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七章如手紙般地盟好
字數:4132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權傾大宋 !
    
    
    
    
    “可惜天命在金,遼亡宋亦趨之!”
    “何謂天命?”
    “大金皇帝乃聖明聰慧之君,上承天命.。 hp://772e6f742e6f%6hp:///。”
    “好了,女真郎主也算有德之君,公也是北方大儒。”
    “大金皇帝自是有德之君,在下不敢稱大儒,亦是學得些許心得。”
    “公既是孔門弟子,學的是聖人之道,就當知‘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惜天命北歸,大金皇族本是黃帝後裔,成天命而雄踞北方,何謂夷狄?”
    “區區起於契丹夷族治下邦,一朝得意,竟忘乎所以,豈不知天下士人當共擊之。雄踞北方?可知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王相公就不怕大金十萬鐵騎?”
    “十萬鐵騎,好大的聲勢!我與女真鐵騎會獵中原,幸女真郎主承讓,倒是斬獲頗豐。”
    “大金皇帝仁德,不忍南朝盡是顏麵,元帥府諸位大帥仁慈,不忍中原成牧場。”
    “原來如此,那我還得率師百萬前往上京,敬謝郎主仁德,元帥府諸位大帥仁慈。”
    “百萬之眾何足道哉,豈能與我鐵騎相提並論,王相公太過氣不是。”
    “女真舉族可獵之丁不過十餘萬,十年間不增反減,隻得以各族雜種充數。我華夏百萬精銳會上京,隻怕貴地虎狼莫不奔彌。”
    二人你一言我一句,其實大家都明白,不過是口舌之爭,張通古恢複理智也不是傻瓜,南北力量對比他也明白。金軍數次南下失利,連他也認清了局勢變化,囂張不過是氣勢奪人,盡可能要點好處,要正視大宋行朝,他是一個。
    王秀見火候差不多了,反正該玩的都玩了,張通古的囂張也被打落塵埃,他不想再多廢話,正色道:“貴使此來是與大宋訂約,交割河北各軍州,還需要快快辦理,以免耽誤了正事。”
    張通古領教王秀的口舌之快,反到被倒打一耙,但皇家事他可不敢耽擱,在南北盟好占主流的廟堂中,他也不敢過份托大,道:“那就請王相公安排,在下也不想太耽擱。”
    “也好,南北永為兄弟之國,讓生民得到喘息修養,將軍們做南山甘泉之飲,張大人居功豐偉,在下實在佩服。”王秀臉上一片崇敬,那副表情是真的不能再真了。
    張通古嘴角一抽,簡直是罵人,南北永為兄弟之國,直接把底線給畫出來,明白告訴他不要得寸進尺,稱臣的事免談。他麵對強勢的王秀,他忽然生出一種無力感,王秀的強勢並非虛張聲勢,人家有較量的底牌,自己卻一無所有。
    河北就是個雞肋,一個算計人的陽謀,人家也不是傻瓜。雖,一個著頭皮不能不接收,卻也不是非得要接受,找個替死鬼破壞和談,相信王秀還是有能力做到的。
    王秀看了眼張通古,別樣意味地一笑,風淡雲輕地道:“那你我就先談談正事,嗬嗬。”
    大興府內左副元帥行轅
    兀術看著一封官塘,灑灑笑道:“王實好手段,張樂之堅持不住了。”
    高升在坐,拿過了官塘一看,笑道:“張大人遇到王大郎,也算他倒黴,看來讓南朝臣服是不可能了。”
    “本來就沒有奢望,能利用南朝斷了內患,才是我等真實目地。”兀術漫不經心地道,元帥府大帥有交通的線,大家心裏心知肚明,訛魯觀他們有算計,他又豈能沒有算計,韓企先、蔡鬆等漢官都不是傻子。
    “郎君,咱們血戰得來的河北,豈能讓就讓了?”高升已經徹底融入女真,他真不甘心割讓河北。
    “這是郎主的意思,我們還是靜觀其變。”兀術不可能去安排告知,畢竟高升盡是軍帥級別的統兵大將。
    “郎君,王大郎竟然接受河北,真不知他是怎樣想的。”高升很迷惑,河北明明是陽謀,讓大宋不可自拔的泥潭,王秀竟然全盤接受,實在讓人費解。
    兀術也不盡明白,他也不去多想,隻是笑道:“管他那麽多幹嘛!隻要他接受了河北,待我南下時,就不得不在平原與我決戰,正要一鼓作氣滅他精銳,讓南北真正盟好。”
    他的盟好是建立在均勢上,甚至是大宋弱上一籌,如今的大宋行朝發展太快了,他已經破壞京東、淮南地經濟,要設計重創大宋禁軍,才能壓製南朝的勃勃野心。
    “萬一他不在河北屯駐重兵,如之奈何?”
    “除非他要身敗名裂,我想他是個高傲的人,絕不會冒著天下大不違的。”
    “希望如此。”高升目光閃爍,非常渴望建功立業,也很想青史留名。
    “上次,差點被他陰了,水軍也被付之一炬,這個巴掌一定要還回去,我要讓南朝真正的放棄抵抗。”兀術的口吻非常堅決。
    “大軍南下,我當為軍鋒。”
    既然是郎情妾意,雙方都算計無數,但終究都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河北的歸屬。有了共同的目標,談判進行的頗為順利,張通古再也不耍大牌了,取而代之的是在大宋天子麵前,在王秀麵前老老實實。
    七月,南北盟好再次達成草案,簡直就是孩過家家,一紙盟約就像手紙,用的時候才當真。a3;
    大宋每年納歲幣三十萬貫,絲帛十萬匹,金歸還河北二路全境,金軍撤出不許破壞城池關防,大宋一次性向金輸送百萬金鎬軍錢,南北兄弟相稱永不相侵。
    朝野上下並沒有多大折騰,就算李綱為首的主戰勢力,也沒有過分反對。
    他們是想北伐不假,但任誰都明白該休養一段時間了,這場戰爭打的太慘烈,京東和淮南二路北部受創太重,何況河北不戰而得,也讓一些人大為欣喜,很多人的祖宅都在河北,自然得到一點滿足。仍然是兄弟之國,讓人很容易理解為金代遼,沒有太大變動。
    至於稱臣的法,沒人把他當回事,張通古也沒有再提,也就是合剌沒指望大宋稱臣。
    最關鍵的是,女真人沒有堅持人口北遷,也就是把個軍州完整地歸還。
    手機閱讀本站:
    本書地址: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在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