯,俗話說的好,“牽一發而動全身”,王淩的變化勢必會引發司馬朗等人的變化,畢竟王淩身上的一些事件都與司馬朗等人有關。

    不過話說回來,劉鑫覺得以王淩的能力而言,的確是值得天道為其“催熟”的,因為王淩在三國時期嶄露頭角的時候,已經是在曹丕登基的時代了。

    黃初元年(也就是公元220年),在曹丕代漢稱帝之後,便開始大力提拔一些屬於自己的親信,其中王淩也就在此時飛黃騰達,直接被任名為散騎常侍(職位等同於中常侍),並且出任兗州刺史,要知道兗州可是曹魏的發源地與根基,由此可見曹丕對王淩的信任。

    到了黃初三年(也就是公元222年),曹魏與東吳發生了洞口之戰,王淩與眾將合力擊破了吳將呂範,因此王淩有功被封為了宜城亭侯,並且加封為建武將軍,之後王淩又任青州刺史時,便開始整理當地的法度,重建當地戰亂後的秩序,得到百姓稱頌,由此可見王淩也算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才。

    到了太和二年(也就是公元228年),王淩又隨從於大將曹休征伐東吳,在夾石時與吳軍發生了遭遇戰,結果魏軍因為準備不足而失利,還好我有王淩拚死突圍,使得曹休得以撤退,因此王淩也得到了曹休的友誼,王淩在曹魏勢力中更加的如魚得水。

    之後王淩又擔任了揚州刺史和豫州刺史,並且都頗得軍民的歡心,因為王淩剛到豫州時,就表彰了當地先賢的後代,然後征召了一些還沒有多大名氣的俊才出仕為官,因此影響極好,得到了豫州各方麵人士的支持,也成為了曹魏勢力中的重要人物。

    因此在景初三年,正始初年(也就是公元239年),曹魏新一任的皇帝曹叡駕崩之後,當時的大將軍曹爽對王淩進行了積極的攏絡,任命王淩為征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軍事,徹底讓王淩成為了曹魏勢力的高層人士。

    正始二年(也就是公元241年),吳國大將全琮(當時的東吳駙馬,娶了孫權的女兒孫魯班為妻)帶領著數萬人馬進攻芍陂,因此王淩率諸軍迎戰,奮戰數***得吳軍退走,因此王淩被進封為南鄉侯,不久之後又升遷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食邑一千三百五十戶,到了正始九年(也就是公元248年),王淩便代替高柔出任曹魏司空,由此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不過曹魏勢力的後期內亂不斷,尤其是在曹睿之後的繼承者們一代不如一代的情況下,曹魏的大臣們都有了各自的私信,想要效仿曹魏勢力的締造者曹操那樣,“挾天子以令諸侯”,擁立一個傀儡皇帝上台,然後自己就可以成為“幕後主使”了。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王淩自然也是動了自己的小心思,恰好當時的兗州刺史令狐愚,便是王淩的外甥,駐紮在平阿地區,所以這王淩與令狐愚甥舅二人同時掌握重兵,單獨承當著防守淮南地區的重任。

    而在此時,司馬懿誅殺了大將軍曹爽,所以引得王淩心生不滿,畢竟曹爽也是提攜或許王淩的,因此曹爽也算是對王淩有著知遇之恩,所以王淩與自己的外甥令狐愚在暗地裏策劃,認為現任的魏帝曹芳昏庸懦弱,受製於強臣(自然是指的司馬懿),所以王淩在聽說了楚王曹彪有智有勇,便想要擁立曹彪為帝,奉迎曹彪到許昌建都取代曹芳。

