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科舉改革(二)
字數:3369 加入書籤
四輔官麵麵相覷:今日陳迪在朝堂之上提的問題是選定主考官吧,怎麽陛下突然宣布改革會試的考試內容。
‘看來陛下思考科舉考試內容改變的事情已經很久了,不然怎麽能夠突然宣布改革。’眾人想著。
至於科舉內容改變,此時還不是大臣可以置喙的東西,允熥的變革又算不上步伐很大,所以也無人提意見。
隻不過,“陛下,科舉是禮部所操辦之事,是否將禮部尚書陳迪宣召過來?”暴昭說道。
允熥想了想,說道:“那就把陳卿叫過來。不過朕是傳旨,並非是商量。”
不一會兒陳迪過來,聽了允熥的改革之後說道:“陛下,經義改為以五經為主臣覺得甚是應該,策論更加重視也是正理。隻是,這數學題目,若是陛下出得太難,恐怕會讓許多文采橫溢之人遺憾落榜。”
允熥說道:“這次考試,朕親自出數學題,保證題目不會太難。不過時文一項考試增加一道數學題會成為常例,並且逐步增加難度。”
既然允熥這樣說了,陳迪也不能再說什麽了,躬身接旨,並說道:“現在離會試第一場考試隻有二十一天,臣馬上命人在貢院門口張貼榜文告訴考生今次的科舉變化。”
還需派人去各個考生居住的旅店宣揚,很多舉人未必會常常經過貢院。”允熥說道。
陳迪應諾。
允熥又讓夏原吉擬旨,將允熥對於以後的鄉試、會試的考試內容改變之事通知各省。
這時陳迪說道:“陛下,這次會試的主考官到底任命何人?”他今日早朝提出的問題,允熥還沒有解答。
允熥卻說了讓他大吃一驚的話:“這次會試,不設主考官。”
不設主考官?”不僅是陳迪,就是其他人都十分驚訝,正在擬旨的夏原吉一時沒有把持住,寫到‘文’這個字的時候一捺足足寫了一尺長。他趕忙換了一張黃色的絲絹重寫。
陳迪愣了半晌說道:“陛下,不設主考官,這怎麽考試?”
不設主考官,怎麽就不能考試了?”允熥反問。
陳迪感覺自己好像是有千言萬語,但就是理不出一個頭緒,不知道怎麽說出來。
允熥卻開始說自己的設想:“取消主考官,設立閱卷官、出題官和提調官三官。”
提調官主管考場秩序,防範作弊;出題官負責出題,出經義和時文的題目;閱卷官負責閱卷,評定試卷。三者各司其職,如何非要設立主考官?”
根據允熥自己的考試經驗,高考根本沒有主考官吧,出題人、閱卷人、監考人三部分完全不相關,隻需要教育部的官員分別任命出題人、閱卷人地方負責人、監考人地方負責人就行了,也沒什麽問題。
陳迪又愣了半晌說道:“陛下,若無主考官,那麽若是最後各位閱卷官對於錄取誰不錄取誰有異議怎麽辦?另外,錄取的考生如何排名?”
古代科舉考試主考官最重要的兩項權力,一是在同考官對榜末幾人錄取誰有爭議時可以一錘定音,二是在排名的時候可以起主導作用。主考官之所以在明清兩代被貢士稱之為座師,成為無數在朝官員想要負責的一項差事,就是源自於這兩項權力。
允熥卻說道:“朕也知道這兩個問題,所以朕決定改變閱卷模式。”
仍然設立十位閱卷官,隻是將此前的同考官改名為閱卷官。不,設立二十位閱卷官,其中十人隻負責評定經義,另外十人隻負責評定策論。每篇文章仍然需要三人評定。但是評定的模式改變。”
之前隻是將試卷評為幾等,差別不大。今後設立百分製,以九十到一百分為原一等,八十到九十分為原二等,以此類推。”
並且為了防止出現平分,不許打整分,也就是不許打出九十、八十等分數。滿分除外。”
每個人的分數為經義、策論總共六位閱卷官評定的分數之和,以總分排名。若是仍然出現平分,就尋找第四位閱卷官為這幾份平分的試卷評定。”
若是三位閱卷官評定的分數差距二十分以上,則責令重新評定。”
如果說允熥改變考試內容是為了提倡新思想,促進文化思想方麵的進步,那麽改變會試的考試形式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權力、削減主考官的影響了。
曆史上會試主考官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無數曾經擔任主考官的官員以此為憑借組建了自己的政治勢力,成為政壇上的重要人物。以至於到了大明後期所有有資格的官員都要爭奪會試主考官的位置,而能夠擔任這個官職的人基本上就可以成為內閣大學士。
宋太宗趙光義設立殿試的初衷根本沒有實現,因為殿試並不刷人,所以根本沒有進士自認為天子門生,大家都是認會試主考官為老師。甚至少數會試名次高而殿試名次靠後的人還會對皇帝有所不滿。
允熥知道當官的拉幫結派不可避免,但是這樣以會試主考官為主的拉幫結派他不能接受,決定徹底讓某些人想通過當會試主考官拉幫結派的夢想破滅。
在場的眾位官員仔細思考了以後發現,允熥的辦法確實也可以解決錄取問題和排名問題,雖然也有一些小問題,但是都可以解決。
但是,難道從唐代開始出現的科舉主考官這一職位就要從此成為曆史了?眾人都有些難以接受。
尤其是現在擔任禮部尚書的陳迪,他本來是本次會試最有可能擔任主考官的人,可是現在這就成了泡影。
偏偏大家還沒有足夠的理由來反對允熥。允熥提出的方案完全可行,雖然需要使用到的官員更多,但是大明雖然地方上官員很少,中央朝廷混飯吃的卻很多,根本不愁臨時差遣的官員。
並且允熥改革考試形式、取消主考官的目的他們也都隱隱約約的想到了,那麽更不敢出言反對了。
陳迪經過艱難的思考,最後躬身說道:“臣遵旨。”
允熥滿意的點點頭說道:“既然如此,夏原吉擬旨,向京城各衙門宣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