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真假始皇,心慌意亂不知措。

字數:4468   加入書籤

A+A-




    善柔回到小院,不解地問道“先生,你為何不留下曹秋道?”

    秦至庸說道“你是想說,我為什麽不殺了他吧?善柔,你不再是刺客,說話別那麽大的殺氣。怒、怨、悲、恨……這些負麵情緒不但傷身,還會蒙蔽心智。我之所以讓曹秋道走,是要把他留讓你去解決。”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任何人在成功的道路上,都會遇到很多的阻礙和劫難。用修行者的話來說,就是所謂的劫數。

    人有氣數,也有劫數。

    秦至庸同樣有劫數。

    隻是他注重修心,注重修得,盡量與人為善,氣數壓過了劫數。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此言不虛。

    可是這並不代表劫數就會消失,有朝一日,說不定劫數就會突然降臨。秦至庸相信,隻要自己不斷提升心境和智慧,總能找到化解劫數的辦法。

    至於說殺曹秋道,秦至庸隻需一招,就能將其解決掉。但曹秋道不是秦至庸的劫數,而是善柔的對手。

    為了讓善柔得到更好的磨煉,秦至庸隻有放曹秋道離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秦至庸要是把善柔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那就是溺愛,對於善柔來說,弊大於利。

    善柔點頭道“多謝先生解惑,善柔明白了。”

    秦至庸說道“你明白就好。想要追趕上我的修行腳步,你先擊敗曹秋道再說。”

    善柔把秦至庸當成榜樣,其實是有些好高騖遠,畢竟兩者的修為境界差距實在是太大。秦至庸的許多想法和做法,善柔都不能理解。就像是一個普通的市民,說自己要做國家元首,那是妄想,顯然是不可能辦到的事情。

    做人還是要腳踏實地的好。

    曹秋道是大宗師,他做善柔的對手,正合適,可以最大程度激勵善柔的修行。

    善柔第二天去了墨者會館,告訴墨者們,自己已經知道真凶是誰,不用再查。

    劉懷說道“大師姐,到底是誰是凶手?我們一定要把他抓回來,給死去的人一個交代。”

    善柔搖頭說道“凶手是誰,我就不說了。你們不是他的對手。我昨晚差點就死在他的劍下。咱們暫時拿他沒有辦法,再追查下去,對我們都沒有好處。想要將凶手抓住,大家隻有努力修行。什麽時候你們誰成為了劍術大宗師,我就把凶手的名字告訴他。”

    眾人一陣驚呼。

    善柔的意思是,凶手是劍術大宗師?

    如果是大宗師的話,那就不是自己能對付的,去了也是送死。

    …………

    秦至庸走出小院,來到一間酒肆,項少龍在角落的位置等候著。

    “有什麽事情非要來這裏說?”秦至庸笑著說道。

    項少龍臉色有些不好看,凝重地說道“秦先生,朱姬告訴我她兒子嬴政的具體地址,並且我也找到了當年領養嬴政的那一戶人家。可是……可是那戶人家說,他們領養的那個孩子,已經死於戰亂。”

    “我現在是六神無主,心慌意亂。要是讓朱姬知道兒子已死,她還不瘋掉?我怎麽也不敢相信,將來一統華夏的秦始皇嬴政,竟然已經死了。怎麽辦?咱們該怎麽辦?”

    項少龍來到戰國時代的任務就是見證秦始皇登基。可是現在嬴政都死了,接下來還怎麽玩兒?自己還怎麽回到二十一世紀去?

    項少龍的思想和眼界超越了這裏的人兩千多年,他做什麽都是自信滿滿。

    可是這次項少龍是真的慌了神。

    秦至庸平靜地看著項少龍,說道“少龍,你先冷靜一下。你讀過曆史,秦始皇嬴政的身份本身就有很多的疑點。有人說嬴政是呂不韋的兒子,也有人說他是秦莊襄王異人的兒子。站在一個未來人的角度看,我覺得,誰要是能讓華夏大一統,誰就是始皇帝,而不是始皇帝統一了華夏。”

    項少龍一愣,眼睛亮了,秦至庸說的非常有道理啊。

    “那就找一少年。”項少龍說道,“隻要不露出破綻,朱姬應該不會懷疑。畢竟,朱姬不知道自己兒子長什麽樣子。”

    秦至庸笑著說道“如果你真的這麽做,那麽我這兒倒是有一個合適的人選。他的命格極為最貴,有成為一代帝皇的潛質。不過,如何說服他,要少龍你自己想辦法。”

    項少龍腦海中浮現了一個少年的身影“秦先生,你說的不會是你的弟子趙盤吧?”

    項少龍見過趙盤。

    趙盤拜在秦至庸的門下之後,和之前有了天壤之別,比其他的少年更成熟穩重。趙盤身上有一股特別的氣質,讓項少龍印象深刻。

    秦至庸說道“不錯,就是雅夫人的兒子趙盤。我覺得趙盤合適,不是因為他是我的弟子,我沒那麽重的私心。而是趙盤本身就有成為一代帝皇的潛質。”

    項少龍點頭道“趙盤這孩子有些特點。他的年紀和嬴政相仿,讓他來做朱姬的兒子,是再合適不過。秦先生放心,我會想辦法說服趙盤和雅夫人。”

    嗯?

    秦至庸眉頭一皺,說道“巨鹿侯趙穆帶著連晉去了小院,我得立刻回去。否則,朱姬肯定會被趙穆和連晉發現。”

    話音未落,秦至庸身影一閃,消失在了項少龍的麵前。

    項少龍驚歎道“秦先生真可謂是陸地神仙。莫非,通過修行,真的可以成仙?看來以後我要向秦先生請教一些修行上的問題才行。”

    …………

    齊國,稷下學宮。

    李斯抱著一個木盒,來到荀子的書房,說道“老師,使團今天回來了。小師弟讓使團帶回來了書信。”

    荀子接過木盒,他以為裏麵裝著的是竹簡。

    可是。

    打開一看。

    沒想到木盒裏麵裝著的是潔白的紙張。

    最上麵的紙張寫滿了字跡,字跡端正,好似帶著浩然之氣。

    荀子一眼就確定,就是秦至庸的字跡。

    “紙……”荀子撫摸著潔白的紙張,“沒有想到至庸這小子真的把紙張造出來了。有了此物,竹簡可以被淘汰了。至庸功德無量啊。”

    紙張的出現,對文化的傳播可謂是居功至偉。

    以前秦至庸給荀子提到過紙張,可是一直沒有做紙張。在趙國的這段時間,秦至庸終於把紙張做了出來。

    木盒裏除了書信,還有三寸厚的一疊白紙。足夠荀子用一段時間。

    荀子看完了書信,做了個決定,說道“李斯,你和韓非總是留在稷下學宮沒有好處。能傳給你們的學問,老夫都已經教給你們了。你小師弟曾經說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方為正道。你們該出去遊曆天下,增長見識。以後,是教書育人傳播學問,還是出仕做官造福百姓,都隨你們的心意。”

    李斯說道“可是老師,我和韓非都走了,小師弟又沒有回來,誰來照顧您啊?”

    荀子站起身來,挺拔著身軀,精氣神沒有一點老態“老夫的身體情況,我自己清楚。沒個幾十年,我還死不了。你們就放心去做自己的事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