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7章 氣死了
字數:4696 加入書籤
入夜時候起了風。這秋日裏的天氣,到了這會子還是有點冷的。
天幹物燥,下麵人伺候的時候格外小心。
油燈蠟燭都是要確保不出事。
結果還是出了事。
倒不是蘇家。
蘇南丞半夜時候被叫醒。
“公子,外頭好像走水了。”春櫻道“聽著外頭有動靜。”
蘇南丞忙起身,這年頭起火可是大事。
全是土木結構,不小心就燒大了。
他起來就見果然府裏有動靜。
他這裏的鬆枝和柏枝,還有李婆子已經出去看過了。
“公子不要慌,不是咱們家府上,是街上。如今滅火隊的人來了。”李婆子道。
京城與別的大州府都是有滅火隊的,屬於官府。
京城滅火隊的人還是很迅速的。
“這條街上不少商鋪,應該是有人家晚上關門沒滅燈。”鬆枝道。
蘇南丞點頭“各處都起來了?”
鬆枝道“聽著五公子那邊是起來了,遠處小的不知道。”
蘇南丞道“你去掌燈,我去看看。”
穿好衣裳,程銘也起來了。他今兒不值夜但是還是起來了。
主仆三人出了梧桐院,不遠處果然五公子也出來了。
哥倆結伴又去別處看,小輩們都起來看了。
不過侯爺叫人吩咐注意火燭,都回去吧。
大家就都回去了。
這一晚,睡得不是很安穩。
一早上就知道結果還是蠻嚴重的。
“說是接連燒了九個鋪子。後頭人家三家是燒的什麽都沒了,兩家燒了一半。”連生一早出去打聽的。
“隻說有人燒傷了,都送去醫館,沒說有人死了。”
蘇南丞點頭“起火是為什麽?”
“聽說是一個鋪子裏有個鄉下來的小夥計,晚上燒紙引起的。您說這八月裏燒紙做什麽呢?”連生搖頭。
蘇南丞也不知道,簡單吃過,就進宮去了。
這事對於受災的人來說,是天塌了。但是對於上頭的人來說,那就是不值一提。
他們更緊張的是另一件事。
今日一進東宮,就感覺氣氛不對。
蘇南丞好奇,就趁著喝茶的功夫問東宮的太監。
“公公,怎麽今兒一早,大家都忙的厲害?可是有什麽大事要辦?我竟不知,公公指點指點。”他說著,就塞了一串銅錢給那太監。
太監不動聲色將錢收起來“沒什麽大事,就是出了點事。”
那太監四處看看,小聲道“昨兒夜裏,陛下那邊拉出去一個太監,大清早就打死了。屍首剛拉走。”
“這……可是那人伺候的不好?”蘇南丞問。
“要是知道,咱們不就不擔心了麽?那人一向可是陛下用得著的。”太監說著擺擺手“別的,奴婢可不知道了。小蘇大人別擔心,這事原本與您也不相幹。”
蘇南丞點點頭。
沒理由處置一個人,確實叫人緊張。
大概是唇亡齒寒吧。
不過,皇帝怎麽會無端處死一個太監?這裏頭,怕是還有事。
隻不過那就不是蘇南丞現階段能挖出來的了。
但是這種事,很可能會引發一些大事。
太子顯然也知道這事了。
他散朝後,就與幾個親近的人在書房說話,這就沒有蘇南丞什麽事。
不過半上午的時候倒是傳來了旨意,姚實檳調任了。
調去嘉陵府做了從四品布政司參議。看似是降級了。可這也是要職,專管糧道。
果然,皇帝還要用他。
顯州的事,就由下麵的官員承擔了後果。
但是最後隻處置了幾個沒什麽後台的。
倒是欽差廖大人廖子清辦事不利,被陛下斥責,沒有什麽責罰,可被陛下斥責辦事不利,這就是責罰。
新的官員們火速上任,顯州的情形怎麽也會好一點。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意思也要辦的。
至少糧價,物價,不會繼續這麽高了。
但這也隻是一時,誰知以後又會如何?
就在這件事一錘定音的時候,朝堂上,七十三歲的都察院都禦使秦大人因為與眾人據理力爭而昏厥在早朝上。
陛下當時就派人將人送回府中,又調派了八位太醫去診治。
秦大人是救活了,可他也徹底寒了心。當日就遞上了辭呈,要辭官回鄉。
這就是打了天子的臉。可秦大人顯然是個豁出去的,什麽都不管。
一時間,君臣之間就這麽僵住了。
陛下要是就此準了,這事也不好看,日後誰敢直言?
可要是不準,陛下自己都不想再看見這個耿直的秦淮。
反正雙方都氣得不輕。
秦淮老大人是明擺著寧願死,也要個清白。他看不過去陛下這糊弄勁兒。
他的主張是將顯州一派官員全部扣押進京嚴審。有罪者殺,絕不輕饒。
可陛下隻想和稀泥。
老大人剛直不阿一輩子了,老了老了,真是要活活氣死。
大多數人老了都怕死,這位老爺子是越老越不怕死。
其實按照秦淮老大人的本意,反正文死諫嘛,他大不了一頭碰死,也不妥協。
可一想自己也一家老小……
於是,如今就是我不跟你混了。
奈何這個辭官也說的太直接,也沒比當朝碰死強哪去。
如今這樣的官員真是少之又少,所以到了這一步,還有人躍躍欲試的上折子說他倚老賣老,對陛下不滿。
真是拱火一把好手。
太子召集了自己人,也是為了這件事。
眾人的意見大概是一致的,就是先觀察一下。
太子遲疑許久後道“秦大人為人正直,已是古稀之年。孤實在不忍。”
鄭豐田鄭大人一貫是個說話直接的“殿下,此事您不宜插手。不管秦老大人如何,咱們都要看陛下的意思。您越是不忍,對秦老大人來說,越是沒好處。”
換句話說,皇帝跟老大臣較勁,您不忍什麽?
您雖然是個太子,可也沒您攪合進去的份兒。
非得攪合進去,這位老大人怕是真的就懸了。
皇帝表示很氣憤的時候,你敢衝出去說秦大人年紀大了不容易,皇帝非得把這氣撒出來不可。那時候倒黴的,就不是一個秦淮了。
【我為什麽架空曆史呢?因為我寫不了真曆史啊。非常感謝有人指出我的不足,我會多看書的。這幾天評論回複不了,憋死了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