    司馬懿在一開始的時候也不知道王淩對自己的不滿,所以也對時任司空的王淩積極攏絡,並且在高平陵事變(曹操在被封為魏王之後,便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而在曹丕臨終時,也令司馬懿與曹真等人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睿,到了魏明帝曹睿當政的時期,司馬懿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要職位,到時在魏明帝曹睿駕崩之後,便托孤幼帝曹芳給司馬懿和曹爽,結果曹芳在繼位之後,司馬懿便遭到了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引起了司馬懿的不滿與野心,於是在正始十年,也就是公元249年的時候,司馬懿趁著曹爽陪曹芳離開洛陽至高平陵掃墳的時候,起兵發動政變並控製了曹魏的首都,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隨後司馬懿便將曹爽的親信手下張當屈打成招,“供認”出了曹爽和何晏計劃在這年三月的時候起兵造反,於是司馬懿便下令將曹爽與其同夥都抓捕入獄,同時桓範也因為“汙蔑”司馬懿謀反而被下獄,與曹爽等人一同處死,並且誅滅三族,這便是高平陵事件,在這次事件中司馬懿消除了由曹爽領導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勢力,從此曹氏宗室力量日漸薄弱,司馬氏得以完全掌握了曹魏勢力的大權,控製住了曹魏朝政,然後逐步消滅支持曹氏的勢力,向著篡奪曹魏政權的目標前進,也為日後司馬炎代魏立晉奠下了根基)後,便提升王淩為太尉,以此拉攏王淩。

    當時司馬懿就曾問蔣濟(王淩之前的太尉)王淩的才幹怎麽樣,能不能接任他的太尉一職,蔣濟就回答說過王淩文武雙全,當世無雙,其子王廣更有大誌,勝父一籌(劉鑫懷疑這是蔣濟捧殺王淩),於是讓司馬懿也對王淩有一絲戒心。

    而在這一邊,王淩另立新君的行動一直也是在秘密進行,由於曹彪的封地在兗州令狐愚的地盤內,所以在嘉平元年(也就是公元249年)的九月,令狐愚派遣自己的親信張式以監察親王為名赴曹彪家拜訪,然後便將王淩與令狐愚的計劃告訴了曹彪,曹彪自然也是欣然答應了,畢竟誰不想當皇帝呢?

    因此,在得知了曹彪的想法後,王淩便派出自己門下的舍人勞精到洛陽,因為王淩的家屬大都還在洛陽,所以想將自己的計劃告訴了他的兒子王廣。

    王廣自然是同意了自己父親的計劃,不過王廣卻認為現在還不是實行計劃的時候,因為已經被殺的大將軍曹爽是因為驕奢淫逸而失去了百姓的信任,何晏此人虛浮而不能治國,丁謐、畢軌、桓範等人雖然有著較高的聲望,但是都在一心追逐名利,再加上當初多次變易了曹魏的典章製度,隨意的更改政策法令,這些當權者心裏想的太過於所以然了,基本上都是不切合實際民情的改變,而百姓大都是習慣於舊製,因此沒有多少人會支持曹爽等人,所以曹爽等人當時有著傾動四海的能力、威震天下的聲名,但是曹爽等人被殺之後,手下的名士就散去了大半,百姓們已經照遵循舊製,沒有人會為曹爽他們感到悲哀,這都是失去民心的緣故;而如今的司馬懿本心難測,但是司馬懿卻能夠提拔賢能,遵循先朝的政策法令,符合百姓心裏的願望,並且將那些造成曹爽惡名的事情都加以改正,已經得到了民心,所以想要推翻司馬懿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雖然王廣言之有理,但是王淩卻聽不進自己兒子的話,繼續堅持己見。

    因此在同年十一月的時候,令狐愚再次派張式去拜訪曹彪,並且進行密謀,結果還沒等張式回來,令狐愚就突然病逝了,而令狐愚的突然去世卻帶來了一個極大的變數。

    令狐愚的一個幕僚楊康此時正在京都司徒府中上報兗州政務,結果在聽到令狐愚病死的消息後,此人不知道怎麽的,竟然立刻向當時的司徒高柔舉報揭發了王淩、令狐愚的計劃。

    而高柔自然是司馬懿一係的人馬,所以在得知此事後,便立刻向司馬懿報告,司馬懿在得知此事之後相當吃驚,但旋即又恢複鎮定,因為王淩現在已經是位列三公,而且還是一個實權派,現在除了楊康的證言之外又沒有其他具體的證據,所以司馬懿在一時之間難以下手對付王淩,所以司馬懿決定暫時靜觀其變,嚴加保密,並另派自己的手下黃華出任兗州刺史,而王淩對楊康告密之事毫無所知,依舊在暗中積極準備著各項事務。

    到了嘉平二年(也就是公元250年),熒惑(古人對火星的稱呼)出現在南鬥星的位置上,王淩說便認為這是上天給自己的指示,認為會有新的君王取代之前的君王,於是王淩更加堅定了另立新君的行動。

    到了嘉平三年(也就是公元251年)的元月,孫權害怕在自己死後魏軍長驅直入,於是便封鎖了塗水,而王淩知道自己終於等到了機會,於是以進攻東吳的名義,請求中央發下統兵的“虎符”,以方便王淩調動揚州大軍發動政變,而司馬懿知其是計,自然是不答應,所以王淩在無奈之下,隻能又派自己的心腹手下楊弘去說服新任兗州刺史的黃華與其共同舉事,沒想到這楊弘和黃華竟然聯名上奏司馬懿,告知司馬懿王淩即將叛變之事,而這一邊的司馬懿見時機成熟,便直接調集了數萬人馬,同年四月的時候從水路南下,而司馬懿先行下達赦令赦免了王淩之罪,然後又寫信曉諭王淩,結果不久之後司馬懿的大軍便突然到達百尺堰,直逼州治所壽春,也就是王淩的大本營。

    因為沒有虎符進行調兵,因此王淩手中沒有足夠的兵馬,所以王淩知道自己肯定是打不過司馬懿的,因此王淩便決定向司馬懿投降,並且在受關押期間選擇了自殺,也算是以死明誌,劉鑫在這一點上還是挺佩服司馬懿的。

    而王淩的這一次叛亂,也是第一次的“壽春三叛”,也就是在司馬氏把控曹魏朝政之後,三次發生於壽春的叛亂,依次是王淩,毋丘儉,還有諸葛誕三人。

    不過還有一個小道消息,因為司馬懿在同年死於疾病,因此有人就認為是王淩的鬼魂作祟,害死了司馬懿,這和關羽死後弄死了呂蒙如出一轍。。。

    劉鑫想到這裏,不由得開始懷疑這王淩之所以被天道所“催熟”,怕是要送去給司馬懿當做“磨刀石”哦。。。

    畢竟司馬懿與諸葛亮都已經會提前出世,到時候天道應該不可能直接就給予司馬懿與諸葛亮超高的智慧與能力,肯定會是在循行漸進,一點一點的讓司馬懿與諸葛亮得到鍛煉,發展成曆史上的那個自己。

    因此,司馬懿與諸葛亮就需要足夠的磨刀石,因此天道就將一些曆史上司馬懿與諸葛亮的對手都提前“催熟”,如果沒有自己的幹涉,恐怕這王淩很有可能就會死在司馬懿的手上。

    當劉鑫想到這麽一個猜測的時候,便不由得肯定了這個猜測,因為劉鑫知道以天道的性格,十有八九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於是乎,劉鑫就開始思考另外一個問題了,那就是自己應不應該“救”下這個王淩了,而且看王允這個樣子,不可能是閑著沒事帶自己侄子來找自己玩吧,所以劉鑫估摸著王允是想要讓王淩投靠自己。

    事實也的確如此,王允從自己的渠道得知了袁逢已經答應劉鑫,會聯合楊賜等人請奏漢靈帝,讓劉鑫成為益州牧,王允自然是想給自己的侄子謀一個出路,所以王允就找上了劉鑫。

    而劉鑫雖然知道王淩文武雙全,但是劉鑫並沒有招攬王淩的想法,因為劉鑫覺得自己還是別和王允扯上太多的關係,因為按照劉鑫與蘇佳的猜測,王允之後肯定還會搞個大新聞,劉鑫可不打算牽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